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多祿
著名書法家,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
成多祿(1864-1928)吉林人,著名書法家。他精詩文、功書法、詩詞、文稿,墨跡遍及東北三省,馳名全國,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民國初年任吉林省第二屆參議院議員,民國教育部審核處處長,且為官清廉,被群眾譽為“清廉太守”。
成多祿,原名恩令(恩齡),字竹山,號澹堪,室園名榆廬、澹園、十三古槐館。1864年1月16日生於吉林其塔木鎮(今屬九台市)。祖居山西,清初由京師遷烏拉,后北遷吉林省其塔木鎮,隸漢軍正黃旗。
其父成榮泰曾任吉林烏拉總管衙門六品驍校,授中憲法大夫,對子女要求甚至嚴。自幼穎慧好學,五歲始識字,八歲能詩,每書必抄,記誦耳熟。年十六應童子試考取附貢生,列為案首。二十二歲遴取為光緒乙酉科拔貢。1886年,在京候考,聞父病故,急於奔喪,未能應試。1893年,考國子監,“八百餘人余取第一”,以為科舉考試定能得中,誰知“甫入場,即感寒大病,昏昏然不復醒人事,遂狼狽而出……於是歸家,不復做科舉想矣”。
因家境不順,直至三十一歲始進京參加順天鄉試,但因患病暈場,從此絕意功名。三十六歲出山,先後入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齊齊哈爾副都統程德全幕主文案。以候選同知擢升首任綏化知府。三年掛冠,遍游江南,以文會友。后游幕奉天、江蘇。
後來就讀於崇文書院,才智愈加深廣,詩詞創作也得到較高成就。與此同時,多祿的書法藝術日益精鍊。傳說多祿練字於北山關帝廟西廊房內,僅“福祿壽”三字就連續寫了三個月,每寫完10張,將紙摞放一起,用刀刻,觀字形筆劃是否一致,以檢驗手筆功力,練字之紙車載有餘。1898年出山後,先後入奉天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齊齊哈爾副都統程德全幕主文案。1905年,以候選同知擢升首任綏化知府。多祿為官清廉,因感“賄賂公行,親貴用事”、“去末季不遠”,遂於1907年辭去綏化知府職,隨原黑龍江巡撫程德全去江蘇。
多祿搬遷南下時,人們發現其家當甚少,而書籍滿載。送行友人頗多感慨。多祿卻說:“人生萬貫不為奇,架上有書乃富翁。”綏化一帶群眾稱其為“清廉太守”。多祿在江蘇兩年多,遍游江南,以文會友,留下不少詩詞墨跡,使關東文化流入江南。現在蘇州市滄浪亭公園與網師園廊壁上的6首五言律詩石刻,是多祿1909年留下的墨跡。
辛亥革命后歸鄉,1916年,多祿被選為吉林省第二屆參議院參議員,中東鐵路理事會董事。晚年寓居北京。張作霖在京組織安國軍政府時,任全國參議院議員,1927年被任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審核處處長兼圖書館(今北京圖書館)副館長。晚年寓居北京,將宅院闢為澹園。1928年,多祿病逝于吉林寓所,終年65歲。成多祿一生淡於榮利,主要以詩歌、書法見重於世。其詩格調高遠,沉雄穩健,尤擅律詩,是北方主唱之一。一生詩作不下千首。有《澹堪詩草》二卷和自訂年譜一卷行世,有今人翟立偉、成其昌等編注《成多祿集》,收輯成詩八百六十首。先生書法造詣頗深,取法歐、顏、蘇、翁各體,不落窠臼,卓然成家,被今人目為東北四大書聖之一。成多祿詩詞、文稿、墨跡,遍及東北三省、北京及江南各地。其匾額、楹聯,在京、吉、奉、哈等地頗受推重。
留傳的著作還有《成多祿年譜》、《吉林成氏家譜》,留下來的墨跡,有為于蔭霖著《悚齋詩存》寫印本1卷、吉林北山《代省長王公維宙德政碑》書丹等。
被列為吉林市34位歷史文化名人之首。世紀交替之時,北京、吉林等地的成多祿後人,向吉林市檔案館聯合捐獻和寄存了200餘件有關歷史文物,該館專建“成多祿紀念館”,已對社會開放。其墓地也在吉林省九台縣其塔木鎮成家村重新修復,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成多祿
成多祿
成多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