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滅虢

假道滅虢

假道滅虢,漢語成語,拼音是jiǎ dào miè guó,意思是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出自《左傳·僖公二年》。

成語資料


【押韻詞】萬象包羅、耳鬢斯磨、內清外濁、采椽不斫、氣勢磅礴、汪洋浩博、公不離婆、牛溲馬勃、巧取豪奪、裝死賣活

三十六計


概述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原典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1)。困,有言不信(2)。選自《三十六計·假道伐虢·第二十四計》

註釋

(1)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2)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釋義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時諸侯國,在今山西平陸及河南三門峽一帶。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假途滅虢、滅虢取虞

用法搭配


例句

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宋滅金,且隱含的策略為假道滅虢,南宋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