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放射性肺炎的發病率國內外報道不一,為8.00%~8.25%。肺對於輻射較敏感,當肺組織受到過多的放射線照射,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形成放射線肺炎。放射性肺炎多發生在放療后1~3個月。其典型癥狀為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等。嚴重者有高熱、胸悶、呼吸困難、劇烈咳嗽、咯血等癥狀。嚴重的放射線肺炎可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急性心功能不全。放射性肺炎以綜合治療為主,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基礎上,輔以對症治療。此外,一些新藥物正處在研究階段。放射性肺炎的預后與肺受照射的體積及放射線劑量有關。輕度的放射性肺炎經過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病情嚴重者,或治療效果不佳者,預后較差。
● 呼吸內科、內科
● 放射性肺炎是因為肺組織受到過多的放射線照射引起,常見於放療后。放射性肺炎的發生與照射野(照射區域)、放射劑量、分割方式(放射次數)、照射部位、患有原發病、使用化療藥物等因素有關。
● 照射區域、放射劑量
● ● 放射性肺炎發生率與照射區域面積及總照射劑量成正比。肺照射體積是決定性因素。
● 放射次數
● ● 照射總劑量相同時,放射次數越少,總療程越短,放射性肺炎的發病率越高。
● 照射部位
● ● 肺組織的不同部位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發病情況與受照射的具體部位有關。
● 患有原發病
● ● 肺部原有慢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基礎肺功能異常、女性、年齡大、兒童及吸煙者更易導致肺部損傷。
● 使用化療藥物
● ● 當放療與某些化學藥物同步使用時,能擴大肺組織的放射性損傷。再次放療發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險性會顯著增加。
● 放射性肺炎多發生於放療開始后1~3個月。其典型癥狀為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等。嚴重者有高熱、胸悶、呼吸困難、劇烈咳嗽、咯血等癥狀。
● 發熱
● 咳嗽
● 咳少量白色黏液樣痰
● 胸痛
● 氣短
● 高熱
● 胸悶
● 呼吸困難
● 劇烈咳嗽
● 咯血
● 診斷放射性肺炎主要依靠肺功能測定、胸部X線、胸部CT等檢查。
● 肺功能測定
● ● 肺功能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主要用於檢測呼吸道的通暢程度、肺容量的大小,有助於早期檢出肺、氣道病變。
● 胸部X線檢查
● ● 通過觀察肺部、心臟、縱隔、胸膜等部位的影像異常表現,可以確定病變的部位、範圍,做出診斷。
● 胸部CT檢查
● ● 與胸部X線片相比能提供更多的關於放射性肺炎的診斷信息。放射性肺炎的典型CT 表現可分為4型:磨砂玻璃型、補丁實變型、含氣不全型、濃密纖維型,能更早地發現放療后輕微的滲出病變,且對判斷有無肺癌複發更有價值。此外,放射性肺炎的病變範圍常與照射部位一致,與正常肺組織交界明顯。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結合臨床表現、肺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進行診斷。
● 有胸部接受放射治療的病史。
● 出現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等表現。
● 肺功能檢查呈現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 影像學檢查在照射野內出現肺組織炎性改變和纖維化的影像學徵象。
● 肺部感染(細菌、真菌或病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心源性疾病、肺梗死、貧血、藥物性肺炎等疾病也可以出現發熱、咳嗽、咳痰、胸痛、氣短等表現,不易與放射性肺炎區分。
●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表現,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 放射性肺炎以綜合治療為主,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基礎上,輔以對症治療。此外,一些新藥物正處在研究階段。
●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藥物,有效率可達80%。一般採用潑尼松治療。
● 肺部出現繼發感染時,應給予抗生素。
● 給予氧氣吸入,能改善低氧血症。
● 使用可待因、右美沙芬等藥物,可有效止咳。
● 使用鹽酸氨溴索、乙醯半胱氨酸等藥物,可有效祛痰。
● 目前一些新藥物如:活性氧清除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細胞因子抑製劑和蛋白酶類抑製劑等給治療帶來了光明。
● 但這些藥物大多處於臨床前期的動物試驗、細胞實驗階段,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
● 放射性肺炎會損害呼吸系統,可引發支氣管肺炎、肺氣腫,嚴重的放射線肺炎可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 放射性肺炎還可引發心臟損傷,如急性心功能不全。
● 放射性肺炎的預后與肺受照射的體積及劑量有關。
● 輕度的放射性肺炎經過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發展。
● 病情嚴重者,或治療效果不佳者,預后較差。
● 放療過程中,如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應及時與醫生溝通。
● 老年人和兒童的抵抗力較弱,應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 吸煙者應儘早戒煙。
● 患有慢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慢性疾病,應積極治療。
●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多年後,逐漸出現放射性肺炎,因此放療后定期隨訪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