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毒
溫毒
溫毒是指感受溫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腫毒特徵的一類溫病。
● 英文名稱:Warm Tox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 傷寒陽症發斑,謂之陽毒,春溫發斑,謂之溫毒。(《醫學入門》)
● 感受溫熱毒邪,以高熱渴飲,伴斑疹或瘡瘍癰腫為主症的急性外感熱病的統稱。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溫毒有兩種含義,一種指春溫發斑,一種指感受溫邪熱毒疾患的總稱。
● 春溫是伏氣溫病的一種,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發的溫熱病。發病急驟,初起即見氣分或營分等里熱證候。熱象偏盛,極易出現動風、動血、痙厥等危重表現。病程中傷陰突出,易見真陰耗竭、虛風內動等證候。若春溫熱入營血,可出現發斑,則為春溫發斑。
● 《溫病條辨·上焦篇》:“溫毒者,諸溫夾毒,穢濁太甚也。”一般發生於冬春兩季。主要表現為突然寒戰高熱,頭痛,伴隨噁心,自覺骨節酸痛,煩躁面赤,口渴欲飲,舌苔黃,脈洪數。繼則出現頭面紅腫,或頤腫,或咽喉腫痛白腐,或身發斑疹等。
● 從溫毒的性質來看,大抵包括現代醫學兩類疾病:
● 化膿性疾病:繼發性化膿性腮腺炎、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等。
● 急性流行性傳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斑疹傷寒等。
● 溫毒因感受溫熱毒邪而發,故治療上當以清熱為主,用藥多取寒涼之品。金元時期,劉完素大為倡導火熱病機,並從表裡兩個方面提出治療火熱病的一套方法,力排古方用藥燥熱之偏,善用寒涼葯,收效甚佳,創立“寒涼派”,對後世治療溫熱病有很大啟發。溫毒病的治療,當宗“寒涼派”之法。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健。溫病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