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於2009年11月3日批複成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位於北京市門頭溝永定鎮馮村西里。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製規定的通知》(國衛人發〔2019〕27號),中心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1959年,我國著名心臟病專家吳英愷、陶壽淇、蔡如升教授牽頭開展了我國第一次全國高血壓抽樣調查,並在後續1965-1995年期間,對首鋼人群進行了為期20年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與防治研究,這項研究不僅開啟了我國心血管病社區防治的先河,還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首鋼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推廣。
1978年,時任阜外醫院院長的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吳英愷教授創建了第一個專門從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和人群防治研究的專業研究室,即心血管病流行病學研究室。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1987年,原衛生部成立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心防辦業務受原衛生部主管部門指導,掛靠於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為非獨立法人單位。
2003年3月,原衛生部批複成立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並於2004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作為原衛生部下設機構,掛靠於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2009年11月3日,國家編製辦批准成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作為獨立法人機構運作。
2010於8月15日,中國心臟大會暨北京國際心血管病論壇在京閉幕。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會上宣布,由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在2009年批複、衛生部直屬的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
(一)開展心血管相關疾病科學研究,為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技術規範等提供技術諮詢及政策建議。
(二)協助制定全國心血管病防治規劃;開展有關心血管病防治政策的研究;編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術規範和有關標準;指導、參與心血管病防治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建立國家心血管病及其環境和行為危險因素的人群監測和隨訪信息系統,進行年度情況分析;編寫我國心血管病防治報告;預測我國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疾病負擔、危險因素流行和發展趨勢。
(四)構建全國心血管病防治網路,示範、推廣適宜技術和措施,協助組織開展心血管病防治藥物的政策研究、使用檢測和臨床綜合評價;探索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五)開展心血管病基礎、臨床、預防和管理的培訓活動;推動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合作。
(六)促進心血管病科研成果轉化。
(七)承辦國家衛生健康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徽標以流暢“心”之弧和“點”勾白以圓中構成,“C”為“Cardiovascular”表達心血管主題,富有通暢、沸騰之勢;“心”“管”相通,“人”造型,體現“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一體、全程管理、終身服務”宗旨,充分體現中心關懷、服務、博愛、奉獻的精神。
西山園區一期工程總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2010年奠基,2014年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建設五棟功能樓和一棟後勤服務樓。五棟功能樓分別是: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A座-心血管病防治醫學中心,內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辦公室,醫學統計部、社區防治部、流行病研究部和防治資訊部等;
B座-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 年經科技部批准立項籌建,是我國第一個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心血管疾病基礎和轉化醫學重要的開放性研究基地;
C座-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13 年落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中心堅持圍繞國家臨床重大需求展開臨床應用研究布局,凝練集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重點項目,推動研究結果在衛生政策、臨床實踐和醫藥產業等方面的快速轉化;
D座-生物樣本資源中心,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重要的資源平台,長期儲存有來自多中心臨床研究和人群隊列研究的血液、組織等各類生物樣本,這些高質量的樣本與明確的臨床表型信息相結合,成為機制研究和新葯研發等的重要資源;
E座-心血管在體實驗及評價中心,以大動物實驗為特色,集大動物藥效評價、器械研發評價服務、各類心血管疾病科研、臨床醫生技術培訓、高新技術臨床推廣為一體的、具有先進實驗設備、專業技術隊伍、豐富專家資源,面向全球開放的動物實驗機構。
西山園區二期工程將立足於平台構建、研究推進和轉化應用三個主要領域開展工作,遵循“醫、教、研、防,產、學、研、用”的八字方針,創新發展機制和模式,實現更多的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瞄準世界一流,把園區真正建設成為健康科技研發的新高地,努力實現由單純的醫療中心向醫學中心轉變的願景。重點建設新技術孵化中心、數字醫學中心,還將建設擁有 350 張床位的研究型醫院,規模、規範化地開展 I-III 期臨床研究,並滿足當地及周邊百姓就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