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編碼
信息編碼
信息編碼,(InformationCoding)是對原始信息符號按一定的數學規則所進行的變換。是為了方便信息的存儲、檢索和使用,在進行信息處理時賦予信息元素以代碼的過程。即用不同的代碼與各種信息中的基本單位組成部分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信息編碼必須標準、系統化,設計合理的編碼系統是關係信息管理系統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信息編碼
息編碼計算據際息建聯繫,提息效率。
.息編碼基則邏輯足求,適合需;
2.結構易於理解和掌握;
3.要有廣泛的適用性,易於擴充。
信息編碼
(1)順序碼,即接信息元素的順序依次編碼;
(2)區間碼,即用一代碼區間代表某一信息組;
(3)記憶碼,即能幫助聯想記憶的代碼。
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而編碼的方案也非常多。例如:中國國制定的包括一、二級漢字和常用符號的圖形字元代碼(GB5007-85),日文、韓文等其他文字與符號的“大5碼”(BIG5),英文字元的“ASCII碼”(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
1、確定系統目標:根據系統的總目標確定PDM系統的信息內容,對企業與產品相關的數據與信息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各類信息的性質、特徵;優化和重組信息分類;統一定義信息名稱,提供系統設計數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信息:物料、設計文件(方案、計算書等)、工藝文件(工藝路線、工藝過程卡片等)、產品圖紙、更改單等。
2、數據調查分析:
初步調查:初步調查是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包括企業生產計劃、生產類型、產品品種、產量、設備、工藝、生產能力、質量、成本、產品的穩定性、產品的發展趨勢、庫存、銷售和服務情況等。
現狀調查:根據初步調查所確定的信息範圍對企業現行的信息分類、編碼情況和產品結構數據等進行深入的調查,收集全部應有單據、報表、台帳明細表、各類文件等。
特徵分析:對收集到的信息採用特徵表的方法進行特徵分析,對需要統一名稱的或多名稱的事物或概念、數據項和數據元統一定義。
3、確定清單:初步整理收集來的信息,列出清單或名稱表,並儘可能使用文字、數字的代碼進行描述。
信息編碼
每個信息均應有獨立的代碼,信息代碼一般是由分類碼和識別碼組成的複合碼。分類碼是表示信息類別的代碼,識別碼是表示信息特徵(如結構形狀、材料、工藝等)的代碼。
信息分類編碼系統的結構一般採用十進分類法系統。十進分類法系統中,層次是以樹的結構形式表示,各碼位數字的位置依前一位而定,並用數字錶示,每個碼位表達一個固定的含義。
為了保證代碼正確地輸入,對較長的代碼和那些關鍵性的代碼,應加校驗碼,以檢查其輸入、傳輸等操作而產生的錯誤。
不同類別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編碼規則,對同一類信息採用等長編碼。
5、建立編碼系統:選用實際應用中已經成熟的編碼系統,盡量採用企業已存在的各種不同內容的信息代碼(物料代碼、產品代碼和工裝代碼等),予以試套、調整和修改以變為本企業的信息編碼系統。
6、驗證:編碼系統形成后,應對編碼系統進行試套驗證、修改和補充,以確保編碼系統的可靠性及適用性。
7、發布實施:全部分類系統、編碼系統和各種代碼應按企業標準。
8、結論:產品信息編碼是離散型製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基礎工作,它是實施PDM的前提,更是實施ERP的必要條件,對一個集團企業,如果其子公司業務相關聯,不管是單地點或是多地點公司,都應當採用統一的編碼體系。科學設計一套編碼體系是保障成功的關鍵,在進行編碼體系設計時,應當要有標準化人員、產品設計人員、採購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人的共同參與,充分考慮好各獨立子系統的需求,同時,更要考慮好各子系統編碼的集成,以免產生新的系統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