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大連海洋大學(Dalian Ocean University),是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成員 、全國高校海洋類學術期刊聯盟理事單位 ,學校原為農業部直屬的四所水產類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的高等院校,2021年加入了“全國涉海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 

大連海洋大學的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的東北水產技術學校。1978年,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2000年,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併入大連水產學院,學校由農業部划轉遼寧省管理。2010年3月,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簽訂協議,共建大連海洋大學。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黃海校區、渤海校區和瓦房店校區3個校區,佔地面積7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使用海域面積6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1個,4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近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3600餘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大連水產學院
文夫圖書館
文夫圖書館
1952年,東北水產技術學校創建,在錦州農業技術學校的漁業、加工兩個班的基礎上,接受了興城縣分配來的初中畢業生和在大連、瀋陽招考的116名學生及6名華僑學生,編成漁撈、養殖、加工、輪機四個專業科。
1953年3月,學校改由旅大市水產局領導;6月,旅大市政府正式任命旅大市水產局局長邢維真兼任校長。同年9月,經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業局批准,學校改名為大連水產學校。
1958年,大連水產學校升格為大連水產專科學校。
1960年,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更名遼寧省大連水產專科學校。
大連海洋大學
大連海洋大學
1963年,遼寧省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更名大連水產專科學校。
1975年,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旅大水產學校、遼寧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合併組建旅大水產專科學校。
1977年,旅大水產專科學校(原大連水產專科學校部分)復校大連水產專科學校。
1978年,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
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遼寧省委宣傳部批准創辦《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1998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
2000年,學校由農業部划轉遼寧省管理。
2008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成績。
•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
1973年,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改建為遼寧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
1975年,遼寧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旅大農機科研所、旅大農機學校、旅大農科所、旅大農業技術訓練班合併組建旅大農學院。
1977年,旅大農學院撤銷。
1978年,旅大農學院(原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部分)改建為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
1986年,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更名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
2000年8月,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併入大連水產學院,成立大連水產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升格更名

2010年,大連水產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3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簽訂協議,共建大連海洋大學。年底,學校與大連普灣新區簽署搬遷項目協議,決定在大連普灣新區建設新校園。
2014年2月,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10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2017年1月,學校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的“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8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獲批研究生推免資格。
大連海洋大學
大連海洋大學
2020年9月,成為全國高校海洋類學術期刊聯盟理事單位;同年10月,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 
2021年3月,學校獲得中外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資格。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海大渤海校區
海大渤海校區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專任教師86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414人。目前,有“雙聘院士”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務院水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86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人、委員2人,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3人,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5人,遼寧攀登學者1人,遼寧特聘教授5人,遼寧傑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17人,“興遼英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4人,“興遼英才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人,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02人,其中百人層次17人、千人層次31人,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1人,遼寧青年科技獎十大英才1人,省農業領域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9人,省、市優秀專家27人,省高校教學名師18人,省高校專業帶頭人7人,大連市領軍人才3人及領軍後備人才7人,大連市傑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連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計劃36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9個。
雙聘院士桂建芳(中國科學院院士)、管華詩(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霽霖(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中國工程院院士)、沈聞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級教學團隊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宋林生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劉鷹(水產)
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宋林生、閆喜武、劉鷹、汪秋寬、王秀利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海水養殖動物種質創製與病害防控創新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光學教學團隊、物理學基礎課教學團隊、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港口工程教學團隊、海洋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貝類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等
遼寧省本科教學名師張麗梅、於紅、劉海廷、趙文、丁曉非、高潮、楊桂娟、何首賢(高職)等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設有15個學院、1個教學部,有46個本科專業。 
教學單位簡介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市場營銷、會計學、農林經濟管理
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法學、人力資源管理、視覺傳達設計 
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與國際教育學院英語、日語 
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應用物理學 
大連海洋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能源與動力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大連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通信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 
大連海洋大學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資源開發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水產養殖學、水族科學與技術、水生動物醫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汽車服務工程、會計學、市場營銷、電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專升本、中職升本)
大連海洋大學創新創業學院-
大連海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備註:1.動畫、視覺傳達設計、行政管理、法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渤海校區辦學;2.部分專業第一年在渤海校區辦學,第二年及後續年級在黃海校區辦學;3.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黃海校區辦學;4.應用技術學院在瓦房店校區辦學。

人才培養

教學建設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4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4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省級實訓培訓基地。獲批1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個國家級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本科教育示範專業,4個省級本科特色(示範)專業,3個省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本科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本科重點支持專業;9個省級嚮應用型轉變試點專業,3個省級嚮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1個省級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1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8個省級一流本科建設點;1個遼寧省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門,教育部新農科項目3個。省級精品課程22門,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水產養殖學
國家級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獐子島集團海洋牧場基地
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複合應用型(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水族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精品課程:《水生生物學》
遼寧省級本科特色(示範)專業: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遼寧省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等
遼寧省級嚮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土木工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海洋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英語
遼寧省級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水產養殖學
遼寧省高等學校實訓培訓基地重點建設項目:現代漁業生產與加工利用實訓培訓基地
遼寧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跨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平台建設項目:現代設施漁業生產過程與裝備工程平台 
遼寧省省級精品課程:《水生生物學》、《軟體基礎系列課》、《物理》、《航海技術系列課》、《養殖水環境化學》、《大學英語》、《水產動物生理學》、《材料力學》、《計算機技術基礎》、《貝類學》、《光學》等
實驗教學中心及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名稱所屬學院級別
本科實驗教學中心一覽
水產實驗教學中心水產與生命學院國家級
海洋理化實驗教學中心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省級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省級
電信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學院省級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理學院省級
應用技術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應用技術學院省級
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省級
海上專業實驗教學中心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省級
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一覽
海上專業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省級
水產養殖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水產與生命學院省級
電信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信息工程學院省級
食品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省級 
●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5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7項。2018年,13項教學成果獲2018年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3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類別
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建設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漁業教學體系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水產養殖學專業(本科)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 重點學科
省部級重點學科:水產學、水生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水產養殖
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思想政治教育
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水產 
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植物與動物科學 
● 學位授權
學術學位授權點
學科門類名稱及代碼一級學科名稱及代碼二級學科(學科方向)名稱及代碼
03法學0301法學030103憲法與行政法學(海洋行政法)
030106訴訟法學(海洋維權與執法)
030109國際法學(國際海洋法)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海洋環境保護法)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07理學0707海洋科學070701物理海洋學
070702海洋化學
070703海洋生物學
0707Z1海洋技術
0707Z2海洋環境科學
0710生物學071003生理學
071004水生生物學
071005微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生物物理學
08工學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081103系統工程
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0812(077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02(0775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81203(077503)計算機應用技術
0815水利工程081503水工結構工程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24船舶與海洋工程082401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0824Z1輪機工程與船舶安全
0828農業工程082801農業機械化工程
082803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082804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0831(0777)生物醫學工程077700不區分研究方向
0832(0972)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01(097201)食品科學
083203(097203)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083204(097204)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083204Z1(097204Z1)食品質量與安全
09農學0908水產090801水產養殖
090802捕撈學
090803漁業資源
0908Z1水產遺傳育種與繁殖
0908Z2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
0908Z3水產醫學
12管理1202工商管理120201會計學
120202企業管理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專業學位授權點
專業學位類別代碼授權類別名稱及代碼專業領域代碼授權領域名稱
03510351法律--
05510551翻譯055101英語筆譯
055105日語筆譯
08540854電子信息--
08550855機械--
08590859土木水利--
09510951農業095102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095104漁業發展
095105食品加工與安全
095106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095107農業管理
095108農村發展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農業農村部刺參遺傳育種中心1個,國家海藻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海洋法律與政策東北亞研究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中國漁政執法研究諮詢中心1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科技服務中心1個,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省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重點基地1個,有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農業農村部農業科研創新團隊3個,遼寧省農業科技創新團隊6個,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5個,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1個。
科學技術部、教育部平台:大連海洋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設施漁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海洋法律與政策東北亞研究中心
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海水養殖動物種質創製與病害防控創新團隊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水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水養殖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洋生物資源恢復與生境修復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洋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北方魚類應用生物學與增養殖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海洋動物免疫學與疫病防控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刺參良種繁育及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漁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貝類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現代海洋牧場開發與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水產設施養殖與裝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海洋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等
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海洋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海洋水產增養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近岸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北黃渤海漁業資源養護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大連市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大連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點實驗室、大連市海洋科學與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大連市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及加工技術工程實驗室
大連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市刺參良種繁育及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市現代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市漁船安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1月,“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海洋公益專項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535餘項,其中國家級225項,省部級915項。有68項科研成果獲市級及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36項。學校獲批4個水產新品種:中間球海膽“大金”、菲律賓蛤仔“斑馬蛤”和菲律賓蛤仔“白斑馬蛤”和蝦夷扇貝“明月貝”。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信息
海水池塘高效清潔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刺參健康養殖綜合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刺參疾病的發生機制及無公害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2013年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大連海洋大學圖書館共有館藏紙質圖書113萬餘冊,電子圖書152萬餘冊,形成了以水產和海洋學科為特色,農、工、理、管、文、法、經、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多類型、多載體、多語種的館藏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成為了全國高校圖書館館際互借成員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成員館、CALIS農學文獻保障系統成員館。
● 學術期刊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學報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遼寧省一級期刊,學報先後獲得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第五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一等獎、遼寧省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等榮譽。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英國《動物學記錄》(ZR)、俄羅斯《文摘雜誌》(AJ)、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China)、《中國生物學文摘》(CBA)等眾多中國國內外重要檢索期刊收錄,被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字化期刊群(Wanfangdata)、維普網(VIP)、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資料庫全文收錄。

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先後與世界13個國家(地區)的72所院校(機構)簽訂了友好協議,涉及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有紐西蘭奧塔哥理工學院“3+1”合作舉辦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英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舉辦校際交流和聯合培養項目,並於2020年成功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聯盟”,任中方常務理事。學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招收培養多種模式和層次的來華留學生,學生生源涉及日本、韓國、俄羅斯、孟加拉、赤道幾內亞等國家。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黃海校區獐子島教學樓
黃海校區獐子島教學樓
黃海校區全景圖
黃海校區全景圖
黃海校區青年路
黃海校區青年路
瓦房店校區圖書館
瓦房店校區圖書館
渤海校區
渤海校區
渤海校區
渤海校區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標
校徽
校徽
校徽的構圖為內外雙圓結構,突顯水的特點(五行以圓為水);外圓下方為毛體的“大連海洋大學”,遒勁有力、大方舒展、粗壯厚重,如廣闊大地。外圓上方為英文“大連海洋大學”,線條細膩,呈放射狀,似太陽放射出的光芒,同時體現了學校“走近海洋、走向世界”的國際化辦學思想。整個外圓如大地之上一輪光芒四射的朝陽,熠熠生輝,蓬勃向上。
內圓中挺拔的身軀和張開的雙臂,為“一躍將伸”之象。其形,如破土而出的嘉木,雙葉承接著甘露,象徵“成就棟樑之才”;亦如伸展向上的健臂,雙手托舉著朝陽,象徵“成就鯤鵬之翼”。
內圓中翻開的書卷是“學業有成”之象。大海大學子以翻開的書卷為舟楫,孜孜以求,學海泛舟,熔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爐,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於一身,學貫古今,識通中西,厚積薄發,終成大器。
內圓中的滾動波浪為“生生不息”之象。動感的波浪映襯出大海大後浪推前浪、前波讓后波的旺盛血脈,彰顯出大海大不斷創新、不斷奮進的強大氣魄。
內圓底部的深藍海水為“寧靜致遠”之象。其形有向上擎起之意,擎起的不僅是大海大的莘莘學子,更是大海大的希望和未來。其形亦有承載容納之意,象徵著大海大深厚的辦學思想、濃郁的文化底蘊,也象徵著大海大人海不揚波、靜水深流的博大胸懷。
整體結構既體現“知識、能力、文化、智慧”的有機結合,又體現大學的宗旨和海洋大學的特質。整體形象雍容含蘊,圓融通達,海天一體,天人合一,寄託了藍色夢想,預示著福氣禎祥。
•校旗
學校校旗為“海洋藍”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訓
學貫江海,德潤方厚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
“學貫江海”有“學養深厚、學富五車”之寓意,既標明大海大師生走過江海,穿越海洋,在海洋水產領域知識融匯貫通、文化傳承創新,又表達了大海大師生矢志圖強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德潤方厚”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寓意,標明大海大師生培養和修鍊良好的品德,做人方方正正,做事扎紮實實。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9月19日。
•校歌
《海洋驕子,藍色理想》
作詞:董親學,作曲:LoongMusicFactory
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閃耀著華夏的光芒。
絢麗的黃海之風,飛翔著青春的暢想。
在奇迹層出的東方,跳動著世界的目光。
斑斕的渤海之浪,激揚著年少的夢想。
海洋驕子,藍色理想。
天道酬勤,我們自強不息汲取智慧的力量,在美麗的黑石礁播撒希望,開啟藍色的篇章。
藍色大學,百年學府。
海納百川,我們志存高遠爭做民族的棟樑,在浪漫的新普灣揚帆起航,熔鑄百年的輝煌。
讓我們揚帆起航,熔鑄百年的輝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姚傑
黨委副書記、校長宋林生
黨委副書記吳連臣
黨委委員、副校長馮多
副校長張國琛
黨委委員、副校長胡玉才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玉清
黨委委員、副校長趙樂天

歷任領導

院校職務姓名時間
東北水產技術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賈驥1952.11-1953.6
大連水產學校校長邢維楨1953.6-1955.1
黨支部書記張顯1953.6-1957.8
黨支部書記姜國鈞1957.4-1958.8
大連水產專科學校黨總支書記田玉章1958.9-1962.5
校長田玉章1958.9-1965.6
黨委書記安文祥1962.5-1966.11
大連水產學院黨委書記楊九成1978.11-1981.10
院長林承棟1978.10-1981.10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郭維治1981.10-1983.8
副院長(主持工作)文干1981.10-1983.10
院長文干1983.10-1990.12
黨委書記吳進才1984.6-1994.10
院長劉煥亮1990.12-1994.10
黨委書記苗益坦1994.10-2002.3
院長李鴻鳴1994.10-2008.7
黨委書記李鴻鳴2002.3-2010.2
大連海洋大學黨委書記董親學2010.4-2019.01
校長姚傑2008.7-2019.01
黨委書記姚傑2019.01-至今
校長宋林生2019.01-至今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大連海洋大學在全國高校ESI排名第3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