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協同設計
建築協同設計
建築協同設計(Architecture Cooperative-design System)是2008年開始開發並廣泛使用的一種基於AutoCAD的協作平台,開發商如北京理正、北京苑信科、深圳緯衡等。建築、結構、水暖電等專業在共同的協作平台上進行設計,從而達到上下游專業圖紙“上游修改,下游圖紙自動修改”,在源頭上減少錯、漏、碰、缺,最終提升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
建築協同設計有兩個分支方向:一是主要適合於大型公建,複雜結構的三維BIM協同,二是主要適合普通建築及住宅的二維CAD協同。
建築設計的特點決定了建築設計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協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加入WTO,國內建築設計企業面臨著來自國際競爭和信息化的雙重挑戰。中國建築設計企業能否適應未來,取決於它是否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競爭實力,即能否提供最好的服務、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而要快速獲得這樣的能力,僅靠企業現有資源和工作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而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廣泛開展跨專業、跨企業、跨地區,乃至跨國等多種形式的協同設計。
1)經過“八五”期間開始實施的“甩圖板工程”,我國廣大建築師對計算機已不再陌生;
2)“九五”期間我國多數甲級設計院以及一些大中型施工骨幹企業建立了計算站和區域網,有的甚至連接到Internet,進一步擴大了計算機在建築領域中的應用範圍;
3)近10年來計算機及CAD教學在建築院系得到大力普及,一般畢業生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及Internet網路應用能力。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協同已經形成了跨地域、跨區域、跨國界的趨勢,而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跨專業、跨地域的基於網路化協同設計,可以極大的縮短產品設計和研發周期,快速的研發適應市場變化和需求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國內外優秀企業產品開發工作,已由個體化、串列流程的產品研發模式,轉向上下游多方協同的并行產品設計。 “協同”已經成為當代產品設計研發策略的重點方向之一。
從 社會的角度看,建築協同設計能夠提高設計質量,提高社會工作效率,避免社會財富的損失。同時,協同的思想加強了社會對“建築人環境”的理解。
從 業主的角度看,建築協同設計能夠促進業主與建築師的互動,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保證投資建設項目圓滿完成,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從 建築師的角度看,建築協同設計能夠避免建築師在設計中少走彎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到設計方案上,提高設計方案的競爭力;同時使得建築師能夠與業主(用戶)、政府管理部門、施工和材料設備等單位快速進行信息的溝通和反饋,優質、高效地完成建設項目。
因此,進行建築協同設計的研究是必要的,建築協同設計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如何將建築協同方式廣泛地應用到實際工程中,是每一個建築設計單位都會關心的問題。推廣建築協
同設計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它不僅涉及到設計工作,同時涉及到管理內容,每個建築設計單位都有自己相應的特點,所以每個建築設計單位的協同設計方式也會有自己的特點,推廣協同設計方式也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進行。
上海凱德數值具有多個不同規模設計院所協同設計平台的實施經驗,提供不同的層次的協同設計解決方案,歸納出建築協同設計方式實施的以下幾個階段:
標準的制定和執行—從混亂到秩序
標準是協同的基礎,沒有標準協同工作無從談起。進行建築協同設計首先應該制定相應的標準,這個標準不僅包括製圖標準,而且應該包括工作規範,標準的制定應該遵從以下的原則:
1)通用
鑒於建築工程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制定一個能夠涵蓋建築設計各個角落的標準是件很難的事情,所
以,標準的制定在某些時候需要有一定的擴展性,換言之,不但要建立具體的標準,還要建立超出現有具體標準之外的工作規則,也就是所謂“標準的標準”,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該設計標準保持一個較長的生 命周期。
2)易用
標準是否能真正的執行還在於該標準是否易用,再好的標準如果讓設計人員難於執行也只會是一紙
空文,制定標準以後必須能夠提供相應的工具,盡量使設計人員可以方便地適應標準。
採用伺服器設計—從分散到集中
無論採用什麼協同方式,數據集中都是必須的。只有採用數據集中的方式,才有可能使設計人員利用
同樣的信息進行設計。當然,這裡說的集中並不是物理上的集中,而是過程上的集中。在協同設計的初級階段,許多設計單位會採用共享文件夾的方式來進行數據集中,這個方式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低廉,但是由於只能做到最簡單的文件夾級管理,而無法進行人員許可權管理,參照管理,版本管理等諸多協同設計必須涉及內容,所以,當工程的規模或者工程的數量達到一定階段之後,因為技術所限,往往會造成
不同程度的混亂,使協同設計的效果不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
數據集中是建築協同設計需要完成的重要一步,數據集中可以保證數據的唯一性,疏通設計出口,並可以規避在設計過程中因為人員的變化而帶來的設計風險,同時為設計歸檔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
構建設計共享空間—從孤立到協同
建築協同設計的核心內容就是構建設計共享空間,這個共享空間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既可以是二維參照的模式,也可以是三維BIM。建立設計共享空間需要有良好的設計管理平台的支持,但是,妄圖依靠一個設計管理軟體就可以實現建築協同設計工作是不切實際的想法,設計管理平台只是一個工具,如何將這個工具用好用活,是每一個建築設計單位推廣協同設計是都要面臨的問題。
協同設計的深化—更廣泛、更深入
對於一個建築設計單位來說,不應該只把協同設計看作是一個階段的工作,從更廣泛的角度上講,協同設計應該是一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生產力的工作。協同設計不是一套軟體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本單位內部的設計過程,它必然向更廣泛、更深入的層次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信息技術在建築設計領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
在協同設計過程中,有兩種形式:非同步協同設計和 同步協同設計。非同步協同設計是一種鬆散耦合的協同工作,也就是多個設計人員在分佈集成的平台上圍繞共同的任務進行協同設計工作,但各自有不同的工作空間,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進行工作。由於建築設計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單一的同步或者非同步協同模式都無法滿足其需求。大多數情況下,由於同步協同需要解決網上高速實時傳輸建築模型和設計意圖、需要有效地解決併發衝突、需要在線動態集成等諸多問題,所以實施起來難度要大得多。事實上,在建築協同設計過程中,非同步協同與同步協同往往交替出現,專業間的協同工作常採用非同步協同進行工作,在規劃良好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構建BIM 時,專業內會採用同步協同的工作方式,總之,靈活的多模式協同機制對於協同設計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建築設計企業來說,推廣協同設計往往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 只注重滿足單個專業的出圖速度,而不注重協同能力和整體效率
* 員工收入的計算辦法是以完成圖紙量和材料標為最終的衡量標準
* 管理制度和專業之間的配合方式還停留在以製圖為核心的舊模式
* 衡量工作效率的標準過於注重出圖速度而輕視質量
* 設計人員不願意幫助下游專業也不奢望上游專業的幫助
總的來說,無論採用二維參照協同還是三維BIM,協同設計都需要一段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內容不僅僅是局限於設計方法,同樣也涵蓋了管理過程。而現在的建築工程設計周期短,任務重,所以設計企業以及設計人員往往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來完成這個過程,這也是在建築協同設計推廣中所遇到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