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東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羅旭東,男,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方向為不確定和模糊邏輯及其在博弈、決策、自動談判和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研究重點


羅旭東教授的研究重點是模糊邏輯、博弈論及自動談判。在模糊邏輯的方向上,建立了模糊預設推理系統、加權模糊邏輯、一個模糊時間點動作推理模型、一個動態信念修正模糊邏輯系統以及兩個基於模糊邏輯和命題邏輯討價還價模型。在博弈論的研究中,研究人們的風險態度、人際關係、隱私及後悔心理等一些人的因素以及外在約束是如何影響人們互動的,並建立模型來預測和指導人們的行為,特別地建立了一些邏輯模型妥善解決一些博弈悖論。此外,還研究人們如何在公平、忠誠、自私和利他等信念下進行互動。這些研究的目的是將數理博弈論和行為博弈論統一在一個框架下,從而更好地將博弈應用於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在自動協商系統這一領域的主要貢獻包括如何進行建模以及獲得用戶偏好知識,如何報價/還價,如何評估報價, 以及如何將它們集成到一個系統中。還給出兩個具體的場景來解釋如何自動協商系統的工作,提出了一個在各種應用背景下開發自動協商系統的方法學。

發表論著


羅旭東教授發表專著一部和論文 140 余篇,其中 2 篇發表在頂級學術刊物《人工智慧》。他在《人工智慧》發表的論文A fuzzy constraint based model for bilateral, multi-issue negotiations in semi-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根據谷歌學術網數據,被麻省理工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世界頂尖研究機構引用了305餘次(谷歌學術網2014年12月數據);SCI數據引用次數是130餘次。引用這篇文章的論文也是高引用率的(例如,引用了463,433和390次,谷歌學術網2014年12月數據),並發表在頂尖期刊上(如AIJ、IEEE TKDE、IEEE TFS、ACM TIT、IEEE TITS等), 還跨越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和數學等學科。羅教授在英國南開普敦大學與Nick Jennings院士一起工作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也是Jennings院士2003年ACM研究獎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谷歌學術網2014年12月數據,羅旭東所有論文共被引用1400多次(自2009年以來,共被引用800多次) 。自2009年以來羅教授及其團隊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10餘篇(SCI二區5篇),被EI收錄30多篇(如發表在高端國際會議IJCAI2013和2011,AAMAS2014和2013以及ECAI2010等的文集),成果頗豐。其中兩篇SCI期刊發表僅一年就便各自被引用19和14次,另一篇發表兩年被引用27次(谷歌學術數據)。羅教授編著了一本教科書《博弈哲學》(2014)。

學術交流


羅旭東教授參與舉辦了50 多個學術會議,任程序委員會成員、高級成員、共同主席並作特邀報告等。特別是在2013年,羅旭東成為頂級的第23 屆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高級程序委員會成員,表明他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他也是一個國際期刊的副主編以及許多國際一流刊物的審稿人。他應邀在國際上10餘所大學,包括2014年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報告他的工作。並與牛津大學和英國倫敦帝國理工聯合培養博士生,其中與博士生黃繁的工作被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稱之為“令人驚訝並引人注目”的工作。其所指導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多次獲得國際學術會議的獎學金。其指導的本科生也能在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SCI重要刊物上發論文。
羅旭東教授在海外學習、研究和工作 16 年,與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學術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他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 Nick Jennings 教授一起工作了五年半。南安普敦大學在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英國前 2 位)。Jennings教授不到 40 歲成為院士時是英國歷史上第二個年輕的,也是基於 Agent 計算研究領域的創立者之一。羅教授在南安普敦大學也同時與 Nigel Shadbolt 教授(皇家工程學院院士,英國計算機學會前主席)一起工作了兩年半。羅教授博士后師從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梁浩峰教授和李浩文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澳大利亞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張成奇教授,碩士師從中科院院士陸汝鈐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