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巴格達的結果 展開

巴格達

2020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巴格達》2020年8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英] 賈斯廷·馬羅齊。

內容簡介


自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曼蘇爾於762年營建巴格達以來,這座城市就有“和平之城”的美譽,但從它不同尋常的歷史來看,它也經歷過十分血腥的統治年月。當美軍於2003年進入巴格達城時,他們成了這座城市動蕩歷史的新參與者。
然而,巴格達的歷史也有其血腥殘酷的一面。這座城市經常遭受瘟疫、飢荒和洪水的侵襲;經歷過大量恐怖的外敵入侵和軍事佔領;也時常需要忍受獨裁者的殘暴統治。因此,巴格達的歷史也是其統治者和征服者的歷史。

編輯推薦


☆近年來歷經諸多戰亂的屠宰場、人間煉獄巴格達為何曾經擁有和平之城的美譽?本書開創性地系統論述了巴格達的千年歷史,打破了人們對於這座城市動蕩混亂的固有印象,還原了它作為世界文明金頂明珠的璀璨一面,在這方面填補了中文世界的空白。
☆為何巴格達被認為是伊斯蘭世界遜尼、什葉兩派分裂的中間點?為何千年以來巴格達大規模衝突不斷?薩達姆帶領遜尼派屠殺什葉派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本書詳細解釋了團城巴格達的建立以及由盛轉衰的複雜過程,深刻挖掘了隱藏在無數流血事件表象下的生動真相。
☆新銳歷史學家賈斯廷·馬羅齊關於征服者帖木兒的暢銷傳記,被《星期日電訊報》評為該年度圖書。本書則是關於世界歷史名城巴格達前世今生的歷史著述,更是榮獲了頗具分量的2015年度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翁達傑獎。

媒體評價


賈斯廷·馬羅齊是新一代旅行作家-歷史學家的出色代表。——《星期日電訊報》
從字裡行間能看出賈斯廷·馬羅齊對巴格達的無限愛意,同時也能看出他對這個不知何故從征服者的掠奪、居民的暴躁和統治者的欺騙中倖存之地的敬意。也許是純粹的意志力讓這座城市繼續前進。要麼就是這一點,要麼就是努力回到自己輝煌往昔的雄心壯志。——《旁觀者》
巴格達的歷史表明它可能容易遭受侵略,但那些征服者從未聲稱能夠長期擁有它。——《獨立報》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賈斯廷·馬羅齊(Justin Marozzi),英國記者、歷史學家和旅行作家,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成員和白金漢大學高級研究員。曾在《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擔任駐外通訊記者,在伊拉克、阿富汗、達爾富爾、利比亞和索馬利亞等國和地區工作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已出版的著作有South from Barbary: along the Slave Routes of the Libyan Sahara和Tamerlane: Sword of Islam, Conqueror of the World等。

譯者簡介

孫宇,畢業於河北民族師範學院英語翻譯專業,對於中世紀史、晚期古典史和伊斯蘭世界古代史有較深興趣和研究,譯作有《大征服: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等。

作品目錄


致 謝
拼寫說明
序 言
第1章 哈里發與他的首都
曼蘇爾與巴格達的建立,750—775年
第2章 哈倫·拉希德與巴格達的“一千零一夜”
775—809年
第3章“學者的源泉”,世界的中心
809—892年
第4章 阿拔斯王朝晚期
別了,黃金草原,892—1258年
第5章“毀滅朝聖”
蒙古與韃靼的浩劫,1258—1401年
第6章 黑羊,白羊
1401—1534年
第7章 土耳其人與旅人
1534—1639年
第8章 瘟疫、帕夏與馬穆魯克
1639—1831年
第9章 帝國碰撞
1831—1917年
第10章 英式君主
巴格達三王,1917—1958年
第11章 政變與復興黨
屠戮之母,1958年至今
注 釋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