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

催乳素瘤是一種功能性垂體腫瘤,常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本病可發生於各個年齡階段,多見於生育年齡期女性,人群年發病率約為3/10萬。催乳素瘤多為良性腫瘤,根據瘤體大小可分為微腺瘤(≤10mm)和大腺瘤(>10mm)。微腺瘤佔2/3,大腺瘤佔1/3,女性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1:10。瘤體壓迫可出現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腦脊液鼻漏等。女性患者可出現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溢乳、體重增加、骨質疏鬆等。男性患者可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性慾減退、男性不育、男性乳房發育、鬍鬚生長速度變慢、陰毛稀疏及骨質疏鬆等。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為首選治療,對於敏感病例,治療后血催乳素水平下降,腫瘤縮小,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恢復,男性的睾酮分泌、陰莖勃起功能及精子數量恢復。但患者在停葯后易複發,治療時間的延長有助於減少複發。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病因


● 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腫瘤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為促進催乳素瘤形成的可能原因。
●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約20%的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患者出現催乳素腺瘤。

癥狀


● 催乳素瘤的臨床表現與患者年齡、性別、高催乳素血症持續時間及腫瘤大小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受壓和高催乳素血症相關癥狀及體征:

瘤體壓迫

● 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腦脊液鼻漏等。大腺瘤壓迫正常垂體組織還可引起其他垂體前葉功能受損表現,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高催乳素血症

● 女性患者可出現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溢乳、體重增加、骨質疏鬆等。
● 男性患者可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性慾減退、男性不育、男性乳房發育、鬍鬚生長速度變慢、陰毛稀疏及骨質疏鬆等。

垂體卒中

● 垂體腺瘤內自發出血,發生急性垂體卒中,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嘔吐、視力下降、動眼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癥狀,甚至蛛網膜下腔出血、昏迷等危象。

檢查


● 主要根據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診斷催乳素瘤。
● 實驗室檢查
● ● 血清催乳素測定:由於血清催乳素水平受許多因素影響,取血前應注意避免使用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的藥物,清晨空腹進行采血測定。對血催乳素水平升高的患者,可再次靜脈取血複查,要求正常進食早餐(種類為碳水化合物,避免攝入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於上午10:30-11:00休息半小時后靜脈穿刺取血。
● 影像學檢查
● ● 垂體MRI:催乳素微腺瘤在T1加權相常表現為垂體內類圓形低信號。必要時可進行增強掃描以發現微腺瘤。

診斷


● 醫生依據典型的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催乳素瘤。

病史及臨床表現

● 溢乳、生育能力下降、月經稀發或閉經、性慾及性功能減退。
● 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頭痛。
● 腦脊液漏或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實驗室檢查

● 血清催乳素升高。

影像學檢查

● 垂體MRI:催乳素微腺瘤表現為垂體內類圓形低信號。必要時可進行增強掃描以發現微腺瘤。

鑒別診斷


● 催乳素瘤應注意鑒別其他原因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
● 生理性因素
● ● 妊娠、哺乳、運動、熟睡、性交、壓力狀態等均可致高催乳素血症。
● 病理性因素
● ● 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較大的非功能性垂體瘤、下丘腦肉芽腫性病變、顱咽管瘤、蝶鞍上手術等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 藥物因素
● ● 抗精神病藥物、麻醉藥、抗抑鬱葯、抗組胺藥物等可導致高催乳素血症。

治療


● 以藥物治療為主,多巴胺激動劑是催乳素腺瘤的首選治療,包括溴隱亭和卡麥角林。
● 手術治療:大腺瘤如果發生嚴重壓迫癥狀或藥物效果不佳患者可採用經蝶竇手術,少數侵襲型巨大垂體腺瘤需要開顱手術。
● 放療應用有限,僅用於藥物無效、不耐受,手術后殘留、複發的腺瘤術后輔助治療。

危害


● 女性患者可出現月經稀發或閉經、不孕、溢乳、體重增加、骨質疏鬆等。男性患者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性慾減退、男性不育、男性乳房發育及骨質疏鬆等。
● 瘤體壓迫導致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腦脊液鼻漏、其他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等。
● 垂體腺瘤內自發出血,發生急性垂體卒中,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嘔吐、視力下降、動眼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癥狀,甚至蛛網膜下腔出血、昏迷等危象。

預后


● 藥物為首選治療,對於敏感病例,治療后血催乳素水平下降,腫瘤縮小,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恢復,男性的睾酮分泌、陰莖勃起功能及精子數量恢復。但患者在停葯后易複發,治療時間的延長有助於減少複發。
● 手術干預通常不作為首選,大腺瘤如果發生嚴重壓迫癥狀或藥物效果不佳患者可採用,由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進行手術更加安全,減少手術併發症,保留殘存垂體功能,提高手術療效。

預防


● 本病可能因基因的變異,在下丘腦激素調節紊亂、腺垂體內局部生長因子及細胞周期調控紊亂等因素作用下,最終形成腫瘤,目前無特殊預防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