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陰

脾陰

①指存在於脾臟的陰液(包括血液、津液等);

②指脾臟本身,與胃陽相對而言,脾臟為陰,胃腑為陽;

③指與脾陽相對的脾陰。

簡介


● 英文名稱:Spleen Y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脾主陰,胃主陽。脾陰困而胃陽與三焦之氣俱無陰以化。(《本草述鉤元·胡黃連》)

名詞解釋


● 脾之陰氣,與脾陽相對而言,脾之寧靜、濡養、收攝的一面,並可制約過亢的陽熱。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脾陰指脾中的陰液,與脾陽相對應,其中包括血液、津液等性質寧靜、具有濡養作用的物質,脾陰具有制約脾陽的作用。

脾的生理功能

● 脾有統攝血液的作用,使血液不離開血脈而在脈管中正常運行,防止出現血離經脈的出血現象。
● 脾具有運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脾將胃及小腸消化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並在脾氣的推動作用下輸佈於全身,將其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以滋養五臟六腑、充實肌肉、強健四肢、濡養口唇。
● 若要保證陰陽平衡,需要脾陰與脾陽相互配合、抑制,以維持脾的正常功能。
● 脾陰充足可保證血液的正常運行,肌肉得到充養,四肢有力,反之則會肌肉失養,而致手足無力、倦怠乏力等症。脾陰充足,口唇得以濡養,保持紅潤色澤,反之則會導致口唇色淡無光澤。

脾陰異常表現

● 脾陰中的津液由脾運化而來,通過肺氣的輸布作用運送至全身各處,濡養滋潤周身,代謝後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
● 如若運化之力減弱,體內的津液積存過多,會出現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進一步影響脾的運化能力。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