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松

王炎松

王炎松,男,1969年出生,武漢大學建築學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潛江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多年來從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與建築歷史與理論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

主要經歷


教育經歷
武漢大學WHU:博士(工學)2008,Ph.D.in Engineering,Hubei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WHUEE:碩士(工學)1997,Master of Engineering,1997,Hubei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建築學)1990,Architecture,1990,Hubei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三部。國家863科技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加者。

教學成就

主講本科生課程有“建築設計、建築初步、中外建設史、建築美學、古建築測繪實習、建築認識實習、房屋建築學”等;主講研究生課程有“古建築保護、歷史城市保護與更新、鄉土建築研究、現代建築設計原理、模式語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等。
專著
<建築手繪表達>本書是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本科系列教材之一,系統闡述了建築手繪的特點和學習建築手繪的意
義,並將建築手繪表達分成“建築速寫和寫生”以及“手繪建築設計草圖”兩個部分,分別從工具選擇、構圖安排、意境塑造、建築設計草圖的繪製步驟和經驗等幾個方面介紹了建築手繪表達方法的具體運用,並提出了學習中需要注意的若干問題。
書中附有百餘幅建築手繪作品賞析圖,涵蓋了作者在建築學專業領域學習和工作二十多年來的寫生、調研、建築設計、規劃設計構思草圖、修改學生設計草圖和指導學生快速設計等方面的作品,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視角多樣,翔實深入,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築學、城市規劃以及與藝術和環境設計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還可供相關專業從業人員參考。

人物評價


王老師很喜歡稱“建築是人精神的依託”。“尋求人性空間的種子和基因,對每個人都是一次啟蒙式的文化體驗。每個人都要去細細思索,天地之間,自己的生活與情感的依託——對城市與居住的真實體驗。”這是古城給王老師的那種感覺與現代社會相交接的地方。古城是一種方式,而現代城市也是一種方式。這些方式,都可以讓人找到一種精神上的依託,從而留住自己的城市記憶,保持住一些不該改變的東西,從而找到人和城的合二為一。
而對於中國的城市建設,王老師也有自己的想法。中國的城市建設之所以逐漸會讓城市與人心變得遙遠,其實是一種太著急和缺乏自信的表現。過度的發展,盲目的追求高速度,讓本來屬於城市的記憶慢慢淡去,最終只有在回憶中才可以找尋。如同老北京的四合院,再如同舊上海的弄堂……有多少人兒時足跡遍布的場所已經無處可尋,有多少人淡忘了曾經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記憶而隨波逐流地投入到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去。當霓虹燈不知疲憊地提醒著人們身處之處的繁華,又有多少人想過城市對於他們每個人的意義?
在王老師心裡,城應是人的,人應是愛城的,用心來建城的。於是要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需要來規劃,按照人的尺度來設計,於是要容忍平凡,容忍窮人,不同的人都可以享受城市。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
1999年武漢水利電力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1999年指導畢業設計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3年優秀學術論文《監利古城八景及對當代山水城市建設的啟示》
2003年湖北省級論文二等獎《個性的呼喚——論武漢城市特色》
2003年湖北省級論文二等獎《就弘揚城市地域特色論水生植物在湖北湖泊景觀中的重要性》
2005年湖北省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古寨區保護規劃》
2005年湖北省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古寨區保護規劃》
2006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三等獎 建築繪畫作品
2006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優秀獎 建築繪畫作品
二等獎西安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方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