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提取線索,只能藉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論其存在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一套辦事的操作步驟,是關於“怎麼辦”的知識。在學習過程性知識的第一個階段,是習得過程性知識的陳述性形式,新知識進入原有的命題網路,與原有知識形成聯繫。第二階段,經過各種變式練習,使貯存於命題網路中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以產生式系統表徵和貯存的程序性知識。第三階段,過程性知識依據線索被提取出來,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知識概述


程序性知識指一套關於辦事的操作步驟和過程,主要用來解決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也稱步驟性和過程性知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為,程序性知識以產生式及產生式系統來表徵的。
程序性知識是個人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使用的一系列操作步驟,是一種經過學習自動化了的關於行為步驟的知識,是關於“如何做”的知識,以產生式來表徵,如運演演算法則、語法法則等。

講究策略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
1.分析學習任務,找出必要的條件 分析學習任務,找出所需知識、技能、能力及相應步驟,也就是分析新知識學習的條件。假定目標是規則學習,進行任務分析時必須鑒別構成該規則的有關概念。如果學生未掌握構成規則的有關概念,則應先教有關概念。分析學習任務,就是要找出實現教學目標的條件。
2.提供示範,加深理解 對於程序性知識的教學,有一個重要原則是教給學生正確的步驟。教師必須準確示範,將每一個步驟都清楚地展示出來,同時,要突出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示範要與講解有機結合,做到一邊示範一
邊講解。
3.加強有效的練習。精心選擇和設計變式練習是指導學生掌握程序性知識的重要策略。要使練習有成效,應做到:
(1)選擇合適的練習方法
從時間安排來看,有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研究表明,分散練習效果優於集中練習;從練習方式來看,有整體練習和部分練習。在實際運用時,應根據知識的複雜程度和學習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練習方法。
(2)精選練習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布賴恩與哈特曾進行收發電報的研究,把練習的重點放在認識電信符號和動作的靈敏性上,提高了收發的效率。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條件和學生特點,精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習與思想實際的內容進行練習,把切合實際、具有實用價值的知識作為練習的重點。
(3)充分利用反饋的強化作用
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反饋可用來提高具有動機價值的將來的行為。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以及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成效等,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願望。同時,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起上進心。教師應注意及時批改和發還學生的作業、測驗和試卷等。“及時”是利用學生剛剛留下的鮮明記憶表象,滿足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習信心。
(4)指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培根曾指出,人類理解力不是乾燥的光,而是受到意志和各種情緒的灌浸的。研究發現,練習的成績要受人的態度、情緒狀態、個性特徵等因素的影響。人對活動抱積極的態度,練習進步快,成效明顯,反之,練習成績很難提高。人進行練習時的情緒狀態也很重要,沒有焦慮或焦慮過度都會導致練習效率低下,相反,適度的焦慮則有助於提高練習成績。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4、創設知識運用的情境,促進遷移
教學實踐表明,創設知識運用的情境是促進遷移的重要的一環。任何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具體的環境,所以促進知識遷移離不開情境的創設。中小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很發達,他們的優勢是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因此通過創設情境來促進知識學習的有效遷移,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知識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程序性知識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就適用的範圍來說,有一般領域與特殊領域的程序性知識;就自動化的程度來說,有自動化的與可控的程序性知識。有些程序性知識可普遍適用於各種領域,而與任一特殊領域並不是有緊密聯繫,故稱一般領域的程序性知識。這類程序性知識在人的記憶中被表徵為一般領域的產生式系統,實際上也即通常所說的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徑,如撰寫工作計劃的方法、人際交往的原則等等。
根據自動化的程度,可以將程序性知識劃分為自動化是可控制的。自動化的與可控制的程序性知識相比較,一般有如下差異:1. 前者的運作速度極快,一般不能施加有意的影響,在啟用它們時人幾乎毫無意識;後者一般運行較慢,個體能夠有意識地監控這類程序。2. 前者具有驚人的準確性,它們幾乎總能產生正確的預期行為,後者卻未必。3. 前者由於自動化程度高,很少需要思考,因而佔用的認知資源少。後者顯然要利用認知資源,佔用工作記憶空間。人在某一時刻進行縝密思考的容量有限,一般而言,人不能在同一時刻使用多項可控的程序性知識。4. 前者由於自動化,所以往往不能用語言來表述;後者由於自動化程度不高,往往只能夠用語言來表述。

知識的表徵


1、產生式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表徵程序性知識的最小單位是產生式。產生式是所謂條件—行動的規則,簡稱c-a規則。c-a規則與行為主義的s—r公式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原則上的區別。相似之處是每當s出現或條件滿足時,便產生反應或活動;不同的是,c-a中的c不是外部刺激,而是信息,即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的信息,a也不僅是外顯的反應,還包括內在的心理活動或運算。產生式的表示方法可見表1(第一個產生式中的活動是“表揚”兒童,第二個產生式中的活動是“識別”與“說”三角形)。
2、產生式系統
簡單的產生式只能完成單一活動。有些任務需要完成一連串的活動,因此,需要許多簡單的產生式來表徵這一活動。經過聯繫,簡單產生式可以組合成複雜的產生式系統。這種產生式系統被認為是複雜技能的心理機制。如果說,若干命題通過其共同的觀念而形成命題網路,那麼產生式通過控制流而相互形成聯繫。當一個產生式的活動為另一個產生式的運行創造了所需要的條件時,則控制流從一個產生式流入另一個產生式。

知識的區別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陳述性知識是“是什麼”的知識,以命題及其命題網路來表徵;程序性知識是“怎樣做”的知識,以產生式來表徵,。第二,陳述性知識是一種靜態的知識,它的激活是輸入信息的再現;而程序性知識是一種動態的知識,它的激活是信息的變形和操作。第三,陳述性知識激活的速度比較慢,是一個有意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對有關事實進行再認或再現;而程序性知識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種自動化了的信息變形的活動。
在很多活動中,兩類知識是結合在一起的,在學習過程中,最初都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來習得,只是在大量練習之後程序性知識才具有了自動化的特點。學習者所掌握的程序性知識也會促進新的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般來講,在熟悉的條件下進行活動所運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