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才山的結果 展開

才山

晉察冀軍區第十三軍分區副參謀長

才山(1910——1945),男,漢族人,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維誠,又名維誠,遼寧省黑山縣人。

目錄

正文


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維誠。出生在遼寧省黑山縣新立屯鄉王莊屯一個地主兼資本家的家庭。先後考入哈爾濱工科大學和北京大學讀書。畢業后返回家鄉。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失敗后流亡北平,在綏西及平西一帶參加根據地創建工作。
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參與組建“中華民族抗日先鋒總隊”,並任中隊長,1938 年,被派到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學習參謀業務,畢業后擔任抗日先鋒總隊大隊長。1939 年,抗日先鋒總隊與冀東人民抗日聯軍合併。不久,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挺進軍第十團,才山任十團參謀長,與團長白乙化並肩抗敵。他利用來往護送幹部的機會,觀察地形,了解敵我鬥爭情況,並在適合建立落腳點的山區儲存了大量的軍需物資。1940 年,根據上級指示,才山和十團的廣大官兵共同開闢了豐(寧)灤(平)密(雲)根據地。
才山凡事愛動腦筋,善智謀,且有遠慮,因而為十團解決了不少重大困難。他奇迹般地從敵人那裡弄來布匹、棉花,讓千餘名指戰員穿上了棉衣,解決了全團過冬禦寒的困難。1941 年秋,日軍對豐灤密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時,他儲藏在山區里的糧食,使十團一度陷於缺糧的困境得到極大的補給與緩解。
十團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把來自延安、晉察冀軍區、冀東等地的一批批軍政人員安全地送往抗日前線。1943 年夏,才山率部護送百餘名幹部去冀東敵後根據地。途中三次與日軍遭遇。才山通過與敵人鬥智斗勇,又經過三個晝夜的激戰,幾經艱險,終於衝出日軍的包圍圈,勝利完成護送任務。同年冬,才山升任冀東軍分區副參謀長。
1945 年5 月16 日,才山在河北省遵化縣楊家峪的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5 歲。
新中國成立后,才山的遺骨安葬在河北省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