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葯結核病

耐葯結核病

耐葯結核病是指病人感染的結核分枝桿菌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結核桿菌葯產生了耐藥性。耐葯結核病呈上升趨勢,我國是耐葯結核高負擔國家之一,約有1/4~1/5耐多葯結核病人發生在中國。耐葯結核病的病因與治療方案不合理、結核病的控制措施薄弱等多種原因有關,但主要還是由於對結核病的不規範治療造成的。耐葯結核病的臨床表現與普通的結核病表現無明顯差別,可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耐葯結核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多數可治癒。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則需要採取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耐葯結核病可導致營養不良,從而使病情惡化。耐葯結核病,單耐葯和多耐葯結核病經過規範、合理、全程的治療,多數病人可以治癒;耐多葯結核病患者治癒率相對較低,但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多可控制疾病的進展或達到病變穩定;廣泛耐葯結核病病人因可選擇的藥物有限,預后不佳。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或內科、感染科

病因


● 治療方案不合理。
● 結核病控制措施的薄弱和不足。
● HIV的感染和流行。
● 新藥物的研發滯后。
● 腸胃功能差。
● 藥物不能充分進入病灶。

癥狀


● 發熱。
● 咳嗽。
● 咳痰。
● 咯血。
● 呼吸困難。
● 長期抗結核藥物治療無效。

檢查


● 確診耐葯結核病需要進行痰或胸液、腦脊液等結核分枝桿菌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如能證實體外對一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耐葯,即可診斷為耐葯結核病。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痰培養及藥物敏感實驗結果診斷本病。
● 典型的結核病表現,午後低熱,咳嗽咳痰,不同程度的咯血,部分患者可伴有呼吸困難。
● 痰培養及葯敏試驗結果顯示,對一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耐葯。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肺炎、肺部感染等疾病進行鑒別。
● 當出現持續的低熱、咳嗽、咳痰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痰培養及葯敏感實驗等可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耐葯結核病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使用抗結核藥物,控制及改善病情。
● 按藥物的種類分為一線抗結核葯(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注射用藥物(鏈黴素、卡那黴素、捲曲黴素、丁胺卡那)、喹諾酮類藥物(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二線抗結核葯(對氨基水楊酸鈉、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丙硫異煙胺),可同時在每一類藥物中選用某種藥物,治療18~24個月,其中注射用藥物療程6個月。

危害


● 長期低熱、咳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他人健康。
● 長期抗結核治療,會給家人帶來沉重負擔。
● 耐葯結核病會導致病人營養不良,使病情惡化,抵抗力下降,導致新的感染。

預后


● 多數患者經過長期的藥物治療可治癒,廣泛耐多葯的患者由於藥物的選擇有限,可能預后不佳。

預防


● 當發現結核病時,要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不要自行停葯或減葯,以防造成療程不足,病情反覆。
● 避免癥狀加重的因素:如避免寒冷潮濕,軀體和神經疲勞,不能復原的睡眠、體力活動過度或過少。
● 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 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多食富含營養的食物。

參考文獻


● [1] 蔡柏薔,李龍雲。協和呼吸病學:上冊。第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 [2] 陳清蘭,胡成平。呼吸疾病癥狀鑒別診斷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