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齊雲山的結果 展開

齊雲山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

齊雲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西15公里處,海拔585米,方圓一百平方公里。齊雲山古稱白岳,因遙觀山頂與雲平齊得名,為道教名山之一,屬安徽道教主要活動場所及著名風景遊覽區。1994年,齊雲山被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批准為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唐朝乾元年間(758—760),道士龔棲霞雲遊至此,隱居山中天門岩。元和四年(809),歙州刺史韋緩建石門寺於石橋岩。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建密多院於白岳山南。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道士余道元入山修鍊,並於齊雲岩創建佑聖真武祠,此後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繼來山,擇地築構。此後道教建築規模日益擴大,至明代達到鼎盛。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置道會司於縣城的崇壽觀,主領全縣道教事,山上有道士被任命為道會司道會。嘉靖十一年(1532)龍虎山正一嗣教真人張天師駐山,因世宗祈嗣靈應,敕建玄天太素宮,置真人府,配各級道官:太素宮置提點,真人府設贊教、知事,山、廟有住持,縣設道會司,州設道正司,府設道紀司,中樞最高設道籙司等機構。據《齊雲山志》記載,時有宮、觀、殿、院、館、樓、閣、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築 108 處,歷代修建的有太素宮、三元宮、玉虛宮、靜樂宮、天乙真慶宮、治世仁威宮、宜男宮、無量壽佛宮、應元宮、郎靈院、凈樂道院、道德院、中和道院、黃庭道院、拱日院、東陽道院、東明太微院、榔梅院、華陽道院、西陽道院、添書院、石橋院、密多院以及三清殿、參陽殿、興聖殿、斗姆閣、文昌閣福地祠、土地祠、善聖祠、功德堂、碧霄庵、東嶽廟等建築。齊雲山主祀真武大帝,仿湖北武當山建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后因年久失修及兵火不斷,許多建築相繼被毀。

現今的齊雲山道教


1979年以後,齊雲山管理處和齊雲山道教協會先後成立。1978年,齊雲山太素宮修復開放。1980年起,在東陽道院和伯陽道院、梅軒道院舊址上新建了凌風、海天一望、望仙三亭,修復了玉虛宮、羅漢洞、真武殿(太素宮)等。齊雲山現有庵堂祠廟33處。

道教文物


1983年普查后,齊雲山存碑碣537處(塊)。其中摩崖石刻305處:最早的有北宋大觀和南宋紹熙年間的13處,分佈在石橋岩附近;為數最多的為明代283處,分佈在真仙洞府、一天門、紫霄崖、廓崖及石橋岩等處;清代6處,分佈在真仙洞府一帶和樓上樓;民國3處。碑銘石刻232塊,以青石或紅砂石鐫成,石門寺遺址有北宋熙寧九年1塊為最早;明代169塊,清代29塊,民國9塊,年代無考的24塊,分佈地點為:登封橋1塊,望仙亭2塊,洞天福地3塊,望仙亭至一天門8塊,一天門內15塊,八仙洞9塊,真仙洞42塊,二天門至三天門6塊,太素宮舊址5塊,小壺天2塊,長生樓至朗靈院7塊,玉虛宮31塊,三貼峰至文昌閣舊址3塊,東嶽廟舊址3塊,方臘寨1塊,紫雲關仙人峰7塊,石橋岩下2塊,樓上樓1塊,其他地點28塊。

齊雲山香會


齊雲山香會活動從農曆七月初一就開始,至十月初一結束。新中國成立前,每年的初秋,各道房即派人分赴各縣鄉邀約舊主顧,整治房舍,清掃道路,做好迎接朝山香客的準備。
齊雲山除每年皆有朝山的香會外,還有樓上樓觀音洞農曆九月十九的觀音會,香火旺盛,年僅一次。山下岩前鎮每年正月十五舉行夜龍燈會,村民抬著香亭、舞著布飾的龍燈登上齊雲山,在太素宮前舞耍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