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軍

第二野戰軍18軍的簡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歷史上的七十個軍之一,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

目錄

簡介


1945年11月中旬,晉冀魯豫軍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編組超地方性正規兵團的指示,將冀魯豫軍區第1軍分區第2團、獨立團,第10軍分區河北民軍第1團編成的第19旅;第8軍分區第5團、獨立團,第11軍分區第9團編成的第20旅,第9軍分區騎兵團、獨立團、衛河支隊、新4路編成的第21旅,在河南省滑縣合編成晉冀魯豫軍區第7縱隊,楊勇任司令員,張霖芝任政治委員,趙基梅任副司令員,張國華任副政治委員,昌炳桂任參謀長,王輝球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6月下旬,第7縱隊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編成內南下豫東作戰。1946年8月~1947年1月,先後參加隴海路戰役和定陶、巨野、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等戰役。在巨野戰役中,第20旅擔任張鳳集攻堅任務,第58團一部突入后,在被國民黨軍切斷了與後續部隊聯繫的情況下,頑強堅守陣地,打退敵軍多次反撲,配合後續部隊全殲守敵,獲晉冀魯豫軍區通令嘉獎。1946年12月,張國華奉命率第7縱隊特務營越過隴海鐵路(今蘭州―連雲港)南下,與豫東支隊、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和華中軍區第8軍分區部隊在睢縣平崗地區會合,合併組成豫皖蘇軍區,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1947年3月,第7縱隊與第1縱隊合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下轄第1、第2、第19、第20旅。第21旅撤銷,其所屬部隊分別編入第19、第20旅。隨後,第1縱隊參加豫北攻勢作戰。6月底隨野戰軍主力南渡黃河,轉入外線作戰,參加魯西南戰役。8月挺進大別山。10月參加高山鋪戰役。第19旅調歸鄂豫軍區建制。在此期間,豫皖蘇軍區部隊在豫皖蘇邊界地區積極作戰,配合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隨後第1縱隊在華東野戰軍西線兵團指揮下,參加平漢隴海路破擊戰等戰役戰鬥。1948年5月9日成立中原軍區,豫皖蘇軍區改屬中原軍區建制。第1縱隊改稱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隨後第1縱隊參加宛東、豫東、襄樊戰役;豫皖蘇軍區部隊參加了豫東戰役。10月,第1縱隊、豫皖蘇軍區部隊參加鄭州戰役。11~12月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2月18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豫皖蘇軍區部隊、第1縱隊第20旅在河南省鹿邑縣五台廟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第1縱隊大部組成第16軍),隸屬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張國華任軍長,譚冠三任政治委員,昌炳桂任副軍長,王幼平任副政治委員,陳明義任參謀長,郭影秋任政治部主任。第20旅改稱第52師,豫皖蘇軍區獨立旅改稱第53師,第1、第2、第3軍分區部隊各1個團編為第54師,全軍共2.7萬餘人。4~5月,第18軍參加渡江戰役。后歸第四野戰軍指揮,先後配屬第4、第12兵團參加湘贛、衡寶戰役。10月下旬歸建。11月初向西南進軍,由湘西入黔,而後北上四川,參加成都戰役。其間,王其梅任副政治委員,劉振國任政治部主任。1950年1月6日,第18軍在第14軍和西北軍區部隊各一部配合下,執行進軍西藏的任務。21日,李覺任第二參謀長。10月初,第52師在友鄰部隊配合下進行昌都戰役,殲藏軍9個代本(團)5700餘人。1951年10月26日第18軍進駐拉薩,接著分兵進駐江孜、日喀則、亞東等各邊防要地。12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以第18軍組建西藏軍區,歸西南軍區領導。1952年3月17日,第18軍改為西藏軍區,第18軍番號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