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冬的結果 展開
- 中藥
- 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
天冬
中藥
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又名天門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用於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等病症。天門冬含天門冬素、B —固甾醇、甾體皂甙,粘液質、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實驗證明,天門冬有升高血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舌噬功能和延長抗體存在時間的作用。《名醫別錄》載“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月華於本草》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能使肌膚艷麗,保持青春活力。使用注意:忌食鯉魚。寒性病症及泄瀉忌用。
● 正名:天冬
● 英文名:Tiandong
● 拉丁名:Asparagi Radix
● 別稱:絲冬、兼冬、天門冬、天棘、白羅衫、八百崽、小葉青、大當門根、三百棒、浣草、乳薯、顛勒、萬歲藤
● 天冬具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天冬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 天冬可用於治療頓咳痰黏、肺燥乾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咽干口渴、熱病津傷、腸燥便秘、腰膝酸痛等。
● 目前,天冬還可用於治療老年性甲狀腺功能亢進、非小細胞肺癌等。
● 如果您有天冬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天冬。
● 脾虛便溏、虛寒泄瀉及風寒咳嗽者,禁止服用天冬。
● 如果您正在使用甲硝唑等藥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孕婦以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天冬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天冬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熬膏或入丸散劑服用。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每日常規用量為6~12克。
● 外用時,可取適量新鮮的天冬搗爛后敷於患處;也可取適量天冬搗成絨狀后取葯汁塗於患處。
● 天冬還可以泡酒使用。
● ● 天王補心酒(內服):與人蔘、玄參、丹參等中藥配伍泡酒,具有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心煩失眠、陰血不足、健忘盜汗、精神衰疲、大便乾結等。
● ● 五加地黃酒(內服):與五加皮、熟地黃等中藥配伍泡酒,具有調和營衛、大補心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婦人陰氣不足、男子小便餘瀝、腰膝常痛、腎水虛寒、癱瘓拘攣等症。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天冬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天冬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截至目前,未見文獻報道天冬有毒性作用。
● 常規量服用天冬時,引起食欲不振、腹瀉等不良反應時,要立即停葯。停葯后,如果癥狀沒有緩解,請及時就醫治療。
● 如果需要長期服用天冬,請諮詢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天冬主產於四川、貴州、廣西等地。
● 天冬具有如下特徵:
● ● 天冬為微微彎曲的長紡錘形,表面為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有深淺不一的縱向皺紋,部分殘留有灰棕色的外皮。質地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中間為黃白色,角質樣。天冬氣味輕微,味道甜、微微發苦。
● ● 品質好的天冬為黃白色、半透明、粗壯、質地緻密。
● 存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蛀。
● 天王補心丸:具有滋陰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心陰不足、失眠多夢、心悸健忘、大便乾燥等。
● 潤肺止嗽丸:具有潤肺定喘、止嗽化痰的功效,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痰涎壅盛、咳嗽喘促、久嗽聲啞等。
● 口炎清顆粒:具有滋陰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炎症。
● 河車大造丸:具有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的功效,用於治療肺腎兩虧、盜汗遺精、虛勞咳嗽、骨蒸潮熱、腰膝酸軟等。
● 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冬的乾燥塊根,麥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兩者功效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 ● 天冬和麥冬都具有養陰清肺、潤燥生津的作用,都可用於治療肺燥乾咳、陰虛勞嗽咯血、內熱消渴及津枯腸燥便秘等,但是天冬清肺熱、養肺陰的作用比麥冬更強。
● ● 天冬還可以治療骨蒸潮熱、腰膝酸痛等。麥冬還具有清心除煩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煩不眠等。
● 誤區:屬於風寒咳嗽的患者可以服用天冬
● ● 屬於風寒咳嗽的患者不可以服用天冬。天冬具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燥引起的咳嗽,對風寒咳嗽沒有效果;另外,天冬藥性寒涼,風寒咳嗽的患者服用後會引起寒邪積聚,導致患者癥狀加重。所以屬於風寒咳嗽的患者不可以服用天冬。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7] 周德生。袖珍中藥配伍應用速查手冊。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