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魟
光魟
光魟,Dasyatis laevigata (Chu, 1960),魟科魟屬的一種魚類。俗稱黃鱝、滑子魚,屬於暖溫性底層魟類,尾刺基部具毒腺。體盤亞斜方形,背腹面均光滑,無結刺。吻前緣中央尖突。口底中部具乳突3個。牙小、鋪石狀排列。腹鰭近長方形。尾後半部細長如鞭,具1強刺。尾上下緣具皮膜。
光魟
腹鰭近長方形或方形;雄厚體腹鰭的前緣和后緣平直,里緣短而分明,鰭腳寬扁,後端圓鈍;雌體的腹鰭寬大,前緣平直,后緣與里緣連合呈廣圓形,里緣不分明。尾較短,尾長約為體盤長的1.4~1.8倍;前半部寬扁,後半部細長如鞭,具上下皮膜,上皮膜較短,始於尾刺端部之後,約與尾刺等長;下皮膜較寬而長,約等於尾長2/5。
體光滑,長大的雌雄體均無結刺。
背麵灰褐帶黃色,隱具不規則暗色斑紋;眼前、眼下及噴水孔上側白色(新鮮時黃色)腹面胸鰭和腹鰭的邊緣區域灰褐帶黃色,中間區域白色,有時具不規則的灰褐色斑塊,尾的前部灰褐色,後部暗褐色,隱具淺色橫紋。
體延長而平扁,體盤較大,寬稍大於長,似斜方形。頭寬長,吻端尖而突出。口小,腹位,橫裂,前頜稍上而中部凹入,后頜中部凸出;口底中部有乳突3個。兩頜齒細小而平扁,鋪石狀排列。眼大,背位,突出;眼間隔平寬,寬稍小於吻長的1半。噴水孔稍小於眼徑。兩前鼻瓣連成長方形口蓋,向後延伸掩蓋前頜。鰓孔5對,腹位,均窄小。尾部長約為體盤長的1.4—1.8倍,前部平扁而較粗,背面有尾刺,其後細長如鞭;尾部上下方均有皮膜突起,上皮膜起於尾刺端部之後,約與尾刺等長,下皮膜寬長。無背鰭和臀鰭。尾鰭消失。胸鰭寬大,位於體盤兩側,前緣斜直,向前延伸到吻端,在眼的多側微凹入;外角和里角圓形,后緣廣弧形。腹鰭小,近長方形,起點位於胸鰭末基稍前下方;雄性的前緣和后緣平直,里緣短而分明。體光滑,無結刺。背面黃褐色,有不太明顯而不規則暗色斑紋,眼前、眼下和噴水孔上側呈黃色。腹面白色,胸鰭和腹鰭邊緣區灰褐色間有黃色。尾前部灰褐色,後部暗褐色,上下皮膜黑色。體盤長一般為20—30厘米(大的有100多斤,大約1米多吧)。
棲息於近海沙底質水域底層。遊動較緩慢,游泳靠胸鰭波動。常伏於沙中,眼、噴水孔和尾部外露,當遇有敵害時,可用尾刺進行攻擊或防禦。夏季喜在近岸水域,冬季移向深水區。主要食物為甲殼類、底棲貝類。性成熟年齡和生殖期及生殖方式不詳。(胎生,幼魚藏於下腹兩邊的裂縫內)分佈於黃海、東海。常用底拖網、延繩釣和三重刺網漁具捕撈。
系暖溫性近海底層魚類。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見於東海和黃渤海。為暖溫性底層魟類。
肉味鮮美,可鮮食,亦可加工咸干品。刺毒、肉、肝可入葯。
尾刺有劇毒,被刺後有灼痛感,毒素從傷口入侵后,易發感染,需手術治療。重者會有生命危險,但死亡極少。捕撈后常將尾刺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