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米餅
荔浦米餅
荔徠浦米餅,以優質大米為原料,為荔浦地方著名特產,桂林旅遊傳統美食,是荔浦人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禮品之一。在過去糧食緊張的年代,小孩上學讀書,大人田間勞作,米餅是一種美味乾糧;如遇五荒六月,米餅更是難得的奢侈品。
每當春節臨近,荔浦人準備年貨時,總少不了要“打米餅”。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會打十斤、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米餅。“打米餅”是一種集體活動,其工藝複雜,流程講究。從浸米、炒米、磨粉、熬糖、合料、裝模、碾餅、脫模、烘烤、出爐等,共十多道手工工序。有的可單獨一人完成,有的必須多人分工合作。所以,每當夜幕降臨,或青年男女,或左鄰右舍,便輪流相邀到各自家幫“打米餅”。一時間,那象徵豐收年成的米餅脫模的棒棒聲,人們歡快勞作的談笑聲,熱鬧的場面頓時讓整個村莊的年味變得濃烈起來……
正月初二,按照風俗,人們便攜帶米餅、糍粑、臘肉等禮物開始走親訪友了。而作為禮品的米餅必須用火紙蔴繩包紮成方形,每包米餅12、16、18個不等,面上再壓上一張紅紙、一個“利細”(小紅包)。如經濟困難,或一般性走訪,糍粑、臘肉等可忽略不帶,手上必須持有米餅一包,荔浦人稱之為“進門笑”。否則,將會被視作不懂禮。
荔浦米餅的製作工藝最早由廣東地區傳入,人們把製作月餅的工藝簡化改良,就製成了荔浦米餅(包括高粱餅、玉米餅、木薯餅等)。據傳,荔浦米餅大約已有400年的製作歷史。
荔浦米餅最大的特點是品質香甜酥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傳統米餅的品種有普通年餅、婚嫁聘禮用的龍鳳餅、花餅等。
製作荔浦米餅包括以下流程:
一、選米。要選擇當年收穫的新鮮透亮的優質大米,最好是早稻、晚稻米各半。不能用陳年米和碎米。
二、浸米。冬天用熱水,夏天用冷水,將米浸泡3小時后撈起晾乾。
三、炒米。把浸泡晾乾的米倒入鍋中,用溫火(鍋頭熱度60-80度)炒30分鐘,以米成金黃色為宜。
四、磨粉。用石磨或粉碎機將炒米磨(打)成粉。石磨粉做米餅更香。
五、回潮。將磨好的米粉用籮筐等裝好放在地面上浸地氣5-10天,這一環節也叫醒粉。
六、煮糖。把蔗糖或白砂糖按比例(1斤糖加3-5兩水)溶解煮成糖漿。
七、合料。把糖漿及食用植物油(也可用豬油)、熟花生仁、熟芝麻適量與米粉用手搓勻,米粉和糖漿的比例為1斤粉加6兩漿。其乾濕度以手抓成團,放開拋出全散為佳。
八、裝模碾平。把合好的料裝入餅模,壓緊切平,將餅的表面用小棒槌或瓷調羹(湯匙)碾平至光滑。
九、脫模烘烤。用小棒槌敲擊餅模邊沿,使餅鬆動,將餅反扣在烤米餅專用的竹篩上,再架到炭火上烘烤(也可放入烤盤,用電烤箱烘烤),烤黃一面再翻烤另一面。
徠十、出爐。待米餅兩面都烤成金黃色后就可出爐冷卻了。冷卻后的米餅要用陶缸或酒罈等裝好密封,以保證米餅耐留不受潮,品質不變。
說到這裡,還要簡單介紹一下餅模的製作。製作餅模的材料最好為柚樹、梨樹,用鐵模、塑料模製作的米餅偏硬,口感差。餅模的花印圖案,也是花樣繁多,寓意各異。有福、祿、壽、喜,龍、鳳、獅、虎,花、鳥、魚、蟲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