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首杖
鳩首杖
“鳩首杖”就是扶手為一隻鳩鳥的手杖。在古代,鳩首杖為尊老敬老之物,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的鳩杖為榮,故鳩首杖又稱“王杖”。
顧名思義,所謂“鳩首杖”就是扶手為一隻鳩鳥的手杖。在古代,鳩首杖為尊老敬老之物,漢代更是以擁有皇帝所賜的鳩杖為榮,故鳩首杖又稱“王杖”。
河北滿城漢墓就出土了一件鳩杖之“首”,這件“鳩杖首”為青銅質地,造型簡潔。鳩鳥嘴巴緊閉,上下尖啄部相合,凸起的雙眼炯炯有神,似在翹首昂視,望之頗有威儀。
據《禮記·王制》記載,漢代規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持有官府頒發的鳩枚,可以享受特別優待:出入官府衙門,不受限制;行走王土,食宿均有照應;做小本營生,一律免稅務;且身份地位受國家保護,有膽敢欺凌拄鳩杖老人者,以蔑視皇帝罪論處,嚴重者處以死刑等等。可見,古代的鳩杖就是老人受優待的“老人證”。
關於以鳩飾杖首的來歷,自古以來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鳩是“不噎之鳥”,用鳩鳥作飾物,寓意“老人不噎”,古語“鳩鳥熙春”就有祝福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之意;
二是相傳楚漢戰爭中,高祖劉邦曾於兵敗之際,被項羽軍隊緊追不捨之時,藏身林木,因鳩鳥啼鳴避護而得以脫險,得天下后,劉邦給鳩鳥很高的禮遇;
三是東漢學者應劭根據《周禮》中羅氏“獻鳩養老”的記載,認為“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其實,考古發現證明,早在距今3500年的青海湟源卡約文化遺存中就發現青銅鳩杖。所以,鳩首杖最初應為遠古時期原始部落的權杖,與遠古先民的鳥圖騰崇拜有著密切關係。後來,隨著社會的演變與文化發展,鳩首杖的權杖功能逐漸淡化,幫助老人行走的功能逐漸凸現,鳩首杖尊老敬老的象徵意義逐漸衍生。
王杖制度在漢高祖劉邦之統治時就已實行。根據《續漢書·禮儀志》“仲秋八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的記載,漢代一般是在八月授予老人王杖。八月賜杖的緣由是“諸物老成,故順其時氣助養育之也”。另外,在“八月賜杖”之前,地方官府要對本郡的老年人口進行統計,由此上報老年人口數。關於這一點,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各地方政府在統計老年人數時都有做假行為,皇帝卻對此持以默許態度。這其中原因倒也不難理解:一方面,高齡人口的虛增,並不影響國家的賦稅與徭役;另一方面,社會上多有高壽者,不僅表明皇帝聖明、地方官吏政績卓著,更是國祚長久的吉兆。民間給老人做壽時,有“坐看溪雲忘歲月,笑扶鳩杖話桑麻”的壽聯。
鳩首杖禮制一直延續到了明清。大清乾隆皇帝八旬壽誕時,有大臣給乾隆皇帝的壽聯:“鳩杖作朋春宴飫,鶯衣呈舞嘏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