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

幽門

幽門:胃與十二指腸相通的部分,周圍有厚的環狀肌肉,內有腺體,能分泌黏液性的蛋白質,有保護胃黏膜不受粗糙食物磨傷和胃酸侵蝕的作用。

簡介


● Yōumén KI21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上門、上關、幽關
● 歸經:足少陰腎經
● 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通乳消癰

穴名釋義


● 幽,隱藏,隱蔽;門,門戶。足少陰脈氣行至本穴之後,即出腹部之陰而達於胸廓之陽。又因胃之下口稱幽門,鄰近幽門,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簡便取穴

● 先找到胸劍聯合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胸劍聯合與該點距離的中點處,再旁開前正中線至乳頭距離的1/8,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胸劍聯合中點(歧骨)至臍中為8直寸,兩乳頭之間的距離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淺層布有第6、7、8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動靜脈;深層布有腹壁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6、7、8胸神經前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動、靜脈。

主治


● 胸脅、背相引痛,肋間神經痛。
● 胃腸疾病,例如腹痛,嘔吐,消化不良,泄瀉,痢疾,便血,胃痙攣,慢性胃炎,胃潰瘍,幽門狹窄,賁門痙攣。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5~0.8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古籍摘要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嘔逆,面無滋潤,灸上門隨年壯。
● 《百症賦》: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

常用配伍


● 配內關、梁丘,主治胃痛、呃逆、腹痛。
● 配支溝、陽陵泉,主治脅痛、肋間神經痛。
● 配尺澤,治咳血。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3]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4]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