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澤尊王
道教、佛教人物
廣澤尊王聖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廣澤尊王,此外尚有郭聖王、郭王公、聖王公、保安尊王諸稱。
據傳廣澤尊王寶姓郭氏,名忠福,系五代後晉天福年間人氏,郭子儀十一世孫,開閩郭在嵩五代孫,樂華之孫,理柱之子,後唐同光初年(923年)安溪石排山下蓬萊崇善里誕生,為楊荏長者放牧。
後來機緣得到崔芸公堪輿恩師獻風水寶地並指引遷居現泉州南安詩山公園內龍山宮位置居住,時齡十六歲在詩山鳳山寺第二殿左邊大房古址,盤膝於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
據史志記載,廣澤尊王成仙登神后,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勛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
據傳(未經查實)文化革命期間一九六六年丙午仲夏五月十二日,“珍貴國寶莊嚴的開基金尊”由辜安慶居士移駕香港,翌日陞殿安奉,現由辜氏收藏保護供奉聖駕,奉敬春秋兩祀。如下圖。
妙應仙妃 | 廣澤尊王 |
太王(廣澤尊王之父)
誕生:唐朝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
逝世:後唐長興元年十月初一日
據辜安慶居士表示,郭理柱公聖像原供奉於香港開元禪院內,1992年聖駕巡台時,由當時台中縣沙鹿保安宮主理童培根借太王金身鎮宮,后報稱失落不肯歸還,至今下落不明。
廣澤尊王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二月廿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今屬安溪縣)人。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父母皆受雇於楊姓地主,他七歲喪父,家境貧寒,幫忙地主放牧。
廣澤尊王
牧童將父親的遺骨葬在吉地之後,就和母親離開了楊家,搬到福建泉州南安詩山落腳。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鍊,竟然因為父墳風水的庇蔭及自身努力,在一次打坐時得道升天,牧童的母親發覺不對,看到他兩腳盤著腿而飛升,於是去拉他的左腳,想阻止他離去,但它左腳被拉下來,依然成仙。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一腳下垂的“翹腳”造型。
成仙后,郭經常顯示神跡,受到歷代皇帝尊封。
廣澤尊王 | 鳳山寺廣澤尊王 | |
台灣十三太子尊王 | 社壇永安宮 |
清代光緒年間的《郭山廟志》記載,宋高宗時皇宮火災,尊王滅火救駕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後宋寧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寧宗並封其父母為“太王”、“太妃”。
每年舊曆八月都會舉辦廣澤尊王“封塋祭祖”的活動,世界各地的信徒,至閩南泉州安溪縣祭拜廣澤尊王的祖墳,對尊王先人表示敬意。“封塋祭祖”時,先祭當年地主“楊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祭完楊公,信眾扶持尊王神像,祭拜尊王祖墳而退。
郭忠福,於後唐同光初年癸未(923年)誕生於閩泉安溪清溪村,自小聰穎過人,十分孝順父母。其父郭理柱,務農為生,天天提早摸黑在田裡累死累活地幹活,然而瘦田薄地,收成不多,還熬出一身疾病。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其母姓林名素娘,溫柔賢慧,吃苦勤儉,沒日沒月的操勞。沒想到丈夫被病魔奪走。因家道貧寒,籌不齊喪葬費,母子倆只好含淚把屍體焚燒成灰,裝入罐中,暫且放置在茅屋裡。郭忠福為了安葬父親的骨灰,小小年紀便賣身於安溪崇善里金谷鄉大財主楊長者家牧羊。母親也跟到楊家做工,給楊家縫衣洗衣,挑水燒飯。由開工錢微薄,母子倆在楊家幹了三年,還是沒有辦法讓父親的骨灰安葬入土。但母子能相處在一塊,倒也欣慰過日。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郭忠福在楊家牧羊,處處用心,從未出點差錯,因此也深得楊長者喜歡。每天跟忠福牧羊的孩子很多,小夥伴們常常一塊在草地上嬉鬧但稍有疏忽,羊群便會東跑西竄,偷啃人家的五穀和蔬菜。對此,忠福特別留心在意。
有一次,鄉里演戲,他竟異想天開,撒泡尿划個圓圈,對羊群說:“你們得乖乖呆在圈內,不許亂跑亂動。”說罷私自看戲去了。等他看戲回來,那些羊居然還呆在尿圈裡,不敢跑到圈外。村裡的人知道了,都暗暗稱奇。
山上的樹林藤蔓叢生,層層疊疊,如階如座。忠福跟小夥伴們玩得興起,他常常攀登上去,坐在藤座的最高層,以皇帝自居,指揮下面的孩子列班待候,三呼萬歲。有時,別的孩子也想上去坐做皇位,不知怎麼慌了神,竟又跌了下來,由此,小夥伴們都說郭忠福有“皇帝命”。
郭忠福還常常帶小夥伴們南“征”北“戰”,羊群如兵馬,他或為將軍,或做主帥,或稱皇御駕親征,揮動著“令旗”,羊群跟他滿山遍野地奔跑,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勝仗。
他覺得在清溪牧羊,挺有趣呢。
楊長者相信風水之說,從贛州請來一位地理大師,為楊家尋覓一塊寶地。地理大師說要三年方能找到好風水,於是便住在楊家。平日無事,替楊家教授子女。
郭忠福有時從書房窗下經過,聽到的詞句,過後都能背誦出來。地理大師見忠福十分聰明,把他視為“神童”。每日放牧之餘,他常為地理大師送飯奉茶,服待周到,覺得深得大師疼愛,並悄悄教他讀書識字。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楊長者富甲一方,山珍海味吃不完。但楊太太卻十分吝嗇,捨不得好飯好菜招待地理大師。有一天,地理大師病了,郎中說要用羊肉配藥服下病能治癒。楊長者的羊欄里有好多羊,卻不肯宰一隻讓地理大師配藥治病。
一天夜裡,一隻羊失足掉進糞池淹死。楊太太叫忠福撈起來,殺了煮給地理大師配藥。地理大師吃得起勁,邊說邊問忠福“我來楊家這麼久了,從來沒有吃上一頓好東西,連病了要用羊肉配藥也捨不得,今日怎麼這麼開恩呢?”
郭忠福偷偷地告訴他:“先生,這羊是掉進糞池溺死的,楊長者自己不敢吃,又捨不得丟掉,楊太太才叫我殺了給你吃的。”
地理大師聽了,“哇”地一聲把吃下去的羊肉全嘔吐出來了,他長嘆了一聲說:“楊長者啊楊長者,你沒量氣就沒有福氣!”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地理大師與郭忠福相處久了,兩人的交情日益密切。一天地理大師問忠福:“給你一塊風水寶地,你要不要。”
郭忠福說:“要倒要,就是買不起。”
地理大師說:“不要緊,你要一朝天子,還是萬代封侯。”
郭忠福想:“一朝天子不如萬代封候”。便說,“我要萬代封侯。”
地理大師點點頭,向他道出真情:“羊欄里公羊睡覺的地方是塊風水寶地,欄里的羊從來不會減少,今日殺一隻,明天照樣一百隻。你如果想要這一風水寶地,便把父親的骨灰帶來,等到打雷下雨時,把骨灰放進洗臉盆,端來讓我洗臉,我就打罵你。你一定要放聲大哭,哭得超傷心越好,把骨灰倒入公羊睡的地方,骨灰自然會滲透下去那就是得了真穴了。”
郭忠福依地理大師所言。回家帶來父親的骨灰。等到打雷下雨的那天,他一一照地理大師說得辦。當他和地理大師鬧一場,把放著骨灰的臉盆水倒在公羊睡的地方時,楊長者聞聲趕來問地理大師發生了啥事。地理大師說:“你看他端來的水那麼臟,叫我怎麼洗臉。”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楊長者聽后非常生氣,便來打忠福,忠福真的大哭起,哭得很傷心。
第二天早上,郭忠福和往常一樣走進羊欄,一見大驚失色,原來昨天倒骨灰水的地方,突起一個大蜂窩,無數的黑蜂把一大群羊全螫死了。
楊長者沒有了羊群,自然不用郭忠福白吃飯牧羊了。因此,郭忠福和母親收拾行裝,來向楊長者告別,自然算好工錢,順理成章地離開了楊家。
臨走時,地理大師告訴他:“你們母子倆向東一直走,到一個‘牛騎人,人戴銅,水變紅,鯉魚上樹鬧匆匆的地方,那就是你們的棲身之地。’”
郭忠福母子倆辭別地理大師,向東而去。
郭忠福帶著母親,一路向東走去。走到南安詩山的鳳山上時,突然下起一陣大雨。他看到一個放牛孩子蹲在牛肚下避雨,一個做法事的僧人頭上頂著銅鈸;池邊一個釣魚翁為避雨,也跑來躲在樹下,已上釣的鯉魚被掛在樹上,直擺著尾巴亂跳。因大雨傾盆,山上的紅土水沖瀉而下。忠福想:孩子蹲在牛肚下,不就是“牛騎人”嗎?僧人頭頂著銅鈸,不就是人戴銅”嗎?紅土水沖瀉就是“水寫紅”嗎?鯉魚吊在樹上亂跳,那不是“鯉魚上樹鬧匆匆”嗎?這一切奇景都應了地理大師說的話,他對母親說:“這裡便是我們的棲身之處了。”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可是,要造房屋,母倆的行裝里只有微薄的幾個銅錢,談何容易?郭忠福剛要向村人找個地方借住。有人告訴他:“這裡有座新房,建完后常常鬧鬼,房主人不敢去住,你如果不怕,向他借住准行。”
“我才不怕鬼呢!”郭忠福拍拍胸膛,找了房主人說明來意。
房主人正苦於新房空著無人看管,便立刻答應讓忠福母子去居住。
說也奇怪,自從住進郭忠福母子,新房裡安然無事,不再有披頭散髮的長舌惡鬼鬧事了。原來鬼怪知道郭忠福日後有成神封王的福分,所以逃之夭夭了。
郭忠福在鳳凰山下落足之後,在楊長者家所賺的一點工錢,很快就用完了。母子倆相依為命,仍然靠替人幹活,上山拾柴,換著油鹽米過日。
有一天,忠福和一班小孩上鳳山拾柴去。發現有一株大樹很高,上面有許多枯枝,忠福便對同伴說:“我要爬到大樹上,折下那些枯枝。”
幾個頑皮的孩子見大樹很高,又沒有枝丫,不好攀登,便打賭道:“忠福,你真的能爬上去,我們今天拾的柴,全部挑到你家去!”
“此話當真!”郭忠福像一隻猴子似的,幾下子便爬到樹中間,恰好有一條粗大的“加蕉藤”蔓纏繞在樹枝上,交織得好像一座交椅。忠福便坐在藤座上休息。也許是他成神的時間到了。他對樹下的孩子說:“拾的柴,勞你們替我挑回去。告訴我母親,快持一瓠一書來。”
小孩子們不知什麼意思,挑著柴到郭家,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兒子要你拉一隻豬,帶一頭牛到鳳山的大樹下去。”
郭母知道自己的兒子從來都是實實在在的,說一不二的,所吩咐的事必有緣故。於是便趕著豬,拉著牛往鳳山走去。牛倒聽話,可豬到處亂跑,折騰了好長時間才到大樹下。
郭母抬著看兒子時,只見兒子滿臉通紅,兩眼發獃,已經坐在古藤上圓寂無言了。目睹這種情形,郭母免不了痛哭起來。
她走上前,見忠福的頭垂下,雙足跏呋,便伸手把他的一足拉下來。所以郭聖王的佛像是一足盤著,一足垂下。她想:“兒子命該如此吧!”於是再把他的頭扶正向前直視,並吩咐道:“你嘴闊食四方,眼大越看遠越好!”
郭忠福是個孝子,自然把母親的話記在心上。所以塑他的神像,眼睛睜得滾圓,口雕得闊大。有“廟內神,益外境”之說。
這一年,郭忠福十六歲,正是後晉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農曆八月二十二日。
鄉人嘉其孝,憐其殤,大家出錢出力,在坐化處築祠紀念,稱為“郭山廟”,因以將軍禮祀之,又稱“將軍廟”,因廟在鳳山,後來又叫“鳳山寺”。
郭忠福成神后,人稱郭聖王。鄰近鄉人,爭傳郭孝子化身奇事,鄉人紛紛前往祀求,且非常靈驗,於是香火非常旺盛,有求必應。郭聖王威名傳遍整個泉州府各縣,閩南一帶直至東南亞。
據說永春城裏有一個窮苦人家,夫妻倆年近四十,還沒有生育子女。兩人十分憂慮,聽說郭聖王靈應,夫妻倆便前往鳳山寺求卜,郭聖王答應給他一個男孩。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可是,那婦人連續兩年沒有懷孕,心裡非常著急,又上鳳山寺向神祈禱,並請神明示,依然是生子的籤詩。
婦人走後,郭聖王要撥一位去投胎,但始終找不到適當人選。郭聖王只好親自去降生。這婦人回家不久,果然身懷六甲,大腹便便了。夫婦倆好不高興,到了分娩的時候,忽然聽到有人在屋頂喊道:“穿烏則亡”。
這喊聲傳到屋內,便呱呱地產下一個男孩,夫妻倆的喜悅自不必說。但想起了臨產前聽到的那句“穿烏則亡”,從此格外小心養育,所有給孩子穿的衣服,不敢用黑色的。
郭聖王投胎出世后,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夫婦倆四十得子。自然疼愛得像寶貝一般,老父給大戶人家做工,再苦再累,也要培養兒子。七歲時候便送到書館里讀書,因這孩子聰明過人,吟詩作對,無一不精,文章流暢,不同凡響,另有一番見解,深得塾師賞識。逢人便說:“我教過大半輩子的學生,沒教過這麼出息的孩子,長大定能金榜題名。”到了十六歲,這孩子居然由秀才高中舉人了。在封建利舉時代,進秀才的禮服叫“青衣”,用的是藍布做成的;面中舉人的禮服叫“烏衣”,用的黑布做成的。投胎后的郭聖王,即然中了舉人,就要遵照朝廷的典禮穿上烏衣。誰知穿上烏衣,回家后便直挺挺地倒在床上不能動彈。
卻說他母親正為兒子中舉高興,忙著接待前來賀喜的鄉親和樂隊。大家要新舉人爺出來會面。母親走到他床前,呼喚不應,伸手把身子一摸,已經冰冷地死去,便放聲大哭。
悲傷這際,她猛然想起當初分娩時,聽到屋上有人喊“穿烏則亡”的話,原來兒子是穿“烏衣”才死去的。然而中了舉人就得依照朝廷的禮制,想來兒子沒有富貴之福呀。
且說投胎的郭聖王因穿“烏衣”而亡,他怕俗身亡故,恢復了原神,穿上白衣,乘上白馬,從永春出來,朝南安鳳山寺的方向而去。
途中,他看到一個賣豬肉的,他家剛好與那老婦人相距不遠,郭聖王認識他,向他買過肉,途中相逢,他在馬上向賣肉的說道:“我前日欠你的肉錢,你回去叫我的母親,在我睡的席底下拿還你。”
賣肉的自然認得這位鄰里新中的舉人,只是一大早出來賣肉,不知道他已經死了,便問:“你要往哪裡去。”
他答道:“我要往鳳山寺去。”
賣肉的回家經過他的家門,見他母親在哭泣著,便感到奇怪:“怎麼?你兒子死了,我不相信!剛才我還遇見他,說要到鳳山寺去。他要我向你拿昨天的肉錢,說放在他睡的席底下。”
老婦人便回房掀起兒子的席底,果然放些錢,當下照著吩咐拿給買肉的,細細想來,方知兒子是郭聖王投胎出世的,如今神歸原寺去了。
據說郭聖王自從永春投胎出世的十六年間,他的神像駁落了,這是神不在位的緣故,當他從永春回來神像又恢復了原狀了,人們前往叩求又靈驗起來了。
郭聖王回歸寺宇不久,他的真神上了人身,說要“謁祖上墓”。鄉人得到這一種“神示”,便抬上神轎,往安溪金谷而去。
自從郭忠神為神之後,他的父母墓便稱為太王陵,也稱“聖墓”。當初建在楊長者的圈羊處,是郭聖王發跡的“風水穴”。楊家和羊圈早不見蹤跡,唯有墓陵展現在人們面前。
整個墓陵規模龐大,結構古樸,坐落在一個狀似蜈蚣形的山麓上。墓地山脈從永春、南安境內山脈蜿蜒而來,峰巒疊峙,曲折產迂迴。墓前兩山插拱,其狀如鉤,似蜈蚣的前對足。陵墓前方,十八重山巒疊錯,層層疊疊,千奇百怪。有的象雄獅怒吼,有的象香案祭天,有的象山鷹啄蛇,有的象母雞孵蛋……景色天成,惟妙惟肖。墓山上茶翠草青,樹密林茂,溪流迂迴流淌。親臨其境,猶如置身於仙山瓊閣之中。正是這樣的風水寶地,惹起一個權勢赫赫的當朝大臣眼紅,想要奪去,他令人先把郭聖王父母的墓碑拔走,埋在深田洋裏。
郭聖王的神轎抬到父母陵墓前,目睹現狀,真神便附在一個人身上。那人拿著利劍,跑到那理著墓碑的深田洋裏,利劍一插,那墓碑自動浮在泥土上面。鄉人無不稱奇,便把墓碑抬回去重新豎好,然後舉行隆重的封塋祭祖儀式。
自此之後,那個大臣再也不敢有奪風水的非分之想了。
中國民間傳說尤溪有個姓陳法師,與娘子黃氏成親多年,單生一女,名叫依娘,分娩時滿室生香。依娘長大後果然不凡,出落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且聰穎伶俐,才智過人。鄰里鄉村,都知道陳家有朵漂亮的紅牡丹花。
一家有女百家求,更況依娘是百裏挑一的淑女,求親的人踏破門檻。可依娘要找的是有德有才的正派人,輕浮放蕩的紈絝公子,家有萬貫也不放在眼裏,因此一時找不到適當人家。
一天,母親帶女兒依娘到南安鳳山寺行香。走進大殿,母親見郭聖王的金身塑像才貌豐雅,不禁脫口而出:“聖王呀,可惜你是神不是人。若是人,願將女兒依娘許配給你。”依娘聽母親這麼一說,含羞看了聖王一眼,不禁砰然心動,一時臉色泛紅,低下頭來。次日,依娘坐在溪邊石頭上揉搓著衣裳,不時停下來想著心事。原來從鳳山寺回來,父親已經作主,把她許配給一家姓李的公子,她聽說李公子相貌平平,才學一般,正擔心日後的日子不知如何過。忽然看到水面上一個描金小木盒逆流而上,漂到她的面前,依娘心裡一怔,不敢拾回,不是自己的東西,她是絕不要的。她用擣衣杵把小木盒支開。說也奇怪,那小木盒遊了不遠,又再漂到她身邊,像是有意挑逗她似的。她急忙拾起衣服回家。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第二天,她再次到溪邊洗衣服時,那一個描金小木盒又向她漂來,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她覺得十分驚奇,回家之後便把這件怪事告訴母親。母親說:“什麼?你這個傻女兒,這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你就把它拾回家吧。”聽了母親這麼說,陳小姐再次到溪邊洗衣服時,她壯了壯膽,把漂來的小木盒拿了回來。陳小姐拾了小木盒回家,告知母親,待打開一看,內有金釵一支。陳母把金釵插在女兒頭上,依娘手捧菱花鏡,左顧右瞧,覺得自己比往日更加美貌了。玩了一陣,將此釵收藏於梳妝盒。這天晚上,陳小姐在自己的香閨裏睡下,忽見一個穿白衣的美少年,來到她的床前,她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你……你是誰?”“我?你怎麼忘啦?”那美少年十分謙恭有禮,深情地說,“你今天既然和我在溪邊定聘,你我算有緣份了!”這白衣少年,正是鳳山寺郭聖王。
話說當晚依娘見白衣少年走過來,起初實在大為驚駭。後來聽到白衣少年說:“你既收受我的金釵,可見你有情我有意。”
“瞎說,我根本不認識你?”
依娘也覺得他很面熟,只是記不得在那裏會過,驚慌地嘟嚷了一句。
白衣少年說:“自古憑媒妁之言,父母作主。可是,若嫁個不如意的郎君,豈不苦了一輩子?故我主張男女有情有意最好,誓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那才是天生一對好夫妻啊!而今我托小溪送聘,天地作合。又來同小姐相會,可見咱們的緣份,還望小姐成全。”
依娘聽他說得合情合理,一時語塞了,又見他生得十分風流倜儻,情真意切,溫柔體貼,便羞羞答答,迷迷糊糊地睡去……
那知天一報曉,那白衣少年就不見了人影。
一連好幾天,白衣少年都是夜晚來,天亮就不見人影。依娘做了一場甜蜜的美夢,心裡又喜又驚,但又惴惴不安,不得不將實情告訴母親。
母親聽後也大吃一驚,她將信將疑,一時不知怎麼辦才好,後來想出一個主意來,悄悄地教了女兒一番。
當晚,那白衣少年又來到依娘香閨了。依娘待他無意的時候,悄悄地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剪刀,把他的衣袍剪了一塊下來。四更時分,白衣少年走了。天亮後,依娘把剪下來的衣袍拿出來一看,竟象皇帝穿的龍袍一角。
這一怪事由母親轉告陳法師了。陳法師一看大為震怒:“咱這鄉下哪有皇帝?只有鳳山寺郭聖王穿的龍袍與帝王相同,定是這木偶神在作崇了。”當即把那塊衣裙帶到鳳山寺,與郭聖王披的龍袍服飾一樣。再看他的龍袍果然少了一角。顯然,這是郭聖王看中陳法師的女兒,先以金釵為聘,然後再到依娘的香閨幽會尋夢了。
陳法師頓時恨得咬牙切齒。他的女兒本已許給李家公子,為了避免發生意外,他一再催促李家擇日備辦禮儀迎娶。婚期到了,李家的迎親花轎來了,依娘悵然若失,但又不敢違抗父母之命,只得換上豔麗的新嫁女裙,坐上花轎。
一路上,迎新的隊伍敲鑼打鼓,吹著鎖吶,燃響喜炮,好不熱鬧。不料到了鳳山寺附近,忽然颳起了一陣大風,吹得人眼睛睜不開。只覺得花轎輕了三下,又重了三下。轎夫心裡都一陣驚異,卻不曾想到發生什麼意外。
到了李家后,鄰里親友都爭相來到轎前,等待觀看新娘,誰知轎一掀,那裏有新娘的影子呀?只見轎中不過入著三塊長方形的土壞。這一來,李家的人不由大驚失色,在場的親友也議論紛紛。有的說,敢情是陳法師為騙取聘禮,故意賴婚吧?有的說,難道嬌夫在路上出了差錯。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事情鬧到陳法師那裏,陳法師叫苦不迭。他想:也許又是鳳山寺的木偶神作怪!他匆忙趕到鳳山寺查看,果然看到女兒依娘早已化身為神,和郭聖王並肩坐在殿上。
陳法師氣得臉變黑了,他指著郭聖王大罵:“郭忠福,我跟你沒完!”說罷,氣沖沖地走出寺門。
陳法師是一個有名的道人,他法術高明,能呼風喚雨,驅邪避難,他見自己的女兒被郭聖王搶去,恨不得把郭聖王立時吞下肚子裏,以泄心頭之恨。一進家門,他立即吩咐老婆娶出一架紡車,一個鐵鍋,一些油麻,要她將油麻放在鍋裏煎好,用紡車急轉之後,他自己帶了一支“哨角”,獨自跑到鳳山寺,大喊:“郭忠福,還我女兒來!”
郭聖王抬頭一看,見是岳父大人駕到,正要還禮,只見陳法師又逼上一步,一連迭聲地罵道:“你這個有傷風化的木頭神,拐我的女兒,今日要你看看我的厲害。”說罷用力吹起哨角來。
只聽得“嘟嘟”的“哨角”聲一吹,鳳山寺的四周立時洪水滔滔,洶湧而來,不一會兒,幾乎把寺的周圍牆壁全部淹沒了。事有湊巧,寺裏剛好有個賣瓷的德化人,正在裡面休息,此人也很有法力,又愛好抱不平。聽說陳小姐乃是自己收受郭聖王的聘禮與他相好,做父親的怎可錯怪他人。於是便隨手從碗籃裏拿起一大疊碗來,口中念念有詞把碗擲入水中,說也奇怪,他擲一塊碗,水便退三尺,又擲一塊,又退三尺。可是陳法師的哨角又一吹,水便又漲三尺。賣碗的把碗直擲,陳法師也把哨角直吹。賣碗的把碗擲盡了。陳法師的哨角還在吹。郭聖王一見急了。他連忙化做一個老人跑到陳法師家裏,哄騙陳法師的老婆道:“水已淹沒鳳山寺了,你丈夫叫你把紡車倒轉,讓他回去。”陳法師的老婆不知是計,信以為真,遂把紡車倒轉,不一會兒水盡退了。這時任陳法師哨角吹得嘴角邊出血,也無法把水吹上來。
陳法師吹不起水來,知道他的法術被破了,馬上改變方法,變成一條水牛。要惡狠狠地向大殿奔去,他要用兩個牛角,把郭聖王抵倒。
郭聖王見來者不善,猜出他的用意,立即化作一個屠夫,操起一把明晃晃的屠刀,猛力向水牛的心窩刺去,那水牛終於被殺掉。
陳法師的老婆得知丈夫化牛被刺死,忍不住悲從心來,放聲大哭。陳法師自知命該如此,反而安慰老婆道:“我死之後,你在我的棺材四角放上四塊燒紅的木炭,我便心足了!切記!切記!”
他要用這法子把鳳山圭燒光,報此一仇之恨。說罷,便兩腳一伸死了。
陳法師出殯時,他的老婆果然依計而行,燒紅的四塊木炭準備放置在丈夫的棺材裏。那知此事早被郭聖王知道了。就化了許多人前來送殯。當他們看到陳法師的老婆要把四塊燒紅的木炭放進棺材,便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這不是要把棺材都燒掉嗎?就是要作法,放一塊也夠了。”
陳法師的老婆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只在棺材的左角放上一塊火炭,其餘的三塊就都丟掉了。
陳法師安葬不久,鳳山寺的左邊後房,忽然被火燒掉一角。傳說這就是陳法師的棺材裏放了一塊木炭的緣故。
然而,不管陳法師與郭聖王怎樣過不去,陳依娘小姐成為聖母,和郭聖王形影不離,並肩坐在鳳山寺大殿上。
傳說陳依娘成為聖母號懿德,敕封“妙應仙妃”,與郭聖王並肩坐在鳳山寺大殿上,成為人們供奉崇拜的聖王聖母後,既然成為夫妻,必有孩子。據傳鳳山寺中主持和多位和尚,連續幾夜聽到從聖母房中傳來嬰兒的哭聲,大家不約而同地前往聖母房中看究竟,卻不見嬰兒的影子。
當天夜裏,聖母託夢給寺中主持:“嬰兒哭聲,是我的孩子出世,你可取龍床下凸起的紅土塑金身像為太子。
主持銘記在心,以後每逢聽到聖母房中嬰兒的哭聲,便從龍床下取凸起的紅土塑金身為太子,前後計有十三位。
後來,十三太子都安排了各自的管轄範圍,大太子在詩山公園內龍山宮,二太子在安溪金谷河內鄉威鎮廟,三太子在南安詩山舊門鄉鼇峰宮,四太子在溪頭,五太子在殿阪,六太子在大庭,七太子在宮下,八太子在溪東,九太子在山兜,十太子在坑柄,十一太子在羅埔,十二太子在古宅,十三太子在仙境。
民間中流傳這麼一句話:“大子顧祖,二子顧墓,三個顧半路,”來歷是這樣的。
宋朝紹興年間(1131~1162年),南安人吳德到京城辦事,隨時帶著郭聖王的香火同住。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一日下午,忽然皇宮那邊濃煙滾起,火光衝天。嬪妃、宮娥、太監皆大呼起來:“皇宮失火了!”
忽然,一個身穿白甲,跨著白馬的將軍,揮動白旗,沖入火海。霎時間,天上一片濃雲,一聲霹靂,大雨傾盆而下,頓時大火被雨淋熄了。
高宗皇帝正下旨滅火,看到此情此景,高興地問道:“為何剛才睛天無雲,火勢正旺,突然開昏地暗,暴雨傾盆,俄頃火滅,這是什麼緣故呢!”
在場的大臣和太監稟道:“皇上,微臣剛才都看到有個白甲將軍手揮令旗,跨著白馬衝進火海,大雨便下了。”
高宗皇帝道:“如此說來,白甲將軍滅火有功,請接受聯的封賞。”
可是,無人知道白甲將軍的姓名。
大臣吳德忙稟道:“微臣從福建老家省親歸來,隨帶郭聖王香火入京。騎白馬,穿白甲的將軍正是郭聖王顯靈。”
宋高宗皇帝聽罷,便說:“郭聖王有功社稷,朕敕封為‘威鎮廣澤候’,賜建‘威鎮廟’。”
當然,鳳山寺掛匾“威鎮廟”,廟宇修得金碧輝煌,更加聲振四方。
宋建炎四年(1130年),倭寇騷擾福建東南沿海一帶,到處掠奪民財,姦淫燒殺,無惡不作,人們怨聲載道,又逼於無奈。當倭寇迫切南安時,鄉親們準備逃離家鄉,臨走時,上廟求卜,得到的是陰杯、笑懷、郭聖王不準鄉親們離家。
大家憂心仲仲,擔心倭寇到來。
第二天,忽然一陣暴雨,溪水猛漲。雨漸漸停了,倭寇大隊走到溪邊,正為過不了溪焦急,只見一個穿著白衣騎著白馬的大漢走過來,自告奮勇地說:“我家住在溪邊,我知道溪流深淺,願為你們帶路過溪。”
倭寇大喜,說:“帶過溪去,必有重賞。”白衣大漢領著倭寇朝溪流走去,果然水勢不大,領隊的倭寇頭目覺得這大漢老實。又拍著他的肩膀說:“到了措,臉色徒變,白衣大漢把手一揮,只見上游潮水蜂湧而下,嚇得倭寇大驚失聲,嗷嗷亂叫……頓時間,有的下沉了,有的被水沖走了,全部葬身洶湧的浪潮之中。鄉親們都說:“郭聖王顯靈,誘敵下水,殲滅在水中,保護黎民百姓的生命財產。”地方官員上報郭聖王顯靈抗倭有功,高宗皇帝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候,”又晉封“提伯王”。
據說到了明代嘉靖末年,倭寇又來侵襲詩山,村民在威鎮廟北面築城保,躲進堡中,倭寇圍攻不下,認為是郭聖王保護,於是便放水,企圖燒毀廟宇。
晴朗的藍天一聲霹靂,頓時烏雲密布,大雨傾盆而下,頃刻間大火淋熄了,並把倭寇攻堡的火藥衝散,倭寇沒有辦法,只好垂頭喪氣地撤走。村民都說:“只有郭聖王的神力,才能使賊寇撤走。”郭聖王愛鄉保民,殺敵驅邪,成為鄉人的擋境佛。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南宋開慶元年(西元一二五九年),皇太后突然病重,卧病不起,眼看生命岌岌可危,而朝中太醫束手無策,理宗皇帝只好出榜告示開下,廣徵良醫,治癒者,賜官重賞。許多名醫應詔入宮,均告無效,理宗皇帝憂心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一日,有個穿白袍的醫生,揭了皇榜,入朝拜見皇帝。皇上見他相貌堂堂,目光炯炯,談吐不凡,一看就知道不是個等閑之輩。當下他號了脈,開了藥方,讓太后服下靈丹妙藥。不一會兒,太后大汗淋漓,感到舒服了許多。服藥三日,病情日見好轉,服藥五日,能起床走動;服藥七日,竟安然痊癒。
理宗皇帝龍顏大悅,詢問道:“神醫尊姓大名,家居何地?”白袍醫生道:“福建南安郭山人也!”說罷,不領賞銀,不道姓名,告辭而去。
後來,理宗皇帝多方探查,才知道福建南安鳳山寺又稱郭山廟,郭聖王是郭山人,常乘白馬,身穿白衣袍做好事,自然是郭聖王前來皇宮治病無疑了。於是,便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郭聖王有四大從神,分列在左右殿前,是他的得力助手。
左為陳將軍,身披盔甲,黑須垂胸,手執兵器,一幅勇猛過人的氣勢。陳將軍是南安詩山坑園人,據說姓陳名勇,自幼學武,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正是聖王誕辰之日。他來到鳳山寺,看到人山人海,祭品如山,鞭炮陣陣,人們祈求聖王虔誠的樣子,心裡非常感動。便聲稱:“我願做聖王身邊一個從神,聽從調遺。”說罷“造化升天”,被郭聖王收為“從神”。
右為黃太尉,身披盔甲,白髯皓首,手執兵器,一幅威嚴的神態。據說黃太尉本是德化縣賣瓷匠人,一生喜歡打抱不平。當黃法師使用法術,吹動“哨角”,水淹鳳山寺時,是他擲碗退水數十丈,為護衛郭聖王立過大功,被稱為“碗公”。當他去世之後,被郭聖王收為從神。
郭聖王殿前還有崇德尊侯和顯佑尊侯二神,英姿颯爽,浩氣如生。當年郭聖顯靈在皇宮滅火,解除火災。高宗皇帝派二人持敕到廟,二人見鳳山寺周圍茂林蔥翠,花果飄香,風光如畫,便愛不忍離,遂蛻化於中殿,成為郭聖王的殿前從神。
宋帝感念四人的功績和夙願,分別敕封聖王左右及殿前的四大從神為將軍、太殿、崇德尊侯和顯佑尊侯。
在東馬來西的砂勞越省古晉,有一座古晉保安宮,早有清朝時候,便供奉著廣澤尊王。這裡的海外華僑,流傳著一個郭聖王海上顯靈的故事。
古晉有個華僑漁民,祖籍建興化人,這漁民有個怪癖,他每天划著漁船,撒了十八網,能捕撈不少海魚,因此便不再捕撈了,趕緊划船返回,趕到街上魚市場趁早賣個好價錢。
這一天,他撒了十五網,捕到不少白魚,往日有時撒十八網,還沒有這麼多,但是,他還是照例撒到十八網,最後一網好沉呀。他收起網,不知何處漂來一尊神像,被他撈上來了,神像的衣衫和臉部都脫落了,一時難以辨是何方神明。可是有一點能夠看出,從雕刻的風格得知來唐山老家,是中國的神像。他用清水洗乾凈,恭恭敬敬地供奉在桌案上。
這天夜裡,他做了一個夢,只見一個身穿龍袍,童顏紅臉的少年走上前對他說:“感謝大叔從大海中撈回我的神像,我乃廣澤尊王是也,至此庇護海外僑民。”
漁民一聽驚醒過來,心裡十分歡喜,第二天便請來華人長輩,許多華人兄弟和地方人士都到他家細察,有個泉州來的華僑說:“廣澤尊王是福建南安鳳山寺的郭聖王,是唐山老家的神明呀!”
於是,華僑兄弟份份集資,給神像重新描漆上金,興建一座保安宮,供奉廣澤尊王。華僑下海捕魚,上山采果,到街上做生意,都到保安宮行香;患病逢災,也到保安宮乞求保佑,香火十分旺盛。
卻說砂勞越的地方長宮叫拉耶查理士布洛克,為官清正,愛護百姓。每日除處理政務之處,在清早之時,總喜歡騎馬到郊外運動,鍛煉身體。有一天清早,他途經保安宮時,忽然馬的前蹄高舉,狀似朝拜,一連向前方叩首。拉耶覺得奇怪,透過薄薄的晨霧,他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倚立於馬前,他身上著一個紅肚兜,上身赤膊,漫步走進宮內。
“這是哪裡來的兒童”拉耶覺得奇怪,便跳下馬下宮尋找兒童,而宮裏沒有邊門後門,不見兒童的蹤影,不由得聲聲稱奇,他隨後詢問鄰近的街民。有個華僑對他說:“這裡祀奉廣澤尊王,一定是神明顯靈啊!”
拉耶聽了也深信不疑。
“番仔長官的馬見了郭聖王,也要朝拜三叩首!”這個新聞在古晉傳開了,到古晉保安宮的善男信女更多了,連馬來亞人也來行香了。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郭忠福十六歲坐化成神,威鎮鳳山之後,屢次顯靈,從皇宮滅火到護國抗倭,從愛民濟世到治病救災,郭聖王受到歷代皇帝的封爵。宋高宗紹興年間敕封為“威鎮廣澤候”,敕建“威鎮廟”;宋甯宗慶元年間敕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候”,晉封“提伯王”;宋理宗開慶元年敕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郭聖王簡稱:“廣澤尊王”,他的神名傳遍海內外。
歷代名士遊覽鳳山寺,書碑、題匾、賦詩、作聯、表達對廣澤尊王崇敬的心情。宋代狀元曾從龍親筆手書碑文,明代通判顏廷渠題匾“鳳山勝覽”,明代翰林檢討張潛夫題篇“英異靈光”。清左庶子陳遷鶴題聯:“遙看一鳳翔丹穴,不見全牛化道身。”清泉州名士蔣玉蟾詩云:“閩南多奉佛山靈,平昔傳聞耳慣聽,記的英名推最盛,歷年香火鳳山青。”……真是不計其數。《閩書》、《泉州府志》、《南安縣誌》對廣澤尊王郭忠福都有列傳記載。
在閩南及台灣一帶,都有“做十六歲”的習俗。男孩子見識少,力氣小,幹活算童工,在碼頭在店鋪做工都只能拿少量的工資貼補家用,到了十六歲,他會高興地說:“郭聖王十六歲成神,我十六歲長大成人了!”農村的男孩子會說:“我十六歲能挑‘畚桶尿’了!”城裏的童工會說:“我十六歲能領:“大人錢”了!”父母也把兒子十六歲當作小孩與大人的分界線,備辦三牲豬頭,備辦生羊鮮果,到鳳山寺祀敬郭聖王,燃香叩拜,念念有詞,祝願自己怕兒子十六歲後象郭聖王那樣大有作為,之後宴請親朋。“做十六歲”的習俗,實際上也是在紀念郭聖王呢!
華僑出洋到東南亞、歐非拉去,臨走前也不忘到鳳山寺去。請一尊“郭聖王”木雕神像,帶一面“鳳山寺”領旗,取一包香灰裝在香火裝裏,帶在身邊。清朝道光年間,南安華美十幾人搭剩大帆船到南洋去,在伶仃洋遇到了大風暴,由於這十幾人隨身分別帶有郭聖王的神像、令旗、香火袋,船隻竟然平穩地停泊在鄰近一個孤島邊,直到風暴過後啟航,順利到達目的地。大家無不由衷地說:“是郭聖王庇護,讓我們順利到達番平啊!”
郭聖王是“白目佛益外境”,“越遠求越顯靈”,因此,深受華僑的崇拜。華僑把神像、令旗、香火袋供奉在異域他鄉的寓所裏,郭聖王會保佑海外遊子身體健康、生意興旺。
郭聖王祖廟在鳳山寺,在國內已經分爐到台灣、港澳、江浙、兩廣等地。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的華僑聚居地,許多華僑賺了大錢發了財,集資在僑居地建起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鳳山寺”、“威鎮壇”、“保安宮”、“廣澤尊王廟”,祀奉廣澤尊王郭忠福。
郭聖王在未成神之前曾說:“我不做一朝天子,我要萬代封候。”寺鎮鳳山香火紅,萬代封候郭聖王。要問海內外有多少廣澤尊王廟?說也說不清,廣澤尊王郭忠福的故事,世世代代在民間永遠流傳。
附記:廣澤尊王郭聖王的故事,在海內海外流傳多而廣,這裡搜集的只有其中一部分。有關郭聖王婚姻的傳說,一說聖母姓陳,尤溪人,父為法師,筆者據此整理。二說聖母姓黃,也尤溪人,其父也為法師;三說聖母姓楊,詩山社壇附近鳳翔院楊道士之女,溪邊浣衣,漂來描金漆盤,盛放金手鐲,楊女戴在手腕上,居然脫不下來,此為郭聖王行聘之物也。基它細節大同小異,特此說明。
郭聖王暨聖妃寶錄:
聖王姓郭名乾諱忠福誕生於後唐同光癸未年二月念二日卯時閩泉安溪清溪村人氏也母林氏生時北辰降臨神異馨香意氣豪偉年華十六蛻化天福戊戌年八月念二日午時於南安十二都郭山之古籐上里人異之而慰林氏之訓則築祠以祀之此蓋偽閩通中記事也
聖妃姓陳諱依娘謚懿德誕生於偽閩甲辰年正月念三日尤溪人氏其母黃氏生時不凡送子娘娘本自天生仙風道骨華年念二乾德乙丑年五月念三日午時迎娶琴瑟狂風大震乘鳳朝天降駕王身邊蛻化後因以啟十三行祠也
張邦昌元師(稱黃太尉)趙普元帥(稱陳欽差)四將軍即羅燦鄔奎龍標馬成龍謹述此大略而志之以傳之於啟後忠孝節義萬世流芳
歲大明萬曆十一癸未年(一五八三)花月
明嘉靖戊午(一五五八)舉貢生
桃源慕仁里顏範卿敬書
一、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裏人吳德奉尊王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尊王顯靈揮以白旗,忽下傾盆大雨,將火熄滅故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曰「威鎮廟」。
二、南宋寧宗慶元年間,賊寇逼境,裏民欲逃,問卜尊王不許,忽然大雨驟至,溪水暴漲,賊寇不能渡,尊王著白衣,乘白馬誘賊,使其溺死,餘賊慎而遁之,四境護安,故加封「忠應孚惠」四字,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三、南宋理宗開慶元年,皇太后得疾,宋帝遍請名醫,均告罔效,尊王顯靈為之治癒,故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擴建寺宇,因郭山地形頗似鳳凰盤舞,故稱「鳳山寺」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四、清朝穆宗同治九年,以尊王神靈赫濯、息逆亂、沛甘霖、袪瘟疫,故加封「保安」二字,敕賜祭瑩。累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成仙后,屢著靈異,凡有祈禱,有求必應。南宋嘉定末年,因顯聖興神兵助戰,保衛疆土,建立奇功,受到朝廷封賜。受封以來,為報答皇恩,尊王更加英烈,大顯神通,護國庇民。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元兵攻入臨安(今杭州),俘宋恭帝與謝、金兩太后北去。同年五月,年僅八歲的益王趙罡在陳宜中、陸秀夫的輔弼下,於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時北方元兵鐵騎長驅直下,直逼皇城。國難當頭,君臣忙著徵調各地勤王兵馬,陪都的宮殿自然沒有昔日臨安金鑾殿的氣派。偏偏上天不佑趙宋,景炎十月間,皇宮失火,當時狂風大作,風助火勢,烈火衝天,熱浪逼人,官兵逼近不得,宮廷亂成一片。人們眼睜睜看著火神囂狂,宮殿即將變成廢墟。危急之際,突然有萬千兵馬從四面八方前來滅火,緊接著天空又飄來一片烏雲,瞬間降下一陣暴雨,大火即將被撲滅,帝殿無傷。救火的功臣是南安的郭聖王和葉尊王(惠澤尊王)。是年欽差蒞臨南安,先抵郭山廟封郭聖王,后至魁躔慈濟宮封葉尊王。一縣同時封兩王,皇恩寵賜,榮耀至極,郡邑庶民,歡呼雷動,一時傳為美談。郭、葉二王身蒙聖上眷顧,在異族進犯、國家多難之秋,深感保國護境責無旁貸,於是郭聖王帶了三斗綠豆兵,葉尊王帶了三斗油麻兵前來勤王。二尊王一到福州,發現火神祝融正在宮中放火,郭聖即刻命令綠豆兵上前滅火,但綠豆兵是綠色的,綠色五行屬木,木能生火,故綠豆兵一靠近,反使火焰更猖獗,郭聖王只好採取防守戰術,運用神功,極力扼住火勢。而葉尊王手下的油麻兵是黑色,黑色五速決,使火神逃竄。郭聖王看到葉尊王的油麻兵個子雖小,但數額多,又變化莫測,進退自如,心中甚是喜愛。滅火救駕功成之後,兩王結伴返鄉。在半路上,郭聖王對葉尊王說:“我有三斗綠豆兵,個子大力量強,一個可對付幾個;你的三斗油麻兵,個子小無力氣,不如我們來對換,我用你的油麻兵,你用我的綠豆兵,肯定可以助你無限威風。”當時葉尊王剛登神位不久,缺少江湖閱歷,禁不住郭聖王的懇求,同意互換兵馬。綠豆兵到了葉尊王后中,經過一番整頓訓練,個個勇猛,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神兵。而油麻兵在郭聖王手中,戰鬥力雖沒有削弱,但也沒有加強。與葉尊王兵馬相比,已經一丈相差九尺之遠。看到這種情況,郭聖王又提出互換兵馬。葉尊王說:郭兄,我們二王親如兄弟,鎮守在南北二處山頭,要驅除一切邪魔鬼怪,保護地方百姓安寧,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通力合作。我們應該互相照應才是,不要為此傷害感情。郭聖王認為葉尊王言之有理,也就不再提互換兵馬的事了。後來,郭聖王轄境內碰到特大的妖邪病害,就請求葉尊王幫助驅邪扶正。葉尊王也屢次邀請郭聖王入本境共同為民排憂解難,消除疾苦。二王互相支持,庇護黎庶。
三代祖師 | 惠澤尊王(八百多年正金尊) | 惠澤二尊王(七百多年金尊) |
八座 | 社壇雲龍寺黃旗惠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清朝雍正帝尚未登基時,得了嚴重的天花,藥石罔效,群醫無策,正病危時,某夜夢見一少年送來“降痘丹”,問其姓名,答云:“泉州郭干”,夢醒,果然病癒,遍訪其人,始知乃廣澤尊王顯靈,逐加封為“保安廣澤尊王”。最後一次受封則在清朝同治年間,累積封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923年,後唐同光元年,郭忠福誕生於二月二十二日,祖籍安溪清溪村。
931年,後唐長興二年,忠福為葬父賣身於安溪河內鄉楊家為奴。
938年,後晉天福三年,忠福於八月二十二日在郭山古藤上蛻化為神,鄉人以其生平事親至孝,因感其孝道,於坐化處築祠祀之。
1130年,宋建炎四年,宋高宗賜“將軍廟”。
1131~1162年,宋紹興年間,加封“威鎮廣澤尊候”並敕建“威鎮廟”。
1165~1173年,宋乾道年間,陳邑尉等因高宗賜額,廓大其,陳撫干記之。
1195~1120年,宋慶元年間,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候”。嗣後,又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或又作開慶元年)
1223年,宋嘉定十六年,本都人士增其所未備,則有殿寢、廟廡、門庭、層階諸勝,王(胃)教授有記之。
1567年,明隆慶元年,廟火於倭寇,(據《郭山廟記》載:嘉靖辛壬之季,〈1531~1532年〉…火焚廟宇殆盡…),重為創建。
1580年,明萬曆八年再次拓建。
1594年,明萬曆22年再復廣其庭,曲其磴以增其幽勝,事詳在陳(學伊)僉事、葉氏二記。
1818~1827年,清嘉慶二十三年~清道光七年僧人玉環、邑人籌募,郡守劉炳、邑令塗賢彭率紳庶捐建落成,裏人呂孝廉為記。
1830年,清道光十年,四眾善信募修西橋(樂捐芳名詳見碑記)。
1870年,清同治九年,永春知州翁學本、南安知縣吳光漢奏請敕加封號,獲准欽頒匾額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1878年,清光緒四年,邑人黃位中(即今洪梅鎮人,武狀元黃培松之父)等人募建,壯麗異常。
1903年,清光緒廿九年,四眾善信募修西橋(樂捐芳名詳見碑記)。
1952年僧士通荷、地靈、金標、水連、圓業、玉杯、文理、瑞發等參與土改後到寺的周邊村莊落戶。
1953年九月初二,寺遭火厄。信眾亟力倡議重修,本境黃榮顯、黃雙龍、黃文種、余如田、梁錦章等人募修。1957年6月間修復完竣。同時又增建“西京亭”、“愛蓮亭”又為‘世代父老相傳郭聖王親手所植古樹’立碑。
1966年8、9月間橫遭破壞,夷為丘墟(僅尚存一株桂花樹),在廟址開辦之“詩山農中”隨即解散。
1978年,旅居菲律濱、新加坡僑胞陳道修、吳鴻業先生等廣大詩山籍華僑倡議重建。8月19日吳鴻業先生髮倡議函予岳母呂會轉交僑聯會。
1978年2月25日在詩山僑聯成立籌建會(與會者17人),籌建會主任呂會(點嬸),會員:吳清樹、黃種余、梁海濱等22位。同年11月5日(農曆九月十六日)隆重舉行奠基儀式,遂著手興建。
1980年,新加坡又成立“鳳山遊覽區籌建會“,主任洪再泉、副主任林建清、秘書吳鴻業、財政陳瑞漢、委員陳進升等人,且把籌集樂捐款陸續匯回建設。
1982年春,本境霞宅旅港陳鵬淵先生獨資捐建鐘鼓亭。經申請後,省宗教事務處、晉江地區專員公署、南安縣統戰部批准作為旅遊區開發。詩山鎮吳加助、省統戰部部長王漢傑等有關領導大力支持申辦。11月3日,正式成立“南安市詩山遊覽區管理處“。
1983年,新加坡南安公會林文鴛、吳鴻業、黃西京、陳瑞漢等54人熱誠捐建寺門殿,工程總值二十四萬人民幣。
1984年,旅居馬來西亞僑胞王連成先生熱誠獨資捐建碑牌山門。
1989年4月,本境溪東鄉林長江、林東坤父子熱誠捐建碑牌通寺柏油路。
1992年,菲律賓岷裏納大千寺、香港南益集團林樹哲、楊連佳、徐偉福共同創建中殿。
1993年秋,台南西羅殿管委會主任謝再興等15位位信眾虔誠捐建大雄寶殿,1994年秋落成。
1996年4月31日(農曆二月十三日)郭山廟隆重舉行開光慶典活動。
1997年8月5日,郭山廟、鳳山寺分別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正式登記。冬月,本境旅居香港李建超、呂榕民等捐建“聚寶軒“(金紙亭、燃炮亭)。
1998年3月7日,興工創建鳳山賓館。8月,省電視廳《民族與宗教》攝製組來拍攝內外景;同月,整理編寫《鳳山寺傳說》;9月,中國新聞社把鳳山寺列入《閩南人、南安專號》采編單位;10月,南安建市5周年之際,省政協副主席劉金美(女)等蒞寺參觀指導、世界各地分廟信眾蒞寺謁祖;12月,參加在泉州舉辦“99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會展。
1999年1月2日,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王光德等蒞寺參觀視察;6月,納入《福建宗教大觀》采編單位;同月,聘請福師大旅遊系來規劃開發;同月,加拿大麥吉樂大學丁荷生等教授第七次蒞寺考察;九月,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歷史淵源》攝製組王運輝(導演)來拍攝內外景。
2000年4月,聘請北京交通大學建築系測繪鳳山整體的平面、立面、剖面圖紙(王嵐教授領隊);5月19日,原福建省省長、國家政協常委胡平等蒞寺視察,並揮毫題辭“鳳山文化傳千秋,走向世界更輝煌”。7月,本境紅旗村旅居澳門李友智重重熱誠鋪築碑牌至紅旗村水泥道路,全長869公尺,工程總值26萬人民幣。
2001年4月10日,詩山鎮老年人協會李景安組織詩山千餘老年人游鳳山,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8~9月寺前大改建;10月隆重舉行“詩山鳳山文化節”活動,鳳山賓館剪綵活動,同時成立“南安市鳳山文化研究會”。
2002年春,本境恭先鄉黃炳煌率子黃勁松獨資改建碑牌山門,工程總值20萬人民幣。12月,本境旅港李建超等13位企業家,捐建巨型青石浮雕九龍壁,成立“南安市鳳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2003年,發現鳳山寺一位主持的“方集禪師祖塔”石碑(已收存)。
山門-凌雲寶殿 | 王府寶殿 | 門牌樓-雲山聖境 |
廣澤尊王得道升天之後,娶妻妙應仙妃,生了十三個兒子,號稱“十三太保”,以輔佐其庇鄉佑民。郭聖王與聖妃的十三個子嗣,稱為:十三太子。自古以來,王公太子總是要分封,於是十三太子就分封到各地,其中:大子顧祖,二子顧墓,三子顧半路。大子顧祖,因郭聖王乃山頭城人氏,故大太子封於祖地,即山頭城(詩山)龍山宮;二子顧墓,因郭聖王父母葬於安溪金谷鄉,故二太子分封於此;三子顧半路,分封於各地如下:
大太保龍保:北宋開寶戊元年間(西元九六八年)。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龍山宮座落於詩山公園內,通體宮殿式建築,莊嚴華妙。朱牆綠瓦,流丹滴翠;殿柱檐翼,起鳳騰蛟;荷塘花圃,挹碧擁青。每當虹銷雨霽,夕陽西斜,餘暉輒映照脊頂,靈光萬道,煌煌燁燁,宮闕為之披霞,亭閣因而梁丹,瑰麗而絢爛。春及邀朋遊園,登憩亭以訪韻,步石徑而尋幽;秋來攜友謁廟,仰古榕之蔥蘢,品玉蘭之釅香,逸致無窮,流連忘返。
廣澤尊王
安溪清溪金谷河內
二太保威保:北宋開寶壬申五年(972年)。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威鎮廟,始於五代末,已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現存建築為清代遺址,為安溪縣首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原為兩進、三間張、四合院式、歇山屋頂,廟內有奇妙的深井埕,埕沒有出水口,暴雨檐水傾注其中,能自行消退。大廳口有一對青龍石柱,石雕工藝造詣精深。威鎮廟是閩南山區著名的朝聖之地。
太王陵,俗稱“聖王公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附近的山麓,整座陵墓規模龐大,結構古樸罕見,眺望前方,山巒重疊,計有十八重,層層堆疊,似雄獅,如山魔、若大象……景色天成,維妙維肖。陵墓成兩壙並列,各豎半月形碑石,分別朱書“太王”、“太妃”,中間立一石“聖旨”二字,須彌座祭台。陵區前案山俗稱“蜈蚣十八岸”,岸岸文武峰朝拜,風光旖旎,是蜚聲鶴遠的旅遊勝地,每年有大批海內外善男信女前往觀光遊覽、焚香朝拜。
廣澤尊王
詩山紅星村(舊門)
三太保祖保:太平興國丙子元年(976年)。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廣澤尊王
詩山鵬峰村(雙溪)
四太保星保:太平興國己卯四年(979年)。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廣澤尊王
詩山紅星村(佃阪)
五太保顯保:太平興國癸未八年(983年)。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廣澤尊王
碼頭大庭村(上福洋)
六太保貴保:北宋雍熙丁亥四年(987年)。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廣澤尊王
碼頭宮占村(頂宮下)
七太保巽保:北宋淳化庚寅元年(990年)。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廣澤尊王
詩山聲東村(溪東城)
八太保震保:北宋淳化甲午五年(994年)。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廣澤尊王
碼頭仙都村
九太保兌保:北宋咸平戊戌元年(998年)。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廣澤尊王
詩山前山村(坑柄)
十太保離保:北宋咸平辛丑四年(1001年)。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廣澤尊王
詩山吾峰村(羅埔)
十一太保坤保:北宋景德乙巳二年(1005年)。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廣澤尊王
詩山吾峰村(古宅)
十二太保艮保:大中祥符己酉二年(1009年)。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廣澤尊王
詩山社二村(仙境)
十三太保坎保:大中祥符丙辰九年(1016年)。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廣澤尊王
崇德尊候-顯佑尊候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深圳鳳山寺寶地(飛鳳銜書)
白虎 | 玄武 | 廣澤尊王 |
白虎 | 廣澤尊王 | 青龍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根據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學者葉德平先生所說,在香港,一共有三處神壇或廟宇供奉著廣澤尊王,分別是:北角開元禪院、上環聖公壇、屯門的香港鳳山寺。
2014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收錄了480項非遺項目;其中編號3.13是「廣澤尊王誕」(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誕」,北角開元禪院、屯門香港鳳山寺都會舉辦各項神誕活動)。廣澤尊王是福建人信奉的神靈,他的祖庭——鳳山寺,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今日還矗立在福建泉州南安詩山鎮;而香港鳳山寺則由居港福建鄉賢籌建,於2009年1月15日開廟。
太王陵,又稱太王、太妃墓,俗稱“聖王公墓”,系廣澤尊王郭忠福之父郭亮、母林素娘的墓地,坐落於金谷鎮河美村蜈蚣山麓。始建於五代,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太王陵右有楊公墓,墓碑上書“楊公”兩字,是郭忠福為其看羊的楊長者陵墓。太王陵墓成兩壙並列,各豎半月形碑石,分別朱書“太王”、“太妃”,中間立一石“聖旨”兩字,須彌座祭台。整座陵墓規模龐大,結構古樸。
太王陵原有墓庵一座。相傳牆壁上詩畫琳琅滿目,其中有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副貢柯琮琪的詩句:「年年謁祖到清溪,攜酒牽羊一路躋。回憶古籐身化處,舊庵隱約夕陽西。」描述了當時祭祀太王陵墓之情景。墓庵原已圮,今又在太王陵右側山坡建護陵廟一座。
民眾相傳,郭聖王成佛後,聖示要「回鄉省墓」。郡屬士紳即發起恭迎聖王回祖籍地祭父母墓。四方善信為答聖恩,也紛紛上陵墓朝拜。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帝敕賜「祭墓」。於是,鄉民議定聖王成佛之月為「祭墓月」,並以八月初一行「開墓門」禮。每年農曆八月祭墓,來自閩、浙、粵及南洋群島的香客數以萬計。南安鳳山寺信眾於每年或三年一次,於農曆八月下旬擇一吉日,用輦轎恭奉廣澤尊王神像直詣金谷省視父母墓陵,四方香客隨行。祭禮儀式隆重熱烈,影響甚廣。又傳,廣澤尊王神像每逢謁陵日,眼中常有淚痕。對此,《郭山廟志》載:「光緒七年辛巳,善信與祭封塋,只見王像眼中有淚痕,問諸父老,乃知每次祭塋皆有之,蓋孝思所迫也。」
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前,海外僑胞每三年就要組團回鄉祭聖王公墓。台灣同胞、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僑胞每年都組成謁祖團,恭迎聖王,朝祭太王陵。
太王陵,風光勝景,美不勝收。墓前兩山插拱,其狀如鉤,酷似蜈蚣前足。遠看前方,山巒疊錯,層層十八重,「遠近高低各不同」,那連綿起伏的山嶺,有的平緩舒展,有的高聳入雲,有的峻峭,有的雄偉,姿態萬千。其形狀千奇百怪,似雄獅怒吼、香案祭天,母雞孵蛋、雄鷹啄蛇……形態各異,無不神肖神似。太王陵山脈從南安、永春蜿蜒而來,曲折迂迴。近看陵前墓後,山披著樹,樹裹著山。被密密匝匝包裝起來的山巒,有豐腴之富態,有驕艷之浪漫。那濃濃淡淡的綠,把一座座山塗抹得生機勃勃。遊人到此,面對這千古以來形成的錦峰秀嶺,無不為之驚嘆。
古老的太王陵是聞名海內外的旅遊勝地,也是研究華僑史的實物例證。海外僑親慷慨解囊,鋪設旅遊區水泥路,捐建景點,重修古迹。隨著景區建設的日趨完善,太王陵正以更加嶄新的姿態,迎接越來越多的遊人,使太王陵風貌尤勝於前,臻於鼎盛。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 廣澤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