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東村

北京市密雲區十里堡鎮嶺東村

嶺東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縣十里堡鎮,位於鎮域東北部,距縣城4公里,村域面積1.9平方公里。村裡現有740戶,1700人。村原址在石塘嶺尖山東麓,白河沿岸,因名嶺東,為明代山西洪洞縣移民建立。

概述


嶺東村屬十里堡鎮所轄行政村,位於鎮域東北部,距縣城4公里,村裡現有740戶。村原址在石塘嶺尖山東麓,白河沿岸,因名嶺東,為明代山西洪洞縣移民建立。抗戰期間為我縣政府駐地,曾更名“審安河”,建國后恢復原名。1958年修建密雲水庫后,村址為淹沒區,移民至此建立新村,沿用舊名。村裡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2009年人均收入6850元。
嶺東村從2005年開始,改水鋪設管道58000餘米,鋪設污水管道3000米,改水沖式廁所542戶,壘砌花牆6000延米,建數字影院、社區服務站和文化廣場各一處,為村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498個,安裝路燈150 個,修建柏油公路3000米,實施村莊美化綠化工程,栽植樹木20000餘株。

移民后的嶺東村


嶺東村的原址位於溪翁庄鎮北部8公里處的白河岸邊,當時有村民180戶。1958年修密雲水庫,全村遷至現居地。村裡老人說,1961年我們在這裡建房子,除了土地什麼都沒有,當時流傳著一句諺語“一片黃沙灘,無風四處煙,兔子不拉屎,一種幾年閑”。這幾句話形象地說明了當時的困境,因為沙土每天被太陽烘烤著,土地表面溫度太高,以至於兔子都不願來這裡。沙土地種莊稼,種下卻不長,年年顆粒無收。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1971年村裡組織大面積的植樹造林,一排排楊樹、柳樹種在村落周圍,颳風時就不會起塵了。當時還流傳一句諺語“田成方,樹成行,林蔭街道鄉連鄉,白天看不見村莊,夜晚不見燈光”,整個村莊都被樹蔭遮蓋著。到了1973年,農業學大寨時,全村的村民們都推著小推車到城邊拉黃土,用黃土蓋住沙土地后平整土地種莊稼,村民們很積極,這樣一干就是三年,土地基礎打好了,地里種的莊稼長得都很好。目前村裡擁有耕地700畝,全部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

家畜禽定點屠宰企業


來到嶺東村,繞村一圈,這是村裡致富能手陳福蘭的公司,公司佔地面積16畝,是做肉雞屠宰加工生意的,現已成為密雲縣唯一一家畜禽定點屠宰企業,1995年,一心想做一番事業的陳福蘭,用家裡積攢的2萬元錢,在院子里建起了雞舍,購進了5000隻雞雛,開始了肉雞養殖。她買來相關書籍,認真研讀,很快掌握了養殖技術,自己養雞自己屠宰,她飼養的第一批雞出欄后凈賺了5000多元,這使他增加了信心。
2000年,陳福蘭根據市場行情調整了經營戰略,一邊養雞,一邊搞起了肉雞加工,但那時因為還沒有脫毛機,一切都靠手工完成。這一年她邊養殖邊跑市場,收入超過了10萬元。2001年底,在各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她購進了兩台運輸車,三台脫毛機,建起了一個白條雞加工廠,日加工肉雞1500隻,年獲純收入10多萬元。2006年,陳福蘭成立了肉雞養殖合作社,並註冊北京奧斯雲肉食品有限公司,同時解決40多人就業,年屠宰450萬隻肉雞,純收入達40多萬元。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的社員已達到150戶,輻射全縣18個鄉鎮,年銷售肉雞200萬隻,社員戶均年收入達4萬元。陳福蘭也先後榮獲了全國“雙學雙比”活動先進女能手、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密雲縣巾幗致富帶頭人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