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海獅屬

毛皮海獅屬

毛皮海獅屬又名南海狗屬,是海獅科的七個屬之一,與北海狗屬同屬於海狗亞科動物。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后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下門: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獸亞綱 Theria
下綱:真獸下綱 Euther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亞目:鰭足亞目 Pinnipedia
科:海獅科 Otariidae

下屬物種


南美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australis)主要分佈於智利和阿根廷沿岸,目前數量約為25萬頭。南美毛皮海獅的皮毛是深灰色。成年雄獅全身為此色,偶爾有一些灰色或棕色的斑紋。雌獅和幼獅可能有淺灰粽色胸部和鼻子,銹棕色的肚子。雄性比雌性大。平均來說,雄性可到2米長,150-200公斤重。雌性之有1.5米長,30-60公斤。出生時,幼獅約60-65厘米,3.5-5.5公斤。它們喜歡岩石多的海岸和海島,尤其是有陡坡的地方,因為這種地方容易找到乘涼的地方。
新澳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fosteri)主要分佈於澳大利亞南岸和紐西蘭南島沿岸。
赤道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galapagoensis),主要分佈於厄瓜多以西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
南極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gazella)又叫 南極海狗,主要分佈於南極洲水域,其中約95%生活在南喬治亞島南桑威奇群島。它的學名來源於第一艘捕捉到它的德國船SMS Gazelle。‎南極海狗分佈於南極洲附近零散的群島跟小島,每年春天繁殖期,就會有10萬隻南極海狗聚集在南喬治亞島,南極海狗能轉動鰭狀肢在路上奔跑,公南極海狗會兇悍的保衛妻妾,和公海狗交配的母海狗會在明年的繁殖季節生產,在小海狗出生的7天後母海狗會再度交配,此時 小海狗就必須自立更生。南極海狗的潛水紀錄達1000英呎,1000隻南極海狗中會有一隻是金色的白化種。南極海狗只吃磷蝦,但它們的口臭有如最臭的狗口 臭味的10000倍,滿是細菌的嘴巴咬上一口就會細菌感染。
智利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philippii)主要分佈於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是鰭足亞目中體型第二小的物種,16世紀發現。
非洲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pusillus),又名 南非海狗、南非毛皮海獅、澳大利亞毛皮海獅,是海獅科毛皮海獅屬的一種動物。主要分佈於納米比亞及南非西海岸和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和維多利亞州之間的巴斯海峽。非洲毛皮海獅頭部寬大,並有突出的鼻子。雄性的皮毛顏色為褐色至暗灰色,並有深色的鬃毛和較淺的腹部。成年雄性海獅可長至2.2米,重量可達200-360公斤。雌性的皮毛顏色為灰色至淺褐色,腹部較深,喉部顏色較淺。成年雌性海獅可長至1.7米,重量平均為120公斤。幼崽出生時是黑色的,蛻皮后顏色變為灰色,喉部灰白。它們可潛水至600米。
北美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townsendi)主要分佈於墨西哥瓜達盧佩島,是唯一生活在北半球的海獅。19世紀末因過分捕獵,只剩下幾十頭,到1990年代恢復到一萬斗左右。雄海獅比雌海獅大很多。雌雄都是深棕色或灰黑色,頸部毛則為黃色或淺褐色。據研究者觀察,繁殖年齡的雄性會常年回到同一地方交配,在陸地逗留35-122天。幼獅出生於六月中到七月底,其中六月較多。幼獅出身時與成年者同色。現在繁殖區為瓜達盧佩島,位於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西北200公里。個別海獅也開始在美國加州西部島嶼上出沒。有兩頭雄獅已在San Nicolas Island定居。
幅北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tropicalis)又名 亞南極海狗,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亞南極島嶼,南極幅聚區以北,1872年由約翰·愛德華·格雷首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