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流膿
耳流膿
耳徠流膿(otopyorrhea)也稱為耳漏,為耳病常見癥狀。耳流膿時,應注意分泌物的性質、量多少及有無臭味等以作鑒別。大多數的耳流膿,由中耳病變引起。耳內流膿多為中耳炎的表現。可伴有全身不適、煩躁不安、內耳劇烈疼痛、聽力衰退;耳痛在咀嚼、張口或打呵欠時疼痛加重、耳嗚等癥狀。治療可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酌情服用鎮靜、止痛劑。耳流膿(otopyorrhea)也稱為耳漏,為耳病常見癥狀。耳流膿時,應注意分泌物的性質、量多少及有無臭味等以作鑒別。大多數的耳流膿,由中耳病變引起。耳內流膿多為中耳炎的表現。可伴有全身不適、煩躁不安、內耳劇烈疼痛、聽力衰退;耳痛在咀嚼、張口或打呵欠時疼痛加重、耳嗚等癥狀。治療可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酌情服用鎮靜、止痛劑。
● 1.外耳疾病
●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外耳道癤、外耳道黴菌病,以及繼發於外耳道膽脂瘤、外耳道耵聹栓塞、外耳道異物等的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的良性(如乳頭狀瘤)及惡性腫瘤也可引起外耳道溢液。
● 2.中耳疾病
● 大皰性鼓膜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各種類型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結核、中耳癌等。
● 3.其他疾病
● 如腦脊液耳漏、開口於外耳道的瘺管感染等。
● 耳流膿時,注意鑒別膿的性質、多少及有無臭味等。如果是外耳道炎,會有水樣分泌物。外耳道癤破潰后,有少量血膿性分泌物流出。大多數的耳流膿,是由中耳病變引起的(外耳道無黏液腺,故分泌物為黏液膿性時提示病變在中耳,或不僅在外耳道)。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會有較多的黏性或黏膿性分泌物流出。慢性中耳炎病變局限於中耳黏膜時,分泌物多呈黏膿性,無臭味。病變涉及中耳乳突骨質時,分泌物呈黏膿性、膿性或雜有白色皮屑,有臭味。
● 外耳道溢液應與"油狀耵聹"相鑒別,後者系耵聹腺分泌過度旺盛所致,分泌物為黃色或深棕褐色糊狀或蜂蜜樣,常有遺傳傾向。
● 如疑有中耳乳突病變應行CT檢查;懷疑腦脊液耳漏應檢查液體的糖含量並進行顱底CT檢查;如發現中耳有新生物應及早進行活檢。膿性分泌物應行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
● 中耳炎應及早治療,控制感染,避免急性轉慢性,以免併發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疾病。若耳內膿液帶血,不能以炎症解釋時,應注意有無腫瘤的可能。
● 如由外耳道炎引起的耳流膿,可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時服用鎮靜、止痛劑。慢性者可用抗生素與糖皮質激素類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塗敷,不宜塗得太厚。
● 如由中耳炎引起的耳流膿,可選用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葯,如急性期可用頭孢類、小兒可用氨苄青霉素,或者用類固醇激素類藥物作短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