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華佗五禽戲的結果 展開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電影
華佗五禽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華佗五禽戲,流行於安徽省亳州市的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華佗五禽戲發源於亳州,是東漢醫學家華佗繼承古代導引養生術,依據中醫學陰陽五行、臟象、經絡、氣血運行規律,觀察禽獸活動姿態,用虎、鹿、猿、熊、鳥等動物形象、動作創編的一套養生健身功法。華佗五禽戲,五種動作各有特點、各有側重,但又是一個整體,如能經常堅持綜合練習,就能起到調養精神、調養氣血、補益臟腑、通經活絡等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和康復作用。
2011年5月23日,華佗五禽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Ⅵ-63。
華佗五禽戲的傳人們都認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原大地江河泛濫,濕氣瀰漫,不少人患了於關節不利之症。在這種情況下,古人想出了“乃製為舞”“以利導之”的鍛煉方法。這種意在模仿飛禽走獸動作神態的“舞”,也正是遠古中華氣功導引術的一種萌芽。
《莊子》中曾這樣描寫:“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這其中的“熊經鳥伸”,就是對古代養生之士模仿動物姿勢,習練氣功的描寫。
東漢時期的華佗繼承了前人的導引術,同時根據自己的中醫理論基礎,創編了較為完善的五禽戲,世人將其稱為“華佗五禽戲”。
關於華佗編創五禽戲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華佗傳》:“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足,以當導引。”南北朝時期范曄在《後漢書·華佗傳》中的記載也與此基本相同。這些史料有力地證明了華佗編創五禽戲確有其事。魏晉南北朝時期,華佗五禽戲有了很大發展,各種導引術專著和導引圖相繼出現,名目更加繁多。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一書中記載有“龍導、虎引、熊經、龜咽、鳥伸、猿據”等各種名稱。
隋唐時期,華佗五禽戲更為流行。唐代詩人柳宗元有“聞道遍為五禽戲”的詩句,宋代陸遊也有“啄吞自笑如孤鶴,導引何防效五禽”“不動成羆卧,微勞學鳥伸”的詩句。可見在隋唐,兩宋時期,華佗五禽戲便以其蘊含的深邃的中醫原理和古老的養生妙諦而廣為傳播。
明清時期,華佗五禽戲有了較大發展,研究專著不斷問世。影響較大的有明代周履靖的《夷門廣牘赤鳳髓》,他將華佗五禽戲的動作精心繪成圖案,編入《夷門廣牘赤鳳髓》一書。清代曹若水的《萬壽仙書導引篇》和席錫蕃的《五禽舞功法圖說》等著作中,都詳細地描述了五禽戲的習練方法。這些五禽戲功法與《養性延命錄》所載的有較大出入,五禽動作均為單式,排序也變為“虎、熊、鹿、猿、鳥”。但其文字說明不僅描述了五禽的動作,而且還有神態上的要求,並結合了氣血的運行。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18世紀晚期,華佗五禽戲由法國傳教士Amiot傳入歐洲,不但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觸到華佗五禽戲,還在國際層面上,對現代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華佗五禽戲真實反映了中國人民群眾健身文化的發展變遷,開創了祛病健身的體育醫療先河,展現了養生哲學和道家文化的深厚審美底蘊,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養生醫療價值。
華佗五禽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孕育、發展、演變的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哲學、文學、美學等其他文化形態相互交流與滲透,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審美觀念、心態模式,價值取向等都得以體現。五禽戲內和五行,外和三才,仿生自然,和諧統一,從動作、節奏和風格上都充分地表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視自然萬物為一體”的整體觀念,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意境美。
董文煥,男,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4-1744,項目名稱:華佗五禽戲,安徽省亳州市申報。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亳州市華佗五禽戲協會獲得“華佗五禽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18年5月,“傳承非遺符號精神,弘揚傳統養生文化”,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功夫空間聯合發起的“跟傳承人學非遺”公益活動在亳州市展覽館舉行。
2018年9月8日上午,2018世界健身氣功日主場活動暨第十屆華佗五禽戲養生健身節在安徽亳州開幕。
2020年9月10日上午,2020年全國健身氣功網路視頻系列大賽之五禽戲暨第十二屆華佗五禽戲養生健身節拉開序幕。
華佗五禽戲
五禽戲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種模仿動物的動作組成,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等。據傳華佗的徒弟吳普依法鍛煉,活到90多歲依然耳不聾,眼不花,牙齒完好,達到百歲高齡。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作為一種醫療體操,五禽戲不僅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於提高肺與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作為中國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醫療健身體操,五禽戲也是歷代宮廷重視的體育運動之一。
1982年6月28日,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把重新編排后的五禽戲等健身法作為“健身氣功”的內容向全國推廣。
華佗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五種仿生導引術,動作柔和。(摘自《中國傳統健身養生圖說》)
華佗五禽戲
按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側后視,當左轉至極后梢停;呼氣,頭頸迴轉,當轉至面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3次,右轉2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華佗五禽戲
擇一牢固橫竿(如單杠,門框,樹叉等),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肢懸空,作引體向上7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后換右腳如法勾竿倒縣。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華佗五禽戲
練熊戲 調理脾胃
人出現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不妨練練五禽戲中的熊戲。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中寓於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習練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滯、活關節等功效。
練虎戲 緩解腰背痛
如果你有腰背疼痛的癥狀,練虎戲能增強挾背穴和督脈的功能,能緩解頸肩背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癥狀。
練鹿戲 縮減腰圍
很多上班族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導致腰圍增大,習練五禽戲的鹿戲是個不錯的縮減腰圍的好方法。因為鹿戲主要是針對腎臟的保健來設計,它的各個動作都是圍繞腰部來做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們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並重新分配,有益於縮減腰圍,保持苗條身材。
練猿戲 增強心肺功能
習慣於乘坐電梯的上班族如果爬上幾層樓梯,不少人都會累得氣喘吁吁,這其實在提醒你,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強了。猿戲中的猿提動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身體上提時吸氣,放鬆回落時呼氣。上提時吸氣縮胸,全身團緊;下落時放鬆呼氣,舒展胸廓,這組動作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緩解氣短、氣喘等癥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練鳥戲 預防關節炎
關節炎是冬季的常見多發病,但是近幾年來,炎炎夏日,在醫院的骨傷科,也會遇到不少肩周炎、關節炎患者因犯病而求醫。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患者使用空調不當,或者長時間吹電扇,導致關節疾病的發作。練鳥戲時,動作輕翔舒展,可調達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動筋骨關節,可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發生,而且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