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鎮

山東省平陰縣轄鎮

孝直徠鎮,和聖柳下惠故里,是山東平陰所轄建制鎮。孝直位於魯西地區、濟南西南部,是平陰縣的南大門。因恪守孝道,忠厚信直而得“孝直”之名。自古以來,即商賈雲集,貿易繁榮。屬沿海經濟開放區。鎮域面積126.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846人(2017年)。是山東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名鎮。

孝直被譽為和聖柳下惠故里、翔鸞之鄉。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2700多年前,柳下惠曾在此創立了“和”文化並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名。1100多年前,唐代御史大夫李敢言及其子監察御史李雲的墓誌銘銘文贊孝直系“維山之崗,維水之傍,翔鸞之鄉,孝直其里,既孝且直,子孫其嗣,積善傳芳。”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文明村”孝直村在這裡崛起。孝直被喻為齊魯大地的縮影。小鎮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逐漸形成了有孝直特色的“一山(尤寨山)、一水(馬跑泉)、一聖人(柳下惠)”的旅遊口號。2018年9月,孝直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鄉鎮概況


孝直鎮
孝直鎮
平陰縣孝直鎮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最南端,地處平陰、肥城、東平三縣(市)交界處,105國道、濟菏高速貫穿全境。全鎮64個行政村,7萬餘人,總面積143平方公里。先後榮獲“全國安全社區”、“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文明鎮”、“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縣全方位目標考核標兵鄉鎮”等榮譽稱號。
工業基礎較為雄厚。發揮山東平陰工業園區南區的載體作用,大力發展機械製造、輕工業加工、新能源開發等支柱展業,先後有30多家企業落戶園區,產品涵蓋齒輪、輪胎、缸體、內燃機配件、環保材料等15個系列200個品種,稱為長江以北知名的機械配件製造基地。
孝直鎮
孝直鎮
蔬菜產業特徵明顯。大力推廣土豆—玉米—大白菜“三作三收”種植模式,加快推進農村轉型升級,培育引進7家市級以上農村龍頭企業,組建了100多家專業合作社,申報批准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8個,全鎮蔬菜面積達到7萬餘畝,主菜區人均純收入8000多元。
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以建設省級中心鎮為目標,按照老區特色化、新區現代化、城鎮集聚化、農村社區化的要求,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工程,積極推進城鄉大開發、大搬遷、大建設。全鎮64個村規劃為1個鎮駐地、8個中心社區、4個基層社區,基本實現了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環境共保,形成了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促進了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居民向社區集中。
旅遊資源豐富。境內不光有全國文明村、山東省特色旅遊村——孝直村,還有尤寨山、平安寨、馬跑圈、拔劍泉、聖心堂、和聖祠等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既詮釋了大自然的生態之美,又彰顯了孝直深厚的文化底蘊。

交通


孝直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通訊設施現代化,有著發展外向型企業的良好條件,105國道、濟菏高速公路縱貫全境(並留有出入口),交通便利,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64個村都通上了柏油路,交通、通信條件日臻完善,投資環境良好。
位於孝直鎮展窪村的和聖祠
位於孝直鎮展窪村的和聖祠

代表人物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山東平陰孝直鎮展窪村人)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惠”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柳下惠”。有時也稱“柳下季”。他擔任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其墓在山東平陰展窪村。當地人又稱之為柳展雄。
展喜春秋魯大夫。字乙。是“和聖”柳下惠的弟弟。春秋時期魯國柳下邑(今山東平陰孝直鎮展窪村人)中國春秋時期,齊國齊孝公想要稱霸天下,他乘魯國發生饑饉的時候,於魯僖公二十六年串師侵犯魯國北部邊疆。強敵壓境,魯僖公派展喜以犒師為名,讓他設法卻退齊師。
李雲又名華,是李白的族叔。是當時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天寶十一年任監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賦》,此外還寫有《魯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顏真卿書寫,李陽冰篆額,時稱“四絕碑”。獨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中記載:“(天寶)十一年拜監察御史。會權臣竊柄,貪猾當路,公入司方書,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為肅。”可見李云為官的剛直、清正和不畏權貴。

自然資源


孝直鎮自然資源豐富,西部山區,有儲量大、質量好的石料資源,石子、白灰等石料產品暢銷河北、聊城等省市。林果是該鎮的主導產業之一,現林果面積近萬畝,年產500萬公斤。東部平原上有全縣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和玫瑰花生產基地,近萬畝桑園和玫瑰園為孝直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無限的生機。
孝直鎮
孝直鎮
境內西部山區是當地著名的風景區。這裡群峰疊翠,溝深洞幽,碧波蕩漾的黑石崖水庫、東山水庫環抱著起伏的群山,聞名遐邇的拔劍泉、馬跑泉,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的“黃花洞”懸掛在九峪山腰,泉洞遙相呼應,青山、碧水、藍天相映成畫,加上空氣清新,氣候適宜,是避暑消夏的理想之地。夏秋之際,漫山遍野的中華壽桃、凱特杏、油桃、日本甜柿等盡顯風采,成熟的果實象紅寶石般耀眼,萬綠叢中點點紅,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尤寨山莊度假村。

行政區劃


孝直村李庄村賈庄村天興村大興村后興村吳庄村張平村泊頭村
鳳凰村趙橋村張屯村張溝村張庄村大天宮村小天宮村營子村東辛村
西辛村前庄科村後庄科村刁鵝嶺村商庄村亓集村傅庄村黃庄村谷樓村
張小山村野場村廉庄村南孔庄村東濕口山村西濕口山村馬跑泉村劉家莊村薄庄村
羅圈崖村焦庄村許小山村白庄村焦柳溝村宋柳溝村王柳溝村曲柳溝村后店子村
前店子村夏庄村
各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付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張平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後庄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西濕口山村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鳳凰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張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吳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西辛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刁鵝嶺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張溝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商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許山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劉家莊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泊頭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大興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谷樓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前庄科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焦庄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大天宮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賈庄村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南孔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羅圈崖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天興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趙橋村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南李庄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營子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孝直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野場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后興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薄庄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張屯村村委會平陰縣孝直鎮馬跑泉村委會
平陰縣孝直鎮黃庄村委會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101784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為30432萬元、49619萬元和2173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3%、17.7%和12.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84.6萬元,同比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3974元,同比增長14.7%。
孝直鎮
孝直鎮
近段時間來,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信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農業上確定了“南桑北菜西林果”的格局,“孝直”牌大白菜被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工業上走“改、引、放”的路子,優化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吸引了日本、台灣、港澳、北京、江蘇、廣西等海內外客商,並取得良好效益,初步形成機械加工與製造、紡織印染、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四大工業群體。佔地1500畝的工業園區“四通一平”,政府掛牌保護,實行“有稅無費”的優惠政策,已吸引數控機床廠、缸體廠、軸瓦廠、襯套廠等企業入園。
第一產業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產80公斤,總產30萬公斤。1950年2月,由田慶俊、張懷泗分別帶領7戶、8戶村民成立了互助組;1952年,全村辦起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
1970~1978年總共投資6萬餘元,投工15萬個,動土石方20萬立方米,將10公頃溝地、150公頃丘陵地改造成平整良田,打大口井20眼,修水渠2000多米,極大地改善了生產條件,並選用優良品種,推廣使用化學肥料和各項農業新技術,使畝產突破了400公斤大關。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逐年提高。1988年,糧食畝產達到700公斤,比1978年增加300公斤。
孝直鎮
孝直鎮
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自1989年至2000年全村共打機井29眼,鋪設節水低壓輸水管道2.5萬米,購進噴灌設備10台套,徹底改善了水澆條件。1991年建起了農業綜合服務站,實行耕、播、收、打、澆統一管理。1999年全村統一購進優質小麥種。2000年又大面積推廣種植了優質小麥8901。1996年以來,還不斷推廣配方施肥,示範使用生物菌肥,逐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2000年糧食單產達到800公斤,總產3000噸。
1991年以來,先後發展起以韭菜為主的蔬菜大、中棚150多個,共發展蔬菜500多畝,每年向市場供應新鮮蔬菜2500噸。1998年以來和農業科研單位取得聯繫,每年為他們繁育大面積的小麥、玉米良種,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提高了村民科學種田的思想意識。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25萬元。
第二產業工業:孝直村的工業始於60年代末,1968年村裡建起了以紅爐、油房、修配、糧食加工為主的綜合企業--五七工廠,從業人員110人,年收入3萬元,由於種種原因,五七工廠於1976年停產解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1985年新一屆村領導班子上任以後,黨支部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於1987年5月投資30萬元建起年產紅磚1800萬塊的第一個大型磚廠,而後又於1992年、1998年、2000年相繼建起了4個大型磚廠。1991年以來,制定許多優惠政策引進各路人才,先後建起鉚焊廠、鑄造廠、機械製造廠、軸瓦廠、齒輪廠、襯套廠、缸體廠、預製件廠和數控機床廠等14家集體企業,初步形成了匯九企業集團。
從徠1997年起,軸瓦廠、齒輪廠、磚廠、機械製造廠等幾處村企業都吸收企業員工和村民入股,逐步轉成股份制企業。幾年來所有村辦企業都蒸蒸日上,特別是聯合企業齒輪廠的產品,銷往濟南輕騎集團和“大長江”,襯套產品銷往“時風”和“巨力集團”,數控機床廠剛投產不久其產品就銷往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缸體廠的產品直銷天津本田公司,軸瓦系列產品更是銷往省內各地和全國十幾個省市。個體私營企業也不斷湧現,現已有建材廠、蜂窩煤廠、麵粉廠、汽修廠等較大的私營企業10餘家。2000年全村工業從業人員12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100萬元,創利稅520萬元。
建築業:孝直村建築隊成立於1986年,隸屬於平陰縣建委。2000年底從業人員200人,實現總產值5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50萬元,創利稅80萬元。
第三產業建國初,只有幾家私營個體雜貨鋪,1952年由村民入股,辦起了供銷合作社,之後又陸續辦起了磨房、油房、挂面房、豆腐房等,並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利用本村是農村大集、鎮駐地,又緊靠105國道的優越條件,把沿105國道兩側的開發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並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沿街都建起了上宅下店的二層樓、三層樓,把105國道的優勢輻射、延伸到村內,把村中心建成了具有3縱5橫8條大街的集貿商業區。1992年,投資80萬元在東山公路與105國道的交匯處建起了2800平方米的商貿樓,租賃給了30多戶經營。到2000年底全村僅大小飯店就有30多家,加上其他經商服務業,全村從事第三產業的戶數,達到了360戶,從業人員800多人,年創收近300萬元。
2005年,孝直鎮被規劃為濟西工業園南區,全年引進項目15個,其中明昱秸稈飼料有限公司、魯信科技有限公司、匯九泵業有限公司、匯源齒輪有限公司、大同機械有限公司等投資均在千萬元以上,利用鎮外資金1.8億元。全鎮機械加工類企業達到30家,形成了摩托車、汽車軸瓦、缸體、襯套、水泵等產品生產鏈,機械加工群體初步形成。農業產業發展迅速,30000畝蔬菜成為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蔬菜生產專業村達20個,新發展畜牧小區11處。尤寨山莊集休閑娛樂、種植養殖、觀光旅遊為一體,成為省、市山區開發的亮點。實現了道路村村通,並投資100萬元修建了10公里的“學生專用路”,被作為全市村村通道路現場會的觀摩現場。2005年被授予“平安濟南”建設先進單位、市綠化造林先進單位、“省級文明鎮”等榮譽稱號。鎮駐地孝直村被授予“全國文明村”稱號。

蔬菜產業

近段時間來,平陰縣孝直鎮積極引導廣大菜農運用先進農業技術,精心打造有機蔬菜生產基地。
孝直鎮
孝直鎮
蔬菜住進“蚊帳”里。針對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多種害蟲處於高發期的現狀,孝直鎮投資20萬元,給30畝的蔬菜罩上了防蟲網。防蟲網有兩大好處,除可以將蟲蛾全部隔離、減少農藥用量外,還能調節濕度,可以一年四作四收、五作五收,實現蔬菜優質、無污染生產,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
蔬菜大棚用上“反應堆”。為了提高大棚菜的質量,孝直鎮蔬菜技術推廣協會在盛屯村推廣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即把農田廢棄的作物秸稈經專門菌種處理后,埋入大棚,然後再種植蔬菜。該技術主要通過生物分解作用,直接把秸稈變為作物可以吸收的有機肥料,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來提高蔬菜的品質。大棚採用該技術,可提高地溫,增加二氧化碳濃度1-2倍,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50%,增產幅度可達20%以上。如今,盛屯村200個大棚都採用了這項技術,每個棚增收近1000元。
土壤吃上了“營養餐”。為加大肥水管理提高蔬菜的產量質量,孝直鎮與縣土肥站聯合搞了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先後在10個村500多戶進行了追加施肥試點,並且注重了配方施肥和有機肥的投入,有效地控制了菜農對化肥的濫用,不僅每畝降低投入100多元,而且還提高了蔬菜產品的質量。通過推廣這項技術,土豆畝產由4500斤增至6000斤,部分地塊畝產達到了7000斤,大白菜的產量也達到了1.4萬斤以上,群眾受益大大增加。

社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功能齊全。以105國道為骨幹,村村實現道路水泥化,戶戶吃上了衛生、安全的自來水,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無繩電話傳輸網路齊全,鎮中心中學教學樓、實驗樓、電教樓設施先進,配齊了微機室、語音室、多功能教室。鎮衛生院投資500多萬元,新建了門診樓、病房樓,購進了美國螺旋CT、CECR機,技術設備先進,達到了鄉鎮級的醫院省市級的醫療水平。工商、公安、稅務、交通等行政部門設置齊全,服務一流。鎮駐地初步形成政務區、商貿區、文化娛樂區、工業區、居民區的小城鎮格局。

教育

小學
平陰縣孝直小學孝直鎮大天宮小學平陰縣孝直鎮東辛庄小學平陰縣孝直鎮後庄科小學平陰縣孝直鎮張平村小學
中學
孝直中學店子中學

文化


特色農產

蘋果,凱特杏,油桃,桑蠶,玫瑰,花生,白菜

歷史沿革


孝直唐虞三代時屬兗州;春秋戰國為齊地;漢時屬兗州部泰山郡;東漢屬兗州部濟北國。
周王朝建立,分封諸侯,孝直屬齊國。
春秋戰國時期,孝直仍屬齊國。
晉時屬兗州部濟北國。
南宋時屬兗州部濟北郡。
後魏時屬濟北郡。
隋屬兗州部濟北郡(平陰、盧縣並置)。
唐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
宋、金時期,平陰縣轄旦歡、澄空、傅家岸、滑口、孝德、辛鎮、鸞翔(孝直鎮)、沙溝、寧鄉、安寧10個鄉鎮。
孝直宋屬京東西路東平府。
金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屬山東西道東平路總管府。
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東平州。
清屬泰安府。
孝直,民國二年屬濟西道,次年改屬東臨道,十七年(1928)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爭期間,民主政府將孝直划屬泰西專區。
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58年11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1959年10月恢復平陰縣,屬濟南市。1960年4月屬菏澤專區。1961年2月12日屬濟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濟南復屬泰安專區。1985年3月27日屬濟南市。

政治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建國以前,群眾的文化水平很低,科學技術更是極其落後,學齡兒童入學率20%。建國后,在各級政府的關懷扶持下,逐步改善辦學條件,每年都對危房教室、辦公室進行翻蓋維修,到1965年,3處小學的40多間教室、辦公室都進行了翻修、並新建了部分教室,配置了課桌凳,達到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1987年投資5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教學樓,1996年投資40多萬元建起了高標準幼兒園樓,並且都配置了衛星電視和微機等先進教學設備。2000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50年來先後有150多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本17名,大專43名。
十幾年來,為了全面提高村民素質,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村兩委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又抓了精神文明的建設,開展了獨具特色的五好家庭評選活動。通過五好家庭評選,以及多方面的教育學習,使村民的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民都自覺地為別人做好事,遇到意外情況都見義勇為,並且還積極地為集體,為社會做貢獻。建幼兒園村民捐款11.1萬元,塑“孝侄”銅像捐款11萬元,建正義廳村民捐款30萬元,街心公園捐款36萬元。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水災,全村捐款6.88萬元。
人民生活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饑寒交迫的貧困生活,年人均純收入不足30元,人均糧食僅66公斤。建國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純收入180多元,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鞏固落實,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10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3500元,近50%的村民已住上了小康樓。全村擁有各種車輛510輛,其中個人擁有480輛,各種摩托車300輛,程式控制電話800多部,電視機1000多台,其中彩色電視機760餘台,並全部實現閉路化。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莊建設散亂,原有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方向不順、高低不平、寬窄不一,窄地方僅有3米寬,村內磨盤路、死胡同到處都有。村民住房以土、石、木結構為主,人均居住面積5平方米。建國后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后,大多利用鋼筋、水泥預製件和磚進行建房。改革開放以後,按照“功能分區、相互配套、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採取先合理調整,後進行改造的原則,將村莊規劃分為居民生活區、工業區、文化娛樂區、社會公益區。制定了每個五好家庭戶補助4萬塊磚的優惠政策,鼓勵村民在居民區內建樓房。1992~1999年共建住宅樓320處,建築面積4.976萬平方米,拆遷350戶,拆除舊房屋1700餘間,利用節約出的土地建村內公用建築、村民娛樂活動場所12處,計1.2萬平方米,開通硬化柏油路面21條,其中,僅村中心集市商貿區就3縱5橫8條大街。商貿區以西是村中心公園,業已投入籌建。
為了體現孝直村來歷,又弘揚敬老尊賢的傳統美德,於1996年投資11萬元,在商貿區以西、街心公園內塑立了“孝侄”銅像。1997年又投資80萬元在街心公園內建起了“正義廳”,旨在弘揚正氣,震懾邪惡,讓村民及子孫後代都能敢於扶正壓邪、見義勇為、助人為樂,以保孝直村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正義廳下面是1500多平方米的廣場,是人們搞文體活動的好場所。2000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50平方米,1992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
集體福利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民福利也逐步提高。1987年投資30萬元安裝了自來水,1993年投資25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對考入中專的學生獎勵200元,對考入大學的學生一次性獎勵500~800元。鼓勵村民拆舊房建新房,凡“五好家庭”戶建樓房者每戶補助4萬塊磚,1991年以來,村民應上交村的“三提”免收,只交土地承包費頂鎮上的五項統籌。1997年以來每年的老人節,對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一份禮品。對於五好家庭戶,建立了175萬元獎勵基金,每年按貢獻大小進行分紅,前幾年每年每戶均分紅100多元,從1999年起每年每戶均分紅800多元。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45年4月,田西山、郝德仲等10人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7月成立了第一屆村黨支部,劉樹田任書記。解放戰爭時期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全村有60名青年參軍參戰,50多名民工參加了支前。1950年建立了全鎮第一批農業生產互助組,1950年中共地方組織全部公開,全村共有黨員19名。1993年2月成立中共孝直村黨總支,殷景玉任黨總支書記。2000年黨總支委員會下設磚廠、軸瓦廠、建築隊3個黨支部、8個黨小組,全村共有黨員84名。從1993年起村黨總支、村委會換屆實行了直選,進一步實現了民主。多年來,黨總支牢記黨的宗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誠心為村民辦實事,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連續10年被評為濟南市、平陰縣先進基層黨組織,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示範點”,1998年6月被中組部授予為“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黨支部”稱號。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稱號。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38年3月,平陰三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幾年之後孝直村農民協會、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7年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設立孝直生產大隊,唐吉奎任大隊長,下設18個生產小隊。1968年成立孝直大隊革命委員會,李慶田任主任。1981年建管委會,李慶田任主任。1983年11月建立孝直村民委員會,設委員7人。李慶田任主任,下設12個村民小組,1985年調整班子後由殷景玉任村委會主任,1987年取銷12個村民小組長,各項工作由村委成員分工實行直線職能,全村統管。2000年孝直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殷景玉,副主任王澤香,委員劉廣勝、李開軍、王勝華、李丙申、孫秀海。民兵連長、治保主任李丙申,調解主任孫秀海,婦女主任王澤香。1987年以來,分別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授予“先進婦代會”“農村工作先進村”“先進治保會”“村鎮建設明星村”“模範村委會”等多項榮譽稱號。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4887
17369
17518
家庭戶戶數10207
家庭戶總人口(總)34143
家庭戶男16897
家庭戶女17246
0-14歲(總)7625
0-14歲男3943
0-14歲女3682
15-64歲(總)23924
15-64歲男11972
15-64歲女11952
65歲及以上(總)3338
65歲及以上男1454
65歲及以上女188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2459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21年3月,入選山東首批教育強鎮築基試點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