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行為

公眾行為

公眾行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諸如消費、居家休閑、旅遊等方面的行為。

影響因素


(1)時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種現象:一段時期內,社會上相當多的公眾對某個特定的觀念、行為、語言或生活方式等產生崇拜並進行追求,並且公眾相互之間還互相模仿,相互產生著連鎖性感染。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時尚。
時尚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對公眾行為的影響及產生的後果是很大的,因而公共關係人員必須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並根據時尚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因勢利導,更好地順應公眾的心理需要,有的放矢開展公關活動,以實現社會組織本身發展的目標。為此,作為公共關係人員,必須做到:
(2)輿論、流言
輿論是社會公眾的意見和看法,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共同觀念。社會輿論一旦形成以後,就會成為一種群眾性的意見,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輿論的指向和民心的向背對社會組織的公共關係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林肯說過:“得到民意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會失敗;得不到它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輿論象根主導線,連著組織和社會,伸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角落,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變動,無不通過這根主導線導入組織,公關人員正是通過這條主線去觸摸公眾的脈搏,把握社會的節奏。社會組織與公眾交流的內容只有融入社會輿論的潮流中,才能真正獲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公共關係活動的實質內容就是製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輿論氛圍。
因此,對於一個社會組織來講,首先要尊重輿論。其次要傾聽輿論。再次要順應輿論。最後要勸導輿論。公共關係從業人員要及時引導公眾的輿論,通過宣傳、解釋、勸導,幫助公眾作出抉擇,與社會組織採取合作的態度。當然達到這個效果的前提是尊重客觀事實,社會組織應該站在公眾的立場,反映廣大公眾的意願,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社會組織真正的良好形象。
流言與輿論相似,但是流言更多的是指在公眾中流傳的不確切的、帶有煽動性的消息。如果流言指向群體的話會動搖軍心,在經濟領域內流言會引起搶購和倒閉,在政治領域中的流言可以引起政治風暴,所以流言具有極大的破壞力,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在公共關係活動中,社會組織經常會遇到“流言”對社會組織的不利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社會組織採取的最好手段就是拿出事實依據,通過傳播媒體向公眾澄清。
(3)騷亂
騷亂是在某一種特定場合或局部範圍發生的擾亂和衝擊社會正常秩序的群體行為,是一種暫時的無政府狀態。如在體育場、車站、影院和學生宿舍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因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動,造成了公物被破壞、交通阻塞、人員傷亡等混亂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騷亂。
騷亂一般沒有預謀,是突發的群體行動,騷亂中的人群之間言行和感情是發泄性的,並且互相模仿和感染,他們帶著“法不責眾”的自我欺騙的心理,或起鬨,或狂呼,或跺腳,或推擠,或進行破壞活動,毫無理智。當激情發泄完,心理恢復平靜之後,騷亂也就戛然而止。
在公共關係活動中,公關人員要善於防止和疏導騷亂,無論是內部公眾的騷亂還是與組織有關的外部公眾的騷亂,都會對社會組織的形象產生嚴重的後果,因而應當對騷亂及公眾的騷動心理給以足夠的重視,決不能掉以輕心,留下後患。

態度


態度是人們對某一現象或事物所持的觀點和行為傾向的總和,如贊成、反對、喜歡、厭惡、肯定、否定等。這些傾向的產生易受價值取向的支配,一旦形成,就比較持久、穩定地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並且對行為產生指導性或激勵性,具有內在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