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長崗鎮的結果 展開

長崗鎮

河南省睢縣長崗鎮

長崗鎮總面積3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9萬畝,人口3.8萬人,轄長東、長西、長南、長北、馬堯(徐孟、馬堯、肖堂三個村民小組共同歸屬馬堯村委會管理)、后常、魏庄、馬集、朱庄、張庄、吳庄、孟橋、李廟、王莊、三趙、高庄、南郭、軒老、前張、后張、西張、三齊、魯庄、楊樓、北郭、回民村、徐樓27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151個村民小組。

長徠崗鎮位於縣城西南17公里,睢、杞、太三縣交界處,106國道東側,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通訊設備齊全,為睢、杞、太物質貿易集散地。

歷史沿革


長崗鎮
長崗鎮
長崗,自古為睢縣西邊塞要鎮,西北鄰杞縣,西南靠太康。鎮中心十字道的大圩頭,為全縣海拔最高。據明嘉靖《睢州志·山川》載:“在州西南三十里,以崗形南北綿亘故名。”據《睢縣古今地名薈萃》載:“明初於南北2公里土崗上建村,故名長崗。天順間(1457—1464年)置長崗里,屬錦翠鄉。崇禎三年(1630年)並村,仍名。”《商丘地區地名薈萃》載:“長崗集:明崇禎三年孫菜園、小陳庄、肖庄遷至長2公里土崗上,並村成集稱今名。”
清末,長崗設寨。據清光緒《睢州志·建置·寨工》載:“長崗寨:清咸豐三年(1853年)築,距城三十里,為城西南十寨之一,置長崗西社。”19世紀中葉,捻軍幾次攻打該鎮。由於該鎮地主武裝修築有圩寨和牆外壕溝,均未被攻破。至民國初百餘年來,土寨牆時有修復,當年風韻猶存。
20世紀30年代初,長崗集中心建有一座四層磚木結構的大樓,樓頂建有可供居高臨下射擊的垛口,貌似鋼叉,方圓群眾叫它為“四層鋼叉樓”。睢縣淪陷前不久,杞縣著名的土匪“十大老李”集合攻長崗寨,大老李李衛國的哥哥死於樓下,寨不但未破,還損兵折將,悻悻而歸。由此可見其時長崗寨的防衛和重要地位。

革命傳統


長崗鎮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早在1926年即是全縣8個中共工作點之一。1926年11月間,中共河南省委派我來睢縣開闢工作。兩個月內在全縣建立起8個工作點:閻土樓、李康河、城內西後街、苗樓、龍塘崗、杜土樓、長崗、河堤嶺的馬庄。長崗集負責人王明倫,王四黑村人,紅槍會首領,是經李西峰介紹認識的。
睢縣淪陷后,長崗成為睢縣人民抗日戰爭的發起地和中心區域,群眾抗日熱情高。抗戰期間,共產黨抗日武裝曾三次攻克日偽佔據的長崗寨,打擊了敵人盤踞豫東的囂張氣焰。該村王純一積極參加抗日,成為睢縣解放后第一任縣長。

一克長崗

1938年5月,日軍侵佔睢縣。由於時局動亂,此時該縣形形色色的武裝蜂擁而起。不但有代表封建地主勢力的國民黨“馱派”人物,如長崗的張心貞、白廟的夏錫嶺、潮庄的董尉亭等蠢蠢欲動,準備投降日軍,而且土匪劣強拉起的雜扒隊遍地皆是,出現三里一團長,十里八里一司令的現象。他們盤踞地面,各據一方,拉票搶劫,無惡不作,有的甚至打著抗日的旗號公然收糧派款。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日本打,老蔣退,遍地成立雜扒隊。雜扒隊,不保國,先牽牲口后挖麥。挖了麥還不算,臨走還拿衣裳片。”
長崗地處睢杞太三縣接合部,由於距三個縣城遙遠,這裡有史以來治安都較混亂。長崗民團團長張心貞自踞這個平原金湯,又有三四百人槍,妄圖霸佔睢縣西南一帶,而其髮指之處則為殘殺共產黨員李省三。1938年6月某日,共產黨員李省三單人騎車,準備從睢縣船李村經楊樓沿睢杞邊界回家,欲將家鄉伯黨(睢縣北30多里,現屬民權縣)一帶組建的武裝拉出來共同抗日。不料,這一行動計劃被張心貞偵知。李省三行至長崗、賈沙窩之間的一條荒僻小路上,伏兵四起,慘遭殺害。張心貞和其弟張心順尚不解恨,又將五尺之軀斬首截肢,大卸八塊,投入水塘和莊稼地里。
李省三事件發生后,中共睢杞兩個中心縣委在豫東特委書記吳芝圃的領導下,決定集中睢杞抗日武裝對企圖降日、敵視共產黨、殘害李省三的張心貞反動民團進行剷除。為確保戰鬥的順利進行,吳芝圃組織了睢縣、杞縣兩個中隊,還有睢縣姜朗山、李壽山的武裝,杞縣孟海若的武裝。戰前在英王村為烈士李省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會上,指戰員個個臂纏白紗,誓為烈士報仇雪恨,提高了全體攻克長崗的信心。事後,兵分三路包圍了長崗。
戰鬥打響,長崗集四周被武裝包圍,戰士個個神勇無比,經一番激戰將敵壓擠到東門裡區部的大院內。“四層鋼叉樓”很難靠近,周圍築有高牆和碉堡,易守難攻。大隊採取圍而不打、斷絕敵人飲食的的戰術,困敵三天兩夜。裡面糧盡水絕,6月暑熱,被斃屍體發臭。6月27日黎明,張心貞帶領殘存人員,從圍子東北面挖地道突圍,他們焦渴難忍,鑽出洞口到坑邊爭飲污水,又被斃傷20餘人。經過激戰,戰士們俘敵三四十人,獲槍400餘支,子彈2000發,自行車13輛,火燒了“四層鋼叉樓”;張心貞率殘部逃竄。
長崗大捷,這是水東地方抗日武裝初建的第一個大型戰鬥,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群眾奔走相告,方圓雜扒隊聞而生畏。杞縣所謂的“十大老李”武裝,忙請吳芝圃赴宴,甘拜下風,願聽從指揮。在很短的時間內,抗日武裝迅猛擴大。

二克長崗

1938年年底,新四軍游擊支隊在睢杞太地區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震懾了地方上的土頑雜扒隊后,揮師東進,開闢新的敵後根據地。睢杞太地區的日偽軍、雜扒隊又蠢蠢欲動,繼續禍害鄉里。睢縣西南重鎮長崗被三支隊攻破后,張心貞收拾殘部逃亡柘城,再不敢稱霸睢縣西南。他的弟弟張心順步其後塵,公開投降日軍,建立了長崗偽區公所,李繼美任區長,張心順任區團長。
1939年2月10日,新四軍游擊支隊三大隊(又稱獨立營,即原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由副司令員吳芝圃率領二次回師睢杞太,稍作休整,連續夜襲杞縣荊崗土匪李繼書,再襲杞縣頑匪朱子固,圍殲杞縣土頑劉志立。於3月10日拂曉,三大隊又向睢縣長崗偽區部發動了進攻。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戰鬥,俘獲偽區長李繼美以下40餘名,繳獲長短槍30餘支,戰馬3匹,打死打傷分隊長張心邦等10餘人,而三大隊毫無傷亡。二次攻打長崗,使睢縣日偽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偽區長李繼美被釋放后,嚇破了膽,再也不敢任偽區長,所缺一職由張心順代替。
這年3月,睢杞太各地建立“睢杞太農民抗敵自衛總團”,團總部設杞縣趙村,睢縣境內有長崗分團、王行分團、平崗分團、潮庄分團等。到6月,自衛團擁有人槍五六百。後來,部分編入新四軍。然而此時,睢杞太地區的人民抗日武裝遭到了日偽、頑匪和反動會道門的聯合夾擊,僅在長崗一帶,被日偽屠殺的抗日誌士、抗日軍人家屬就有50餘人。

三克長崗

長崗兩次被共產黨的抗日武裝攻破,日軍仍把它作為睢縣西南方的一個重要據點,不斷增兵遣將,構築工事。民族敗類、甘當日軍走狗的偽睢縣警備團團長孟昭華,更視為與新四軍較量的前沿陣地,不斷狐假虎威地帶隊到長崗集。特別是區團長張心順,不甘失敗,招兵買馬,甚囂塵上,誓與共產黨決戰到底。
1944年7月17日,水東獨立團以圍點打援的戰術,一大隊包圍了長崗,二大隊在援敵必經之路李龍王廟等村設伏。太康大隊則包圍了敵人設置在長崗鄰近的重要據點潮庄、孫聚寨。長崗戰鬥一開始就打得異常慘烈,一大隊首先攻破了長崗東門,一部同敵人逐屋逐街地爭奪,一部乘勢向東南角的倉庫攻擊。在長崗戰鬥十分激烈之時,孟昭華急令騎兵連來援。騎兵連進入二大隊在李廟、李龍王廟的設伏圈后,遭子彈、手榴彈從房上、院牆內、路邊驟然襲來,頓時人仰馬翻,鬼哭狼嚎,亂作一團,四處逃竄。
18日下午4時,日軍眼看長崗據點不保,200多名偽軍被殲滅,孟昭華又無力救援,垂頭喪氣。剛到睢縣上任的日本顧問登正南狗急跳牆,親自帶著城裡全部日軍和大部偽軍再次增援。兇悍的日軍強攻到長崗北門,依靠原先的戰壕,接出部分偽軍,卻以登正南以下數十名日偽軍被擊斃為代價,最後還是以慘敗告終。此役,水東獨立團共擊斃日偽軍300多名,繳槍百餘支,日本造輕機槍一挺,擲彈筒兩個,小麥30萬斤,致使日軍再也不敢在長崗設立據點。
長崗戰鬥后,潮庄偽區公所在水東抗日武裝強大軍威和政治攻勢下,偽團長祁修德帶80人攜槍投誠。孫聚寨據點偽軍60人也放下武器投降。

經濟發展


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畜牧、大棚蔬菜、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產業,三大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畜牧業、全鎮養鴨達 到10萬隻以上,並成立了養鴨協會,養豬初具規模,現存欄2000餘頭;大棚蔬菜發展勢頭較好,今年共建日光溫室大棚100座,並建成了長崗鎮高效示範園區(既長崗鎮雙孢菇種植基地)。建成立體式大棚10座。
由於該項目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食用菌,變廢為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年總效益在50萬元以上。種植規模也在逐步擴大;長崗鎮農副產品深加工開發公司是長崗鎮北村與浙江凱達支農有限公司聯建的項目,位於長崗鎮北村,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總投資1200萬元,主要從事辣椒、大蒜、胡蘿蔔、洋蔥、大豆、紅薯等農副產品深加工開發,年產值可達1000多萬元。

發展教育


徠提高全民素質,該鎮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全鎮中小學教師合格率達100%。在校生鞏固率達98%以上,初中生升學率達80%以上,升入重點高中人數達70%以上,全鎮各學校注重教師培訓和素質教育,教育事業出現嶄新局面。

人口數據


總人口34733
17890
16843
家庭戶戶數8638
家庭戶總人口(總)34727
家庭戶男17889
家庭戶女16838
0-14歲(總)11753
0-14歲男6307
0-14歲女5446
15-64歲(總)20624
15-64歲男10565
15-64歲女10059
65歲及以上(總)2356
65歲及以上男1018
65歲及以上女13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