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戰鬥模範連

郯城戰鬥模範連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112師334團8連榮譽稱號。該連前身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平江起義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的一個連隊,參加過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初期,參加過平型關、廣陽等戰鬥。

英雄戰史


1943年,該連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2旅第6團第8連。是年1月,為粉碎日偽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所在部隊奉命深入敵後作戰。在奔襲侵華日本軍隊魯南的兵站基地郯城戰鬥中,第8連擔任突擊隊,冒著日偽軍密集的火力封鎖,奮勇登城,首先突破城垣佔領南門,使後續部隊得以迅速攻入城內,全殲日偽守軍,首創山東敵後攻城範例。同年8月1日,山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授予該連郯城戰鬥模範連稱號。
1945年,該連遵照朱德向各城鎮和交通要道進軍的命令,在攻克相州、解放膠縣(今膠州市)和諸城(今諸城市)的戰鬥中,戰績卓著,繳獲火炮11門、輕機槍43挺、長短槍千餘支。
解放戰爭時期,該連保持和發揚郯城戰鬥模範連的優良戰鬥作風,在人民解放軍挺進東北、轉戰華北和進軍廣西等多次戰役戰鬥中,英勇善戰,被師、縱隊和軍授予戰鬥模範連、四平突擊隊、團結鞏固模範連等稱號。
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球場至軍隅里一線攻防作戰中,一夜間連續攻佔6座山頭,擊潰10餘倍於己的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17次反撲,控制了聯合國軍曾用1個營兵力佔據的998高地,為阻敵北進、穩固防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漢江南岸守備作戰中,第8連扼守513高地,擊退聯合國軍2個連在飛機和重炮支援下的連續衝擊,第3排戰至僅剩1人,仍頑強堅守陣地,完成守備任務。1951年7月,軍領導機關授予該連英雄連隊榮譽稱號。1954年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為該連記集體二等功,並授予屢戰屢勝錦旗。1962年5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該連紅旗連榮譽稱號,贈紅旗徽章140枚。

一戰成名


1942年冬,佔據山東臨沂等地的日偽軍向我濱海區沭河兩岸進行“蠶食”。八路軍教導第2旅乘日偽軍兵力薄弱之機,運用“翻邊戰術”,在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配合下,於1943年1月19日對郯城發起進攻。
郯城當時是日軍在魯南的兵站基地,牆高壕深,炮樓林立,是座堡壘化的城鎮。此役由教導第2旅6團8連擔任突擊隊,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奮勇攻擊,率先突破城垣佔領南門,使後續部隊得以迅速攻入城內。次日拂曉,我攻城部隊對龜縮在炮樓里的殘敵進行爆破強攻,迫使其投降。至此,共斃傷敵軍103人,俘日寇7人、偽軍419人,我軍僅傷亡91人,首創山東敵後攻城範例。郯城日偽軍和偽政權人員全部被殲,無一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