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科學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等主辦的半月刊

《中國醫藥科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與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醫藥專業學術期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桑國衛為本刊親筆題寫了刊名並擔任名譽總編。

歷史沿革


2011年,《中國醫藥科學》創刊,刊期為半月刊;同年11月,該刊官網開通。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6年10月1日起,該刊辦公地址由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西里402號樓1004室搬遷至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78號樓(大成國際中心B座)708-2室。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設有科研動態、專題報道、專家論壇、基礎醫學、藥物研究、論著、綜述、生物醫藥、藥理與毒理、藥品鑒定、臨床研究、藥物與臨床、病理分析、臨床護理、數字醫學、影像與介入、麻醉與鎮痛、醫學影像、醫學檢驗、中醫中藥、新葯評價、藥物經濟學、製劑與技術、醫療器材、製藥裝備、個案報道、誤診誤治、醫藥教育、科研管理、科學監管、政策法規、調查研究、經營管理、工作探討、學術爭鳴、醫藥資訊、業界關注、醫藥觀察(時評)、人物訪談等30多個欄目。

讀者對象

以醫學、藥學科研、教育、臨床醫護人員為主,兼顧醫療、藥品、器械設備、衛生防疫、醫藥衛生監管等醫藥相關機構的管理與經營人員。

報道內容

《中國醫藥科學》報道內容涵蓋醫學、藥學科研、教育和臨床各個學科,以及醫療器械、醫療和藥品管理與經營、醫藥政策與法規等內容。

人員編製


據2020年第1期《中國醫藥科學》期刊內頁顯示,《中國醫藥科學》顧問委員會有委員107人。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3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醫藥科學》共出版文獻19280篇。
據2020年3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醫藥科學》共載文18095篇、基金論文量為2543篇。

收錄情況

《中國醫藥科學》是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被解放軍醫學圖書館醫學期刊資料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路版)、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檢索系統、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的數據顯示,該刊總被引頻次為10614、學科排第20位,影響因子為1.321,學科排第23位,學科影響指標0.86、學科排第6位,基金論文比0.219,他引率0.95。
據2020年3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醫藥科學》總總被下載1216467次、總被引6680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2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76。
據2020年3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醫藥科學》被引量為71032次、下載量為401899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1.46(醫學綜合刊均影響因子為1.0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686名。

獲得榮譽


2015年,該刊作品《公立醫院改革,如何拿下戰略制勝點?——根除逐利機制,重設醫院功能》及《埃博拉病毒入侵:尚有多遠》兩部作品獲得2015年度委管出版物主題宣傳激勵項目“最佳宣傳作品”;同年9月,該刊獲得中國期刊協會醫藥衛生期刊分會評選的“中國醫藥衛生最美期刊獎” 。
2018年9月,該刊第二次被中國期刊協會醫藥衛生期刊分會評為“中國最美醫藥衛生期刊” 。
《中國醫藥科學》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所發表的文章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檢索系統、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及本刊網站全文上網。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 辦刊方針
《中國醫藥科學》以堅持“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和實用性”為辦刊方針。
● 辦刊宗旨
《中國醫藥科學》以“報道醫藥研究進展、反映醫藥發展動態、推廣醫藥創新成果、普及醫藥適用技術、交流醫藥臨床經驗、探討醫藥工作熱點、服務醫藥科研人員,促進醫藥科學發展”為辦刊宗旨。
● 辦刊特色
《中國醫藥科學》以“出版周期短、報道時效強、涉及學科廣、審稿專家多、編輯業務精、審稿速度快、發稿周期短和服務意識高”為辦刊特色。
題字題詞
該刊刊名由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題寫。
中國醫藥科學
中國醫藥科學
刊名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何魯麗,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教授張金哲,中國工程院院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研究所名譽所長郭應祿,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長汪忠鎬,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壁,分子生物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琳芳,原北京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會長金大鵬等人為該刊題詞。

投稿指南

1.論文字數要求2200~10000字,個案報道、誤診誤治欄目不少於1500字。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對來稿有修改、刪節權,不同意刪改者請聲明。請自留底稿,本刊概不退稿。
2.論文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全稱和科室、郵編、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正文(引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圖、表、照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等幾部分組成,屬於科研課題、基金贊助項目的,要註明項目名稱和編號。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種請標示出來。
3.稿件請盡量通過E-mail發送至本刊電子信箱,或將論文列印到A4紙上郵寄至本社。來稿需註明每位作者的姓名、單位、科室、郵政編碼、手機號碼、辦公電話等。本刊自收稿之日起7~15個工作日內發稿件處理通知,來稿必復。切勿一稿多投。如有特殊發表要求請在投稿時說明。凡投稿超過20個工作日未接到通知的作者,請儘快與本刊聯繫。
書寫格式
1.文題 題名要簡明確切,能反映文稿的中心內容,一般限20字。避免使用簡稱、縮寫、化學結構式、藥品商品名等不規範名詞,盡量不設副標題。中、英文文題必須一致。屬各基金課題的文章,須在首頁末左下角說明項目(注意項目名稱的準確性)和編號,並將證明文件傳真至我社,將優先發表。
2.作者 作者之間用“,”分隔,不同單位作者在右上角用1,2,3……標出,在其單位的左邊相應標出1,2,3……工作單位應寫出省市名稱和郵編。英文摘要應在郵編后加國名。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應姓前名后,中間空格,姓全大寫,複姓應連寫,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號,姓與名均不縮寫。

期刊簡介


報道內容

中國醫藥科學報道內容不僅包括醫學、藥學科研、教育和臨床各個學科,還涉及醫療器械、醫療和藥品管理與經營、醫藥政策與法規等領域。同時,我們將致力於宣傳醫藥科研人員的卓越貢獻,為優化醫藥科研人員的科研環境建言獻策;鼎力捍衛醫藥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及時揭露醫藥偽科學和打擊醫藥領域的欺詐行為。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編委會主任趙同彬
社長詹洪春
副社長杜濤、方俊
副總編曾智、黃正明
欄目主編王階、王建東、王榮福、成軍、劉迎龍、孫天勝、蘇勤、楊寧、範金財、胡大一、栗占國、夏照帆、徐作軍、翟所強
顧問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桑國衛(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隴德(中國工程院院士)
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隆椿、張大寧、殷大奎、曹榮桂、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