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科

燒創傷外科專家

柴家科,燒創傷外科專家,主任醫師、一級教授、博士(后)導師,紐約州立大學研究學者,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304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所長、燒傷整形科名譽主任、黨支部書記,國家重點學科(燒傷)、北京市重點學科(燒傷)、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軍隊建設項目)、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野戰外科學)學科帶頭人。

社會任職


柴家科
柴家科
中央和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國家反恐怖應急能力建設專家諮詢組副組長、國際燒傷學會執委兼東南亞區代表(成立50餘年來大陸首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燒創傷修復重建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創始主任委員、北京燒傷外科學會主任委員、解放軍專業技術委員會常委、解放軍燒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Crit Care Med》、《 Am J Physiol》審稿人和《 Chin Med J》、《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華燒傷雜誌》、《中華整形外科雜誌》、《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電子版)》、《解放軍醫學雜誌》等10餘家醫學期刊顧問、副總編或編委。被聘為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解放軍醫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等6所大學教授或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柴家科個人風采
柴家科個人風采
從醫40餘年來,始終堅守在燒傷醫學臨床、科研和教學一線,在危重燒傷、燒傷複合傷救治及併發症防治、組織毀損和難愈性創面修復、瘢痕整形、功能康復方面有深厚的造詣。主持救治燒傷、整形病人三萬餘例,救治成功率高於英、美等發達國家。76次主持或參與國家、軍隊重大突發事件救治任務,如1987年哈爾濱亞麻廠“3·15”粉塵爆炸重大傷亡事件、1990年福建漳浦“12·25”客車硝葯爆炸成批燒傷事件、2001年蘭州“6·23”爆炸批量傷事件、2002年山西長治“6·6”爆炸批量傷、2003年“8·4”日本遺留化學武器芥子氣中毒事件、2005年福州“6·3”特大爆炸事故、2006年黑龍江大興安嶺森林火災重大批量傷事件、200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火災批量傷事件、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災、2009年成都“6·5”公交車燃爆事件、2013年“4·20”雅安抗震救災和四川瀘州“5·11”重大礦難、2014年崑山“8·2”特大爆炸事故、2015年“8·12”天津港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等,涉及25個省、市和自治區。18次擔任國家重大活動燒(創)傷領域首席保障和隨行應急專家,如奧運會、殘奧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博鰲論壇年會、APEC會議、亞信峰會、神舟系列載人飛行、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典、新疆自治區成立60周年、杭州G20峰會等,均圓滿完成了任務。總結制訂了成批燒傷的現場、轉運和後續治療序列實施預案,提出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成批燒創傷急救體系,為自然災害、戰爭等特殊環境下的衛勤保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用技術。國際著名軍事醫學刊物《 Wehrmedizin Und Wehrpharmazie》邀請他撰寫論文,專題介紹特殊環境條件下成批危重燒傷救治的“中國經驗”。
主持國際科研合作(NIH)、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分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地區)科研合作項目、國家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基金、軍隊後勤科研重大項目等課題27項,在危重燒傷、燒傷複合傷救治及併發症防治、毀損性組織缺損修復與功能重建、組織工程皮膚的研發和應用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成果10項,以主要完成人獲省部級二等獎以上成果12項,授權國家(香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19項。主編《實用燒傷外科學》、《皮膚儲存基礎與應用》(共同)、《現代膿毒症理論與實踐》(共同)等專著8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Crit Care Med》、《Am J Physiol》、《 J Trauma》、《 Shock》、《 Burns》、《 Chin Med J》等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200餘篇。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60名,培養留學生和進修醫師260餘名,其中許多學員已成為所在單位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主辦12屆國家級和全軍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為我國燒傷醫學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

獲得榮譽


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總後“科技金星”、“軍隊幹部保健工作突出貢獻者”、“軍隊科技工作先進個人”、首屆“和諧中國十佳健康衛士”,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首屆“中國醫師獎”、解放軍四總部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總後勤部“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和軍隊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榮記三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中央軍委榮記一等功。2012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做為全國重大典型在各大媒體進行宣傳,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