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末
副末
“副末”與“正末”相對而得名,即副中末角,古又稱“沖末”。傳統崑劇演出整齣戲,都由副末開場介紹劇情和主題。
末的“始事”之“引”是最早出場,隨後可以中止交由其他腳色演出,“引戲”之“引”則是進行性可持續的表演形態。南戲中,因為引戲取代了末尼的開場始事,又在開場之通過“沖場”交由生腳演出,也就自然可命名為“末”。
fù mò
1、宋雜劇、金院本的腳色。從參軍戲中的蒼鶻演變而來。任務是烘托發揮“副凈”所製造的笑料。宋 歐陽修 《與梅聖俞書(嘉祐三年)》:“正如雜劇人,上名下韻下來,須勾副末接續爾。”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雜劇中……副浄色發喬,副末色打渾,又或添一人裝孤。”明 陶宗儀 《輟耕錄·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
2、元雜劇中居次要地位的末。元 無名氏 《碧桃花》楔子:“副末扮張道南引浄興兒上。”
3、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演出開場時向觀眾介紹劇情概要的角色,兼做雜差。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第一出,副末開場。”《儒林外史》第十回:“唱完三出頭,副末執著戲單上來點戲。”
五雜劇色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副凈色發喬,副末色打諢”的表演,根據其“發喬”與“打諢”的特點與後世戲曲腳色的比較可以看出,能夠和這一演出的方式類同的只有南戲傳奇中的凈丑打諢戲謔,由於南戲傳奇中的末和副末都極少參與科諢式演出,就和雜劇色中的副末有了很大不同。
李漁在《閑情偶寄》:傳奇的表演中,總有一個戲外之人——“副末”來開場,“副末”乃戲外之人。南戲、傳奇的“副末”在行使開場之職時並非角色,“副末”在完成開場的任務后,旋即可進入戲中,成為穿梭奔走於生、旦、凈、丑之間的角色。“副末”開場一般是由“副末”與“後檯子弟”問答,“副末”念誦一、兩段詞,向觀眾介紹劇情、作者立意等。
人們一般稱戲曲開場為“副末開場”,並且認為古代戲劇演出中這一開場的“副末”來自於宋金五雜劇色“末尼、副末、副凈、引戲、裝孤”中的“副末”,但明清刊本中開場演員的扮相、服飾及其演出特徵,與宋雜劇中配合“副凈色發喬”的表演,職司“打諢”的“副末”有很大的形象差異,倒是與職司“分付”的“引戲色”在“分付”時的“引戲”職能相近而又具有相近貼切的形象特徵。再根據這些開場圖的文字材料絕大多數標為“末”而非“副末”可知,“副末開場”來源於“末”開場,而開場之“末”來自於宋雜劇色的“引戲”,又在明末清初戲曲腳色分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末”之“副”的另一個“副末”,這才形成了人們常說的“副末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