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湯

溫脾湯

溫脾湯,中醫方劑名。瀉下劑,溫下,具有攻下冷積,溫補脾陽之功效。主治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本方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屬中陽虛寒,冷積內阻者。

歌訣


溫脾附子大黃硝,當歸乾薑人蔘草,寒熱並進補兼瀉,溫通寒積振脾陽

組成


附子、大黃、芒硝、當歸、乾薑、人蔘、甘草。

用量


大黃15g、當歸9g、乾薑9g、附子6g、人蔘6g、芒硝6g、甘草6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一日三次。(現代方法:水煎服)

功用


攻下冷積,溫補脾陽。

主治


陽虛寒積證。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方義


本證多由脾陽不足,陰寒內盛,寒積中阻所致。治療方法以攻下冷積,溫補脾陽為主。寒實冷積阻於腸間,腑氣不通,故便秘腹痛、繞臍不止;脾陽不足,四末失於溫煦,則手足不溫;脈沉弦而遲,是陰盛里實之徵。本方證雖屬寒積便秘,但脾陽不足是為致病之本,若純用攻下,必更傷中陽;單用溫補,則寒積難去,惟攻逐寒積與溫補脾陽並用,方為兩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黃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熱溫壯脾陽,解散寒凝,配大黃瀉下已成之冷積。芒硝潤腸軟堅,助大黃瀉下攻積;乾薑溫中助陽,助附子溫中散寒,均為臣葯。人蔘、當歸益氣養血,使下不傷正為佐。甘草既助人蔘益氣,又可調和諸葯為使。諸葯協力,使寒邪去,積滯行,脾陽復。

配伍特點


由溫補脾陽葯配伍寒下攻積葯組成,溫通、瀉下與補益三法兼備,寓溫補於攻下之中,具有溫陽以祛寒、攻下不傷正的特點。

運用


本方用於陽虛寒積證。臨床應用以腹痛便秘,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腹中脹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氣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吳茱萸以增強溫中祛寒之力。

附註


本方與大黃附子湯同屬溫下劑,都能主治寒積便秘。本方是由脾陽不足,中氣虛寒,而致冷積內停,證屬虛中夾實,故方中配以乾薑、人蔘、甘草以顧護中陽;大黃附子湯為寒積里實證,證實無虛,故配細辛辛溫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湯頭歌訣詳解》:“溫脾湯是四逆湯(姜、附、草)加人蔘、當歸、大黃、芒硝四葯所組成。四逆湯功能溫脾祛寒,加大黃、芒硝,是取其瀉下除積,加人蔘、當歸,是取其益氣養血。由於四逆性屬溫熱,可以改變硝、黃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專驅逐寒積,屬於溫下的範疇。假使熱實里結,津傷便秘,當用寒下劑,而決非此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