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村

火光村

火光村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城區東大門,東與共強村相連,南與伍家崗、樹脂廠、“江天一色”豪華住宅小區融會在一起,西與合益村緊緊相靠,北與聯豐村接壤,宜黃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加緊修建的宜萬鐵路橫穿境內。

村情概況


火光村
火光村
版圖面積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2.6米。下轄6個村民小組,577戶1900人,總勞力為1148個。有耕地面積301畝,淡水養殖面積150畝。2008年社會總產值為60587萬元,總收入達57623萬元,其中蔬菜面積65畝,產量550噸,收入78萬元;柑橘面積375畝,產量1410噸,收入70萬元;雞出欄數2000隻,收入2.2萬元;牲豬出欄數2000頭,收入303萬元。工業企業總收入達57764萬元。2008年宜萬鐵路、城東大道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在該村順利開展,村民新居正在加快興建,總佔地面積6982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1239平方米,住宅建築面積83959平方米。大型物流公司——九順物流公司在該村落戶,前期已投資135萬元,計劃總投資600萬。積極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穩步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達到村醫療保險廣履蓋;先後辦理城市、農村人口“低保”136戶、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580人;完成村民自來水改造,共計投資7.5萬元;開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培訓村民179人,轉移剩餘勞動力150人。2008年該村榮獲“伍家崗區勞動保障先進單位”稱號。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煙、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佔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佔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佔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佔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摩托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