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

央行擴張性貨幣政策

降準是央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之一。

發展歷程


2019年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經釋放了“降准信號”。會議指出,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並適時預調微調,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時運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資金更多用於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2019年9月6日,央行網站發布公告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此次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2019年以來,央行已實施過兩輪降准,此次是年內第三輪降准。第一輪是在1月的全面降准,分別於1月15日和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5萬億。第二輪是定向降准,分別在5、6、7月三次實施到位,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
2020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決定於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全面降准將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有助於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重點內容,一、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二、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三、不包括三類金融機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四、定向下調: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2020年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2020年3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定向降准措施正式實施。根據安排,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准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准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2021年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

優缺點


優點:
(1)中央銀行擁有主動權,受外界影響小,較好的體現央行的政策意圖。
(2)對貨幣供應量產生迅速、有力、廣泛的影響。
(3)作用於所有的銀行和存款型金融機構,時間、程度上公平一致。
缺點:
(1)政策效果過於猛烈且缺乏彈性,受銀行體系的銀行超額準備金的影響大,不能經常使用
(2)增加銀行經營的不穩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對樓市影響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超級利好銀行股,同時利好股市,利好樓市。
下調準備金只是對沖硬著陸風險,對股市而言可拿來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場預期,表現最好的是銀行股;但對未來的經濟形勢而言,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

降准意義


通過降准,一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使商業銀行可以有更強的信貸投放能力,準備金下調以後,銀行的資金相對更寬裕,對於投放信貸是有好處;二是通過資金的流動性相對寬鬆,有助於市場利率水平下降,這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之後,商業銀行可以獲得約150億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后,也有助於銀行在未來能夠提供更低的融資成本和信貸資金。同時,不排除接下來將MLF利率下調來影響牽引LPR利率的下調,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降准影響


行業配置中信建投認為,首先,牛市第二階段到來券商將構成最優行業,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直接融資,資本市場改革對券商也長期利好。其次,利率下降,經濟轉型,長久期的成長股估值水平提升更快,疊加盈利預期的改善,長期看好。第三,信用寬鬆,利率下降,逆周期力度加大,對於估值低,困境反轉的部分周期(例如化工、汽車)行業也具備良好的機會。第四,消費也成為內生增長的主要需求,這也是值得長期堅守的方向。第五,利率下降之後,高股息板塊的配置價值對固定收益類的投資者也具備新引力。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央行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釋放出了近萬億的長期資金,確保了市場流動性充裕合理,對股市、債市等都具有利好影響。貨幣政策央行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董希淼表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宏觀槓桿率重現上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應保持定力,堅持穩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此次實施全面降准之後,應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有效率地進入實體經濟,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樓市影響業內人士看來,房地產貸款政策一直堅持從緊的態度,包括此次降准本身也不會直接和房地產有關聯,對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影響有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降准不是為了刺激房地產,降准前已經多次針對房地產收緊政策,築大壩,避免資金流入房地產。從歷史看,降准對於房地產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素,能緩解資金面壓力,包括2019年初的第一次降准后,市場出現了小陽春。但在當下樓市政策收緊的情況下,樓市利好有限。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降準是2016年下半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貨幣政策方向調整,對樓市產生了積極影響,悲觀預期淡化,市場交易也有機會反彈。從客觀來說,商業銀行對房貸,包括開發貸和按揭貸款等持比較認可的態度,在後續樓市運作過程中,房貸的成本或將降低。降准背景2019年7月份數據顯示: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環比下降36.14%,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僅為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較前值下降0.22個百分點,信貸成為拖累社會融資規模的主因。與此相對應的是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僅增長4.8%,信貸市場上需求同步下行。雖然央行在8月20日公布了新的LPR報價,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並未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