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多態現象

遺傳多態現象

多個等位基因同時存在於一個基因座稱為遺傳多態性(genetic polymorphism)。遺傳多態性一般是建立遺傳分子標記來分析的。

簡介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 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標記:這種多態性是由於限制性內切酶酶切位
點或位點間DNA區段發生突變引起的。
 隨機擴增多態性(RAPD)標記:RAPD是通過短的隨機引物擴增個體基因組DNA體

現多態性


 擴增片段長度(AFLP)多態性標記:AFLP是將PCR技術與RFLP結合的一種方法,
通過對基因組DNA酶切片段的選擇性擴增來檢測DNA酶切片段長度的多態性。
 微衛星多態性標記(SSRP):基於PCR技術的DNA標記,多態性是由同一座位上
的串聯單元數量的不同而產生的。
 單鏈構象多態性標記(SSCP)
單核苷酸多態性標記(SNP):將被測DNA片段與高密度DNA探針(中部單核苷酸
替代探針)微陣列雜交,一次性快速顯示被測序列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並通過計算機分析
雜交類型,最終顯示SNP結果。

分類


在同一生物群內的正常個體間存在的不連續遺傳變異的現象。多態現象(polymorphism)可分為暫時的多態(temporary)或稱過渡的多態(transie- nt)及長久的多態(lasting),即平衡(balanced)的多態兩類。起初曾規定(E.B.Ford,1940)為了符合多態的標準,曾要求變異個體中頻率最低的也應該遠遠高於因反覆突變(recurrent mutation)而能夠在群體中所保存的那些突變型的頻率。但是,這一定義是在多態現象的保持機理闡明之前,事先在人為假設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有時不符合實際情況。現在已逐漸廢置不用,而代之以目前使用頗廣的下述定義:構成多態現象的變異個體,頻率的下限可任意確定為某一點(一般為1% ),在此以下不作多態範疇處理。瓢蟲的鞘翅斑紋是遺傳多態現象的著名例子,這裡至少存在有4個復等位基因。關於染色體倒位和其他染色體變異導致群體中存在多態現象的所謂染色體多態(chromosome polymorphism)曾在果蠅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此外,在信息高分子水平上的多態現象也有發現,研究較多的是蛋白質的多態現象。多數是用電泳法測出的。現在即使單從電泳測出的變異類型來看,群體中平均有高達30%的基因座位存在著多態現象。至於個體,據估算有10%的座位系處於雜合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