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現代魯迅所創出自《吶喊》的短篇小說
徠《一件小事》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創作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講述一位人力車夫撞到人但並沒有其他人看見,且在冒著被人訛詐的情況下還去幫助老人的故事。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對“一件小事”和“我”的思想情感前後變化的敘述,歌頌了普通勞動者人力車夫正直、善良、無私、勇於負責的高尚品質,表現出“我”勇於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進而揭示出了知識分子必須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深刻社會主題。全文短小精悍,情節真實可信,通過小事展現深刻的道理,是對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的成功運用。
《一件小事》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民國六年冬天,“我”因生計關係出門,雇了一輛人力車。在路上,人力車的車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爛的老婦人。“我”不以為然,認為她並沒有受傷,於是,揮揮手讓車夫快走,但他卻完全不理會“我”,而是跑過去攙扶起老婦人,並問她傷勢如何,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檢查。當時,“我”看著車夫的背影,心裡覺得他不再低微,而是變得偉大起來,而“我”覺得自己又是那樣的渺小,心裡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後來,巡警叫“我”自己再雇車,我托他將車費交給那名車夫。
一件小事
我從鄉下跑進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裡,都不留什麼痕迹,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里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
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北風颳得正猛,我因為生計關係,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幾乎遇不見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輛人力車,叫他拉到S門去。不一會,北風小了,路上浮塵早已刮凈,剩下一條潔白的大道來,車夫也跑得更快。剛近S門,忽而車把上帶著一個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個老女人,花白頭髮,衣服都很破爛。伊從馬路邊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車夫已經讓開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沒有上扣,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於兜著車把。幸而車夫早有點停步,否則一定要栽一個大斤斗,跌到頭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車夫便也立住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又沒有別人看見,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誤了我的路。
我便對他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
車夫毫不理會,——或者並沒有聽到,——卻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問伊說:
“您怎麼啦?”
“我摔壞了。”
我想,我眼見你慢慢倒地,怎麼會摔壞呢,裝腔作勢罷了,這真可憎惡。車夫多事,也正是自討苦吃,現在你自己想法去。
車夫聽了這老女人的話,卻毫不躊躇,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詫異,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駐所,大風之後,外面也不見人。這車夫扶著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門走去。
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
我的活力這時大約有些凝滯了,坐著沒有動,也沒有想,直到看見分駐所里走出一個巡警,才下了車。
巡警走近我說:“你自己雇車罷,他不能拉你了。”
我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裡抓出一大把銅元,交給巡警,說,“請你給他……”
風全住了,路上還很靜。我一路走著,幾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擱起,這一大把銅元又是什麼意思,獎他么?我還能裁判車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這事到了現在,還是時時記起。我因此也時時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一件小事》當作於1919年下半年,首次發表於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晨報》“周年紀念增刊”上,文末的“1920年7月”可能是收入集子時作者的誤記。這是魯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經歷的事情所觸動,並被偶然遇見的車夫所感動,然後以此為原型而創作出的一篇小說。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場運動使得知識分子在勞動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勞工神聖”的口號。這個口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對工人階級的新認識。這個時代背景為魯迅在作品中塑造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形象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現實依據。
車夫徠
人力車夫是小說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故事敘述者“我”所僱用的人力車夫,在將要把拉“我”到目的地的時候,有一位花白頭髮、衣衫破爛的老女人“從馬路邊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雖然車夫已經讓開道,但老女人的破棉背心還是兜著人力車的車把,致使她倒在地上。“我”認為那個老女人並沒有受傷,當時又沒有其他人看見,示意他快些走。但車夫卻完全不理會“我”的意思,而是傻傻地跑過去把老女人扶起來,並關切地問她的傷勢,又毫不躊躇地把她送到巡警分駐所去做檢查。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突然變得高大。雖然摔到的老女人是騙人的,但他願意當傻瓜。人力車夫的“大”,不僅是做好事,心靈美,更是願意去相信人,願意承擔自己本不該承擔的責任。人力車夫,是一個勤勞善良、敢負責任、正直無私的高大的勞動者形象,是一個城市苦力工人的正面形象。
“我”
人物“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和敘述者。“我”從鄉下跑進城裡已經六年,增長了壞脾氣,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當時“我”因生計關係,在一早上雇了一輛人力車,路上人力車的車把碰倒了一位衣衫破爛的老婦人,“我”認為老婦人並沒有受傷,便對車夫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還怪車夫多事。後來“我”認識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斷,掏出一大把銅元給車夫,但這更暴露了“我”思想的低微,終於“我”在內心裡又譴責了這淺薄的人道主義同情,思想感情發生了真正的升華:“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我”身上凝聚了作者對當時不滿社會現實的知識分子的深刻思考,“我”是這類知識分子中開始努力改造自我的典型。“我”身上更多地投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能看到作者魯迅的影子。
《一件小事》敘寫的是知識分子“我”從一個人力車夫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獲得改造自己力量的故事;作品以懇切真摯的筆致,描繪了人力車夫高大的正面形象,以充滿熱情的歌唱,抒發了作者對城市苦力工人的敬意和讚美。
小說情節並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看起來甚至有點平淡無奇:拉車的車夫在路上為了攙扶一位被他無意中帶倒、並且自稱“摔壞了”但在僱主眼中卻是在“裝腔作勢”的老女人而不聽僱主的催促,然後又放棄了生意去幫助這位與自己不相識的老女人,最後僱主“我”深受感動,托警察將車費交與那名車夫。但是就在平淡的情節中透露著作者對車夫這類人的讚揚。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多,但是都十分成功,如“大北風颳得正猛”“北風小了,路上浮塵早已刮凈”“風全住了,路上還很靜”等都是關於對“風”的刻畫,說明當時天很冷,路上幾乎沒有人,就算是撞了人不管不顧逃走也沒有關係,但是車夫並沒有逃避責任,反而放棄生意,攙扶老女人,擔當起責任。這些使得車夫的形象剎那間就偉大起來。環境的描寫塑造了一位靈魂形象高大的車夫,同時也抒發作者對於車夫的讚美。
這篇小說語言並不華麗,語言風格也不似魯迅先生平時那般冷峻嘲諷,反而是屬於那種樸素無華的風格,敘述是也是以淡淡的語氣,甚至有點兒輕描淡寫的感覺,但是這並不影響作者感情的抒發。如:“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看似平凡的幾筆,卻是直接抒發出了“我”同時也是魯迅先生自己對於車夫的敬佩。
在寫作特點上,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將車夫和作為僱主的“我”對於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進行對照,並且以“我”的前後思想為變化作對比,顯露出“我”自私自利的渺小,映射出車夫的勤勞善良、正直無私、光明磊落、敢做敢當、關心別人的高大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於車夫這類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這種對比的妙處在於以間接而含蓄的筆墨突出勞動者的樸實無私。在表現形式上,文章好似一篇速寫畫,又近於當代的“小小說”,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長;情節真實可信,成為現代小說中傳頌最廣的名篇之一。
《一件小事》篇幅短小精悍,內容警策深邃,是一篇影響深遠卻又十分獨特的小說。全文僅一千字左右,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雖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魯迅對下層民眾樸素而深沉的愛。作品在歌頌下層勞動人民崇高品質的同時,還反映了知識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現出真誠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新思想。在五四運動時期能有如此認識是很不尋常的,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小說的深刻內涵並未寄寓在情節的跌宕起伏及人物關係的幽微變化之中,而是以頗具自傳性的“我”記憶中的一個單獨事件為導引,顯現出圍繞事件、自我、懷疑等主題建構的知識分子心路,並與魯迅的心靈史和生活史形成應答。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名譽理事孫中田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一件小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把人力車工人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的作品。”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陳安湖等《中國現代文學史》:“在《一件小事》中,魯迅懷著崇敬的心情,歌頌了城市人力車夫,寫出了他們深厚的階級友愛,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樸實、婚後、堅韌的性格;並且從對比中批判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自私和對勞動人民的冷漠情緒。小說中的‘我’並不就是魯迅,但也確是表現了魯迅嚴於解剖自己,以勞動人民為榜樣改造自己的精神。”
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原副會長黃曼君等《中國現代文學史》:“歌頌了一個世俗眼光中的渺小者的靈魂同樣可以高大。”
中國現代文學評論家李長之《魯迅批判》:“寫得特別壞,壞到不可原諒的地步。”
《一件小事》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把城市工人作為高大的正面形象歌頌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當代學界研究者圍繞《一件小事》的文學史價值、社會文化內涵、敘事策略和文化轉譯等議題的論述和探討從未停止過。《一件小事》長期位列中小學語文教材及讀本的重點篇目,並反覆被大學現代文學史教材提及,具有比較深廣的社會接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