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大橋

廣東湛江石門大橋

湛江石門大橋位於廣東湛江市西北部的石門河海灣。

簡介


過去從廣東湛江往廣州,未出湛江之境就要過渡。先前是過海到麻斜上車,1956年建成平樂碼頭后,改在平樂過渡,每年渡運機動車達37萬多輛。渡口上車落車,十分不便,車多人擠時,過渡需要1個多小時,若遇上6級以上大風或大霧,渡船就要停航,上廣州也只能望海興嘆。為改變落後的交通狀況,1976年7月湛江石門大橋動工興建。

建設意義


湛江石門大橋
湛江石門大橋
石門大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西北部的石門河海灣,南距赤坎14公里。全橋長361米、寬11.6米,橋墩12座10孔,跨徑32.7米,橋下水深流急,可通行10噸級船隻。
石門大橋是廣東省第一座由地方——湛江地區公路部門設計和施工建造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梁公路大橋,也是時下省內建於海灣上最長的此類橋樑。
橋的下部結構採用深水造孔,鋼筋混凝土灌樁。石門大橋開創了湛江公路橋樑史上在海灣建橋的先河。
1979年1月7日舉行的通車典禮,結束了廣州—湛江的車輛經常在平樂渡口待渡誤點和因強風大霧不能過渡的歷史,實現了廣湛公路湛江境內無渡口通車,為湛江改革開放經濟飛躍營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