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陳氏

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的巨姓望族

潁川徠陳氏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

家族簡介


陳氏世系
陳氏世系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東漢末年以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對政治起著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為士大夫的核心。
著名人物有漢太丘長陳寔,漢大鴻臚陳紀,魏司空陳群,魏尚書左僕射陳泰,晉太尉陳准。

先祖世系


帝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昌意父為黃帝。
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昔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舜已崩,傳禹天下,而舜子商均為封國。夏后之時,或失或續。至於周武王克殷紂,乃復求舜後,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胡公九世孫厲公佗生陳完,完生穉,穉生湣,湣生須無,須無生無宇,無宇生開與乞,乞生常,常生盤,盤生臼,臼生和,和生午,午生因齊,因齊生辟強,辟強生地,地生法章,法章生建。
陳完十五世孫齊王建,建生軫,軫徙潁川生嬰,嬰生成安君余,餘生軌,軌生審,審生安,安生恆,恆生願,願生四子清、察、齊、尚,齊生源,源生太邱長寔。

第一代


:陳寔(104-187)
陳寔字仲弓,潁川許人也(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出於單微。自為兒童,雖在戲弄,為等類所歸。少作縣吏,常給事廝役,後為都亭佐。而有志好學,坐立誦讀。縣令鄧邵試與語,奇之,讓他去太學讀書。后令復召為吏,乃避隱陽城山中。時有殺人者,同縣楊吏以疑寔,縣遂逮系,考掠無實,而後得出。乃為督郵,乃密托許令,禮召楊吏。遠近聞者,咸嘆服之。
陳寔
陳寔
家貧,復為郡西門亭長,尋轉功曹。時中常侍侯覽托太守高倫用吏,倫教署為文學掾。知非其人,懷檄請見。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違。寔乞從外署,不足以塵明德。」倫從之。於是鄉論怪其非舉,寔終無所言。倫后被征為尚書,郡中士大夫送至輪氏傳舍。倫謂眾人言曰:「吾前為侯常侍用吏,陳君密持教還,而於外白署。比聞議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憚強御,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寔固自引愆,聞者方嘆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聞喜長,旬月,以期喪去官。復再遷除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鄰縣人戶歸附者,寔輒訓導譬解,發遣各令還本司官行部。吏慮有訟者,白欲禁之。寔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所拘。」司官聞而嘆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怨於人乎?」亦意無訟者。後來沛國相違法賦斂,加重百姓負擔,陳寔無法阻止,便辭官歸里,吏人追思之。
陳寔德冠當時,成為遠近宗師的名士之首,荀爽、賈彪、李膺、韓融、王烈、管寧、華歆、邴原等都曾向他問學。陳寔作為名士領袖的活動為各方所關注,按照賢人上應星象的說法,陳寔出行,據說掌管天文曆法的太史從觀測德星(即木星,舊謂主祥瑞之星)出現上也看出來了。
東漢末年,宦官弄權,大興“黨錮之禍”,對士族名士進行迫害。延熹九年(一六六年),李膺等二百餘人受誣為黨人,被捕下獄,陳寔也在其列。其它人大多逃避求免,但他卻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大義凜然地自請入獄。第二年才遇赦得出。建寧元年(一六八年)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謀除宦官,徵辟陳寔為掾屬,參與共定計策。但不久事敗,竇武等被殺,宦官更大規模地緝捕黨人,死徙廢禁達六七百人。陳寔因張讓的關係免死,隱居在家鄉的荊山。時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死,歸葬潁川,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寔乃獨吊焉。及后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
陳寔在鄉里,注意以良好的風尚道德感化人們。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陳寔發覺后,不動聲色,把兒孫們叫到屋裡,教育他們要努力上進,正正噹噹做人:「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太尉楊賜、司徒陳耽,每拜公卿,群僚畢賀,賜等常嘆寔大位未登,愧於先之。及黨禁始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謝使者曰:「寔久絕人事,飾巾待終而已。」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征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老。中平四年(187年),陳寔病逝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大將軍何進遣使弔祭,海內赴者三萬餘人,制衰麻者以百數。共刊石立碑,謚為文范先生。陳寔共有六個兒子,其中陳紀、陳諶最有賢名。當時人們把他們父子三人並稱為“三君”。

第二代


:陳紀,陳諶
陳紀(128-199)字元方,亦以至德稱。兄弟孝養,閨門雍和,後進之士皆推慕其風。及遭黨錮,發憤著書數萬言,號曰《陳子》。黨禁解,四府並命,無所屈就。遭父憂,每哀至,輒歐血絕氣,雖衰服已除,而積毀消瘠,殆將滅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象百城,以厲風俗。董卓入洛陽,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將,不得已,到京師,遷侍中。出為平原相,往謁卓,時欲徙都長安,乃謂紀曰:「三輔平敞,四面險固,土地肥美,號為陸海。今關東起兵,恐洛陽不可久居。長安猶有宮室,今欲西遷何如?」紀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懷不附。遷移至尊,誠計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專精外任。其有違命,則威之以武。今關東兵起,民不堪命。若謙遠朝政,率師討伐,則塗炭之民,庶幾可全。若欲徙萬乘以自安,將有累卵之危,崢嶸之險也。」卓意甚忤,而敬紀名行,無所復言。時議欲以為司徙,紀見禍亂方作,不復辨嚴,即時之郡。璽書追拜太僕,又征為尚書令。建安初,袁紹為太尉,讓於紀;紀不受,拜大鴻臚。年七十一,卒於官。
子群,為魏司空。天下以為公慚卿,卿慚長。
弟諶,字季方。與紀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羔雁成群,當世者靡不榮之。諶早終。諶孫佐,官至青州刺史。佐弟坦,廷尉。佐子准,太尉,封廣陵郡公。

第三代


:魏司空陳群(?-236)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也。祖父寔,父紀,叔父諶,皆有盛名。群為兒時,寔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尚強,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後,將軍雖得徐州,事必無成。”備遂東,與袁術戰。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舉茂才,除柘令,不行,隨即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西曹掾屬。時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敗,太祖不聽。后模、逵皆坐姦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除蕭、贊、長平令,父卒去官。后以司徒掾舉高第,為治書侍御史,轉參丞相軍事。魏國既建,遷為御史中丞。
時太祖議復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達於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陳鴻臚以為死刑有可加於仁恩者,正謂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論乎?”群對曰:“臣父紀以為漢除肉刑而增加笞,本興仁惻而死者更眾,所謂名輕而實重者也。名輕則易犯,實重則傷民。書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著劓、刖、滅趾之法,所以輔政助教,懲惡息殺也。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傷人,或殘毀其體而裁翦毛髮,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則永無淫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漢律所殺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餘逮死者,可以刑殺。如此,則所刑之與所生足以相貿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殺之刑,是重人之體而輕人軀命也。”時鍾繇與群議同,王朗及議者多以為未可行。太祖深善繇、群言,以軍事未罷,顧眾議,故且寢。
群轉為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在朝無適無莫,雅杖名義,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禮,常嘆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及踐阼,遷尚書僕射,加侍中,徙尚書令,進爵穎鄉侯。帝征孫權,至廣陵,使群領中領軍。帝還,假節,都督水軍。還許昌,以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帝寢疾,群與曹真、司馬宣王等並受遺詔輔政。明帝即位,進封潁陰侯,增邑五百,並前千三百戶,與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開府。頃之,為司空,故錄尚書事。
是時,帝初蒞政,群上疏曰:“詩稱‘儀刑文王,萬邦作孚’;又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道自近始,而化洽於天下。自喪亂已來,干戈未戢,百姓不識王教之本,懼其陵遲巳甚。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之業,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國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則有讎黨,有讎黨則毀譽無端,毀譽無端則真偽失實,不可不深防備,有以絕其源流。”太和中,曹真表欲數道伐蜀,從斜谷入。群以為“太祖昔到陽平攻張魯,多收豆麥以益軍糧,魯未下而食猶乏。今既無所因,且斜谷阻險,難以進退,轉運必見鈔截,多留兵守要,則損戰士,不可不熟慮也”。帝從群議。真復表從子午道。群又陳其不便,並言軍事用度之計。詔以群議下真,真據之遂行。會霖雨積日,群又以為宜詔真還,帝從之。
后皇女淑薨,追封謚平原懿公主。群上疏曰:“長短有命,存亡有分。故聖人制禮,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脩之儉,嬴、博有不歸之魂。夫大人動合天地,垂之無窮,又大德不逾閑,動為師表故也。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人禮送之,加為制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自古已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載。原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但悉聽群臣送葬,乞車駕不行,此萬國之至望也。聞車駕欲幸摩陂,實到許昌,二宮上下,皆悉俱東,舉朝大小,莫不驚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於便處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為吉凶有命,禍福由人,移徙求安,則亦無益。若必當移避,繕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皆可權時分止。可無舉宮暴露野次,廢損盛節蠶農之要。又賊地聞之,以為大衰。加所煩費,不可計量。且(由)吉士賢人,當盛衰,處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寧,鄉邑從其風化,無恐懼之心。況乃帝王萬國之主,靜則天下安,動則天下擾;行止動靜,豈可輕脫哉?”帝不聽。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失農時。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一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講武勸農,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敵?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原。此安危之機也,惟陛下慮之。”帝答曰:“王者宮室,亦宜並立。滅賊之後,但當罷守耳,豈可復興役邪?是故君之職,蕭何之大略也。”群又曰:“昔漢祖唯與項羽爭天下,羽已滅,宮室燒焚,是以蕭何建武庫、太倉,皆是要急,然猶非其壯麗。今二虜未平,誠不宜與古同也。二夫人之所欲,莫不有辭,況乃天王,莫之敢違。前欲壞武庫,謂不可不壞也;后欲置之,謂不可不置也。若必作之,固非臣下辭言所屈;若少留神,卓然回意,亦非臣下之所及也。漢明帝欲起德陽殿,鍾離意諫,即用其言,后乃復作之;殿成,謂群臣曰:‘鍾離尚書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豈憚一臣,蓋為百姓也。今臣曾不能少凝聖聽,不及意遠矣。”帝於是有所減省。
初,太祖時,劉廙坐弟與魏諷謀反,當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複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議刑為國,非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其弘博不伐,皆此類也。青龍四年薨,謚曰靖侯。子泰嗣。帝追思群功德,分群戶邑,封一子列侯。

第四代


:大將徠陳泰(?-260)
陳泰字玄伯。青龍中,除散騎侍郎。正始中,徙游擊將軍,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懷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於壁,不發其封,及徵為尚書,悉以還之。嘉平初,代郭淮為雍州刺史,加奮威將軍。蜀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麹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逼諸郡。征西將軍郭淮與泰謀所以御之,泰曰:“麹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淮從泰計,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禽也。”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可並取維,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
淮薨,泰代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後年,雍州刺史王經白泰,雲姜維、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營、金城,求進兵為翅,使涼州軍至枹罕,討蜀護軍向祁山。泰量賊勢終不能三道,且兵勢惡分,涼州未宜越境,報經:“審其定問,知所趣向,須東西勢合乃進。”時維等將數萬人至枹罕,趣狄道。泰敕經進屯狄道,須軍到,乃規取之。泰進軍陳倉。會經所統諸軍於故關與賊戰不利,經輒渡洮。泰以經不堅據狄道,必有他變。並遣五營在前,泰率諸軍繼之。經巳與維戰,大敗,以萬餘人還保狄道城,余皆奔散。維乘勝圍狄道。
陳泰
陳泰
泰軍上邽,分兵守要,晨夜進前。鄧艾、胡奮、王秘亦到,即與艾、秘等分為三軍,進到隴西。艾等以為“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盪。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孫子曰:‘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右之害,過於蝮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姜維之兵,是所辟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泰曰:“姜維提輕兵深入,正欲與我爭鋒原野,求一戰之利。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走破王經,封之狄道。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銳氣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勢殊,客主不同。兵書雲‘脩櫓轒榲,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後已’。誠非輕軍遠入,維之詭謀倉卒所辦。縣軍遠僑,糧谷不繼,是我速進破賊之時也,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勢也。洮水帶其表,維等在其內,今乘高據勢,臨其項領,不戰必走。寇不可縱,圍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遂進軍度高城嶺,潛行,夜至狄道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狄道城中將士見救者至,皆憤踴。維始謂官救兵當須眾集乃發,而卒聞已至,謂有奇變宿謀,上下震懼。自軍之發隴西也,以山道深險,賊必設伏。泰詭從南道,維果三日施伏。一定軍潛行,卒出其南。維乃緣山突至,泰與交戰,維退還。涼州軍從金城南至沃干阪。泰與經共密期,當共向其還路,維等聞之,遂遁,城中將士得出。經嘆曰:“糧不至旬,向不應機,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泰慰勞將士,前後遣還,更差軍守,並治城壘,還屯上邽。
徵泰為尚書右僕射,典選舉,加侍中光祿大夫。吳大將孫峻出淮、泗。以泰為鎮軍將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詔徐州監軍已下受泰節度。軍退,軍還,轉為左僕射。諸葛誕作亂壽春,司馬昭率六軍軍丘頭,泰總署行台。司馬師、司馬昭皆與泰親友,及沛國武陔亦與泰善。司馬昭問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在學問造詣、教化天下方面,陳泰不如其父,若論練達世務、建功立業,則還超過他父親。”泰前後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戶,賜子弟一人亭侯,二人關內侯。
溯初,泰聞經見圍,以州軍將士素皆一心,加得保城,非維所能卒傾。表上進軍晨夜速到還。眾議以經奔北,城不足自固,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昭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且城非倉卒所拔,而糧少為急,征西速救,得上策矣。”泰每以一方有事,輒以虛聲擾動天下,故希簡白上事,驛書不過六百里。司馬文王語荀顗曰:“玄伯沈勇能斷,荷方伯之重,救將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簡上事,必能辦賊故也。都督大將,不當爾邪!”
甘露五年(260年)皇帝曹髦被司馬昭親信賈充的部下所殺,司馬昭假惺惺地召集大臣們商議解決辦法,陳泰說:“只有殺掉賈充,向天下人謝罪。”司馬昭說:“能不能找一個地位比他低的人呢?”陳泰回答:“只有找比賈充地位高的,不可能找比他地位低的。”不久陳泰去世,有說是因哀痛嘔血而死的。東晉王羲之評價陳泰“壘塊有正骨”,意思是說他胸中鬱結不平而有剛正的品格。追贈司空,謚穆侯。兒子陳恂、陳溫先後嗣爵。魏末咸熙中開建五等,改封陳溫為慎子。陳泰這一支系以後名位逐漸衰微。。
陳泰同輩中著名的有陳佐,是陳諶的孫子,官至青州刺史。陳佐的弟弟陳坦,官至廷尉。

第五代


潁川陳氏
潁川陳氏
:陳凖(?~300年)
陳凖(?~300年)陳佐子。早年居鄉,有聲望。晉惠帝元康五年(二九五年)官至中書令。當時皇后賈南風擅權,皇帝痴愚,諸王虎視眈眈,但由於有大臣張華、裴、賈模等人共同輔政,朝野還算安靜。元康六年至九年(二九六~二九九年)氐人齊萬年反叛,關中震蕩,陳凖多次指斥負責指揮戰事的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肜等雍容驕貴,不任軍事,薦舉由大將周處、孟觀指揮作戰。陳凖的意見開始沒有得到朝廷的採納。果然梁王由於私隙忌恨周處,讓周處為先鋒,卻只給少數兵馬,又斷其後援,致使周處力戰而死。後來朝廷接受了陳凖的建議,改派孟觀督師征討齊萬年,終於取得了勝利。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倫發動政變,廢殺賈後及其親黨,事後陳凖以剪除賈黨有功封海陵公。不久趙王倫陰謀篡奪皇位,淮南王司馬允發兵討伐,將趙王倫圍困在其相國府東宮內。陳凖暗地裡支持淮南王,誆騙晉惠帝派人打出督戰的令旗白虎幡,以便淮南王名正言順地攻入趙王府。可是,派去的人半路上卻被趙王收買,假傳聖旨,誘殺了淮南王。陳凖本有心袒護淮南王允,到頭來擎出的白虎幡反而救了趙王倫。趙王倫不知其中緣故,還以為陳凖有功,提升他為太尉,錄尚書事,改封廣陵公。不久,陳凖病死,謚號為元。
趙王倫篡奪皇位,自然是大逆不道之事。圍繞當時在朝諸大臣的表現,評價也是大不一致。陳凖死後議謚,就有人認為謚號太過了,第二年梁王肜去世議謚的時候,陳凖卻又被作為不附偽朝的榜樣加以讚揚。這樣的爭論一直到東晉末年時還在繼續。
陳凖的弟弟陳戴、陳徽及從弟陳堪,也都官位顯赫。陳戴,一作陳載,早年辟太保掾,后改國子助教。陳徽,任東宮衛隊長官太子左衛率,淮南王允討趙王倫,曾集結東宮兵在宮內回應淮南王。

第六代


潁川陳氏
潁川陳氏
:陳眕
陳眕,陳子。晉惠帝元康初年賈後專政的時候,其外甥賈謐最受驕寵,權勢過人,賈謐同時又喜好文學,善為文章,當時洛陽的名門豪族貴遊子弟竟相與之結交,石崇、潘岳、陸機、劉琨、左思等二十四個人與之過從最密,號為“二十四友”,陳眕也位居其中。二十四人或為貴戚,或為名門子弟,或本人即為名士。同時,“二十四友”又是一個才士集團,幾乎每人皆有相當才氣,“二十四友”中的著名文士,幾占當時文壇之大半,他們經常在一起宴遊題詠,元康六年(296年)時的金谷雅集更是蔚為文壇一大盛事。
經過“八王之亂”的幾次變異,“二十四友”早就星散,每人的歸宿也各不相同。永興元年(304年),陳眕任左衛將軍,當時成都王司馬穎在鄴城以皇太弟、丞相身份遙控朝政,東海王司馬越聯合陳眕要求晉惠帝免去成都王穎的皇太弟身份,復立惠帝養子司馬覃為皇太子,同時護持惠帝御駕北征討伐成都王穎,討伐大軍在盪陰(今河南湯陰)被成都王擊敗,惠帝被扣鄴城,東海王退回東海,陳眕則奉太子覃退守洛陽。不久,胡族劉淵、石勒等勢力興起,天下大亂。懷帝永嘉五年(311年)石勒先後攻陷新蔡、許昌,最後洛陽也被攻破,晉軍在胡族的進攻面前不堪一擊,陳眕也敗退江東。
東晉立國后,在元帝、明帝間陳眕還歷任尚書、鎮東將軍、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陳眕襲封廣陵公,死後謚凱。
陳眕有弟弟陳匡、陳規。陳匡在惠帝元康時侍東宮,當太子司馬的陪讀。

第七代


:陳逵
陳逵,字林道,陳子。小時就表現出優秀的才幹,為人文雅而有風采,以清純敏睿知名。東晉成帝咸康七年(341年)為給事黃門侍郎。穆帝永和五年(三四九年)為西中郎將,領梁、淮南二郡太守,鎮戍歷陽(今安徽和縣)。征北大將軍褚裒北伐,陳逵領軍進至壽春。八年(352年)中軍將軍殷浩再度北伐,進軍許昌、洛陽,陳逵擔任前鋒。不斷地征戰,最終也難以恢復北方故土。陳逵在淮南的時候,京都建康的一些朋友曾共同邀約到位於當塗的牛渚山聚會,由於陳逵談論事理非常精妙,眾人爭著想和他辯論,那知陳逵用如意支著面頰,眺望著遠處雞籠山三國古戰場只感嘆地說了一句:“孫伯符(即孫策)志業不遂!”於是滿座的人都談不下去了。這則故事被記在《世說新語》“豪爽”篇中。陳逵在南渡士人中非常有名,當時人們將他和謝安、謝弈兄弟作比。他也擅長行草,其書法有羲獻之風。陳逵襲父爵封為廣陵公,死後追贈衛將軍。

後代分支


長城陳氏
長城陳氏即南朝陳氏,陳達,陳匡子,永嘉南遷,為丞相掾,歷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悅其山水,遂家焉。嘗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達生康,復為丞相掾,咸和中土斷,故為長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書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騎侍郎高,高生懷安令詠,詠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贊。
陳武帝
陳武帝
陳高祖武皇帝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南陳開國皇帝。辛未,梁帝禪位於陳,景午,崩,時年五十七。遺詔追臨川王茜入纂。甲寅,大行皇帝遷殯於太極殿西階。秋八月甲午,群臣上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景申,葬萬安陵。
南朝陳朝國亡后,宗室中的一部份人被押送到了隋都長安,其中包括後主陳叔寶在內。

霍州支脈


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陳氏族人由河南潁川郡遷徒與此落足。傳說古時這裡樹木繁茂,山清水秀,鳳凰常在此地落架棲息,古稱鳳棲。據《陳氏通譜》記載:鳳棲為霍州陳姓最早發源地之一。
據《霍州鳳棲嶺穎川陳氏通譜》記載,霍州陳氏祖籍河南潁川,屬潁川陳氏支脈。據家族老譜記載,陳氏兄弟二人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就已遷居霍州。
當代名人-Chen Xiyu
陳希愈,1911-2000,山西霍州賈孟村(原霍縣賈孟村)人。1935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體育系。曾任冀南銀行副行長、八路軍野戰衛生部副部長、中州農民銀行總經理。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中南區行行長,中共中央中南局財貿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顧問。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峰,高級經濟師,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