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能(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以電力能源為主業的國有獨資上市公司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於1996年成立,主要從事中國上海及華東地區的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管理,為上海市的國有企業。子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徠(上交所:1993年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國電力能源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2016年8月,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93位。2019年7月,申能集團與上海電纜所合併。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47位。

集團簡介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前身為1987年創立的申能電力開發公司,1996年成立集團公司,註冊資本100億元。
申能集團目前擁有申能股份有限公司(600642SH)、上海燃氣集團等9家控股企業,主要投資參股企業15家,基本形成“電氣並舉、產融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2年底,公司總資產逾千億元,年營業收入約300億元,連續11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
申能集團
申能集團
申能集團作為上海市重大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主體和主要的電、氣能源產品供應商,先後建成外高橋第二發電廠、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世博中國館和主題館太陽能等數十個重點電源項目,其中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成為全國火力發電企業的標桿,截止2012年底集團權益裝機容量達到737萬千瓦,控股電廠發電量佔到上海市總發電量約三分之一。同時,集團構建形成上海城市“5+1”(西氣一線、西氣二線、洋山進口LNG、東氣、川氣和五號溝LNG應急氣源)天然氣多氣源保障體系,形成集燃氣生產採購、管網配輸、銷售供應為一體的完整的城市燃氣產業鏈,2012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62.8億立方米,佔到上海市場份額90%以上。此外,申能集團也是東方證券、太保集團的主要股東。
申能集團承擔著保障上海城市能源安全供應和推動全市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的重任。近年來圍繞全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大局,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能源產業鏈拓展,先後涉足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分散式供能、電廠節能科技、能源貿易、新能源創投基金等新業務領域,並通過積極實施電廠脫硫、脫硝改造等舉措,在上海城市低碳發展和節能減排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申能集團規劃到“十二五”末,電力權益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天然氣年經營規模達到100億立方米左右,資本證券化率達到60%,發展成為一家主業突出、擁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能源與金融產業投資集團。

公司文化


經營理念

公司自成立以來,秉持“銳意開拓、穩健運作”的經營理念,堅持以電力、燃氣等能源產業投資運營為主,在投融資、資本運作和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不斷創新,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資產為紐帶,電、氣雙業並舉的大型能源企業集團。公司已連續四年入選全國企業500強。2005年公司的總資產達376億元,國家所有者權益為1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員工總數達1.21萬人,實現凈利潤6.4億元。

公司規模


在電力產業方面,至2005年底,公司投資建成電力項目12個,權益裝機容量達334萬千瓦,在建電力項目3個,權益裝機容量139萬千瓦。2005年,公司投資電廠全口徑計算髮電量337億度,為上海電力供應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5年12月,上海外高橋電廠三期兩台100萬千瓦超超臨界國產燃煤發電機組工程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核准。華能上海燃機電廠、浙江桐柏抽水蓄電站、漕涇和臨港燃機電廠、安徽淮北、馬鞍山煤電廠等一批項目目前正在建設和積極籌劃中。
在燃氣產業方面,公司控股的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集制氣、銷售、調度、管網為一體的城市燃氣運營企業,擁有人工煤氣、天然氣、液化氣用戶470萬戶,地下管線近14000公里。2005年供應人工煤氣22.22億立方米、天然氣18.68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14.04萬噸,已建成天然氣主幹管網高壓管線654公里。2005年,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LNG項目建設工作逐步展開,該項目的建成將為上海天然氣安全供應提供有效保障。

其它投資


在其它投資方面,到2005年底,公司投資了太平洋保險、東方證券等金融企業,參與投資了上海電氣集團、石油儲運碼頭、上海磁懸浮等項目,在上海市重點產業領域和基礎設施領域發揮了政府投資公司的積極作用。2005年,為落實上海市政府關於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的要求,公司組建了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致力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為上海城市“水更清、天更藍、地更綠”作出更大貢獻。

公司管理


在經營管理方面,2005年公司成功發行10億元企業債券,為公司天然氣管網項目籌集了建設資金。公司下屬申能股份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完成後,為上市公司進一步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司編製完成了“十一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公司正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公司發展戰略定位更明確了,保障上海能源安全供應的職責更重了。公司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上海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發展主線。

聯合重組


2019年7月19日,上海市屬國企申能集團與上海電纜所舉行聯合重組工作會議。雙方將通過重組,促進產業集團與科研院所融合發展,助力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整合后,上海電纜所將依託申能集團的業務資源和資金保障,加大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投入,拓寬電線電纜新技術應用領域,加速推動高溫超導行業發展。申能集團將藉助上海電纜所的研發能力,做足做好能源大文章。

科技創新


集團上下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職責,保證科技投入,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將科技創新工作推上新台階。
1、加強了科技創新工作領導。集團專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科研資金,資助重點科研項目;集團成功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頒布實施了《關於促進申能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的決定》。
2、徠制訂了科技創新工作的中長期發展綱要。確定了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的總體目標:以科學發展觀和科教興市主戰略為指導,按照“多樣、安全、清潔、高效”的上海能源發展目標,以先進技術裝備應用、節能環保項目實施、管網輸配安全保障、新能源項目開發為重點,大力加強能源領域新技術的應用、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經過5-10年的努力,力爭使集團成為國內發電機組效率領先,節能環保指標領先,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比重領先,電氣合一,上、中、下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能源企業之一。
3、明確了2010年申能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的四項核心指標。一是科技投入。集團年度科研資金為上年凈利潤2%;申能股份年度科技投入力爭達到上年度凈利潤的3%。二是節能環保。電廠供電煤耗有所下降,燃氣產銷差下降1-2個百分點;三是新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等權益裝機容量超過10萬千瓦;四是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和引進科技領軍人才40名左右。
4、明確了科技創新工作的五大抓手。一是抓重大裝備和高技術應用;二是抓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項目開發;三是抓節能環保工作;四是抓企業信息化建設;五是抓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建設。
申能集團在自身發展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集團將堅持致力於科技工作,激發企業創新能力,抓住上海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有利形勢,推進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確保電力燃氣安全保障供應,為上海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集團發展


為更好地貫徹市政府能源發展規劃,保障全市能源安全供應,補充公司經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降低融資成本,完善債務結構,經市國資委批准同意,申能集團中期票據相關發行工作經過精心籌劃和積極準備,於2009年3月19日順利取得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註冊通知,批准公司發行總額度為人民幣70億元的中期票據。公司根據資金的實際需求情況及對市場利率走勢的判斷和充分研究,於4月2日完成了首期30億元中票的發行。本期中票發行期限為5年,發行利率為3.45%,較同期銀行貸款利率5.94%減少2.49個百分點,存續期間將為公司節約利息支出超過3億元。本次中票的成功發行,標誌著公司已形成短期、中期以及長期債務相互匹配的負債結構。

社會事件


董事長黃迪南
董事長黃迪南
2009年4月17日上午,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王維工案宣告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王維工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一審判決認定王維工的犯罪事實為:1995年至2006年間,被告人王維工利用其先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秘書、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國務院辦公廳秘書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8家單位或個人謀取利益,並為此多次索取、收受請託單位和個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293.47138萬元。
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王維工犯受賄罪,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論罪應當判處死刑,鑒於其能夠主動坦白辦案機關不掌握的部分犯罪事實,有認罪悔罪表現,且受賄款物已被全部收繳,依法判處其死刑,可不立即執行,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2020年8月5日,申能集團出資1200萬元,成為上海中油申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
2020年11月1日,恆大集團與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實際控制人孫廣信簽署關於目標公司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的股權轉讓協議書,恆大集團將其所持有的廣彙集團40.964%的股權以總價148.5億元出售給申能集團,交易完成後,申能集團成為廣彙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企業500強發布,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408位; 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147位。
2020年9月28日,“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380位。
2021年1月16日,榮登2020中國服務業企業信用100強榜單,排名第93位。
2021年1月,位列2020中國企業信用500強第48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