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豐村

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聯豐村

聯豐村位於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北部,東臨京杭大運河,北接石門鎮,西與洲泉鎮交界,南與上莫、五豐兩村相鄰,桐德公路穿村而過,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聯豐村地處浙北杭嘉湖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自然條件優越。全村區域面積6.3平方公里,現有村民小組29個,農戶1226戶,總人口5071人。

簡介


聯豐村共有耕地面積4592畝,各類個體、私營企業7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家,主要從事絲綢、製鞋、皮毛、糧食加工等行業。2007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57億元,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41元。

發展理念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聯豐村黨總支部和村委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的總體要求,對照“省級小康示範村”建設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軟硬體建設,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基本達到了“局部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各類配套設施齊全”的目標,實現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信息化建設


該村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充分認識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是首要條件,村民的生活富裕是奮鬥目標,村風文明是思想基礎,管理民主是體制保障。而這一切的實現,農村信息化是一個重要手段。信息是資源、信息是財富、信息是生產力已成為我們村幹部的共識。
聯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聯豐村]
聯豐村[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聯豐村]
2000年,兩村合併成為聯豐村。在當時村裡底子薄,村民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該村克服種種困難,在通信部門的幫助下,家家有了電話,跨出了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農戶家庭有了電話后,方便的通信手段,快捷的溝通渠道,使村民們嘗到了信息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隨著新一代知識型農民的崛起,農民對信息的獲取已不再局限於通過傳統的方式。電腦、手機等現代信息載體,已經逐步成為新型農民的信息獲取工具。網際網路、簡訊、彩信等現代通信方式,也逐步成為企業主和村民的普通獲取信息的手段。
目前,該村除了各企業都配有電腦外,農戶家庭的電腦擁有量已達到了30%。村委安裝了“農信通終端”;為讓農民藉助電腦和手機簡訊進行網上雙向交流,快速、便捷地獲得各類免費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等服務,構築農民網上社會,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村辦理了“農民信箱”和“簡訊網際網路”。通過農民信箱,農戶什麼時候在田間除蟲、桑園除蟲,只要一看手機,就知道防除時間、防除對象,對使用什麼農藥也一目了然,真正方便了農民,村民呂學鍾,是本村小學的一位職工,平時工作十分繁忙,根本聽不到農業信息廣播。以前常常誤了田間地里的治蟲期,糧蠶收成欠佳。自從有了“農民信箱”后,他滿有把握地說:“我身邊有了一位不說話的農技師,糧食、蠶桑豐收有望了”。
聯豐村黨支部
聯豐村黨支部
去年,在市委、市府各部門、鎮政府等各級領導和移動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該村開始了農村信息化示範村建設工作,移動公司投入資金和人力,安裝移動信息化示範村龍門架,在“金農網”上建成了內容豐富的“聯豐村村委網站”,通過網站可以方便地進入黨員遠程教育,村委班子人員統一使用了集團彩鈴,提升了聯豐村的對外宣傳整體形象。900多戶村民參加村級移動虛擬網,印製了通訊錄,實現方便、快捷和實惠的通信聯繫。新的村委會辦公樓落成后,安裝了“移動門神”,實時監控保障村委安全;機埠上安裝了“護衛專家”,有效防範機埠經常被盜的現象;隨著農民信箱的普及和農信通終端使用,為信息化的推廣應用發揮了更大作用;網站開通了村民評選平台,村民可以參與村委重要活動,構建了內部的和諧關係。
村裡還通過文化陣地建設,建立了黨員服務指導中心,為村民提供了電子閱覽、報刊雜誌、電腦上網、計算機操作培訓等免費服務,為村民平時的交流、學習、獲取信息和提高業務技能拓寬了途徑。
農村信息化建設,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和深入,帶動了該村的經濟、文化和生活的提高和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得力助手。事實證明,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的進程,依靠網路技術優勢,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幫助企業的再提高,促進農民信息致富已成為不爭現實。

啟用村徽


2007年11月5日,到桐鄉市崇福鎮聯豐村村委會辦事的村民呂學中發現一件新鮮事,每間辦公室的科室牌上都有一個統一、形象的圖案。一打聽,原來這是村裡剛剛啟用的“村徽”。村黨總支書記胡如海自豪地介紹,“這個‘村徽’就是我們村的象徵,是村裡的‘大名片’、‘形象廣告’!”
村裡啟用“村徽”,這在整個嘉興市還是頭一回。“村徽”創意人、聯豐村黨總支副書記、村主任沈金富道出其中緣由,聯豐村地處崇福最北端,地理位置較偏僻,今年10月,新的村委會大樓建成於省道崇新線旁邊,交通地理位置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能不能設計一個標誌,塑造聯豐村的整體對外形象?沈金富的想法得到了村幹部的一致贊同。
在考慮“村徽”內容時,村委會一班人著實動了番腦筋。“既要突出工業立村,又要鞏固農業這一基礎。”明確了核心內容后,一個形象的聯豐村“村徽”設計出來了:左邊銀灰色的齒輪表示聯豐村蓬勃發展的工業經濟,右邊金燦燦的稻穗,意為農業。圖案內圈上書醒目的中文“聯豐”,文字下面配聯豐的漢語拼音,紅底象徵著紅火、興旺、發達,底部兩株綠色的春苗像兩隻手似的托起“聯豐”,蘊意在工農業共同帶動下,聯豐村快速發展。
桐鄉市市長助理、崇福鎮黨委書記朱光耀對聯豐村“村徽”予以好評。他認為,聯豐村以工帶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效,“村徽”內涵豐富,很有特色。“村徽”表達了聯豐村黨總支的美好願望,是村級工作理念的圖案化表現形式,有利於增強村級黨組織凝聚力,激發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榮譽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