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醫科大學
省屬重點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徐醫大(XZMU)”,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是江蘇省與徐州市共建的省屬高等醫學院校,是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重點(培育)支持高校,入選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國家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具備碩士研究生推免權高校,淮海經濟區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醫療服務的中心。
徐州醫科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創辦於1934年的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8年由南京醫學院分遷至徐州成立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1959年,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併入。1960年定名為徐州醫學院。2000年,徐州衛校併入。2016年3月,學校正式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7395.01萬元;設18個學院(部)、21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3家,非直屬附屬醫院18家)、15所臨床學院,設置28個本科專業,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校內專任教師812人,外聘教師712人,全日制在校生16337人,其中,本科生13318人,研究生2591人,留學生428人。
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
徐州醫科大學
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
1958年9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新建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校址位於新海連市(今連雲港)海州結核病院內。
1959年4月,因國民經濟困難,按照經江蘇省委批轉的省高教廳黨組“關於本省現有高等學校調整方案”,對高等醫藥院校進行了調整。決定將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南京第一醫學院徐州分院。4月24日,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4月25日、26日,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學生50名和15名教職工於先後由新海連市(連雲港)遷往徐州,並暫編為58級的一個班。
徐州醫學院
1960年8月,經江蘇省委批准,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正式更名為徐州醫學院。
1961年11月,學校由臨時校址(三民街南首)遷入新校區(淮海西路84號)。
1971年2月,江蘇省衛生廳同意學校開展中藥麻醉的研究工作並撥款。
1975年1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批准,附屬醫院衛生學校成立。
1980年7月,省衛生廳批複,同意學校建立生物化學研究室和寄生蟲學研究室。
1983年12月,學校向省高教局首次提出在徐醫創辦麻醉學專業的申請。
1985年7月,學校首次招收生物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麻醉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始舉辦碩士研究生教育。
1987年9月,學校正式成立麻醉學系,下屬六個教研室。
1991年12月,學校在徐州市、淮陰(淮安)市、連雲港市等地的8所醫院正式掛牌“徐州醫學院教學醫院”。
2000年1月,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徐州醫學院附屬連雲港醫院。4月13日,省教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在學術報告廳召開會議,宣布省政府關於將徐州衛校併入醫學院的批複和省教委關於將衛校併入徐醫的通知。5月,學校決定成立徐州醫學院分院和徐州醫學院中專部。10月,淮陰(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為徐州醫學院附屬淮陰醫院。12月,江蘇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和江蘇省教育廳批複學校關於申請校區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同意學校在徐州市銅山路南側、徐州醫學院分院以東地塊擴建學校校區。
2001年3月,經衛生部批准,全國麻醉學專業命題基地在學校設立。5月,解放軍第97醫院成為徐州醫學院附屬淮海醫院。
2002年3月15日,省教育廳正式批複,同意學校與徐州市東方專修學院合作,舉辦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華方學院。
2003年2月,新校區建設項目正式開工,總建築面積約27000平方米,中國醫科大學在學校建立麻醉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站並舉行揭牌儀式。9月,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徐州醫學院附屬徐州市立醫院。
2004年3月,徐州醫學院附屬連雲港臨床學院成立。
2005年2月,學校新校區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新校區為主校區,淮海西路校區為西校區,原在東校區的成人教育學院遷至主校區,東校區不再辦學。3月,學校黨委根據校區功能的轉移,決定撤銷分院建制,同時撤銷分院黨工委。12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了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12月,學校正式接辦徐州鐵路醫院並將徐州鐵路醫院更名為徐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正處級建制)。
2009年3月,學校通過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9月,徐州醫學院附屬徐州口腔醫院掛牌成立。11月15日,學校與宿遷市衛生局舉行對宿遷市人民醫院進行聯合辦院暨共建徐州醫學院附屬宿遷醫院簽字儀式。
2011年3月,徐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規劃,徐州醫學院附屬徐州婦幼保健院揭牌、徐州醫學院江陰臨床學院揭牌成立。11月,學校舉行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作為徐州醫學院附屬徐州東方醫院簽約儀式,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博士后工作站與南京醫科大學博士后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后簽約儀式在學校舉行。
2012年12月,徐州醫科大學與邳州市政府共建徐州醫學院附屬邳州醫院簽約儀式在邳州市人民醫院舉行。
2013年,徐州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學校入選國家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徐州醫科大學
市校共建徐州醫科大學簽訂儀式
2016年1月,教育部發布公示,徐州醫學院擬更名徐州醫科大學。3月1日,教育部同意徐州醫學院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省政府關於徐州醫學院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的通知。4月,徐州醫學院正式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
2019年8月,徐州醫科大學揚州臨床學院成立儀式在蘇北人民醫院舉行。12月,徐州醫科大學連雲港臨床學院成立。
2020年1月,徐州醫科大學淮安婦幼臨床學院、徐州醫科大學宿遷臨床學院成立。5月,學校成為江蘇韓國高校合作聯盟成員單位。9月,學校成為江蘇、英國“20+20”高校合作聯盟成員單位。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設18個學院(部)、21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3家,非直屬附屬醫院18家)、15所臨床學院,設置28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4個學科門類。
學院(系、部)名稱 | 本科專業及方向名稱 |
---|---|
基礎醫學院(暨生物科學系)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臨床醫學系 | 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 |
口腔醫學院 | 口腔醫學、口腔修復工藝學(口腔醫學技術) |
醫學影像學院(原醫學影像學系) | 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技術、假肢矯形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醫學信息學院 | 醫學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生物信息學 |
醫學技術學院(原臨床三系) | 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眼視光學(暫停招生) |
公共衛生學院(原全科醫學系) | 預防醫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
急救與救援醫學系 | 臨床醫學(急救與救援醫學) |
麻醉學院(麻醉學系) | 麻醉學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藥學院 | 藥學、藥物製劑、臨床藥學 |
管理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資源管理 |
研究生學院、公共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華方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附屬、臨床醫院 | ||
類別 | 醫院名稱 | 基地名稱 |
---|---|---|
直屬附屬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
徐州市口腔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 |
非直屬附屬醫院 |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集團軍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海醫院 | |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市立醫院 | |
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連雲港醫院 | |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 | |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宿遷醫院 | |
連雲港市市立東方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連雲港東方醫院 | |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婦幼保健院 | |
徐州市兒童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兒童醫院 | |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東方醫院 | |
徐州市傳染病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傳染病醫院 | |
徐州市康復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康復醫院 | |
沭陽縣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醫院 | |
邳州市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邳州醫院 | |
臨沂市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臨沂醫院 | |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滕州醫院 | |
淮北礦工總醫院集團 |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北醫院 | |
臨床學院 | 徐州市中心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徐州臨床學院 |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鹽城臨床學院 | |
江陰市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江陰臨床學院 | |
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淮安臨床學院 | |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宿遷臨床學院 | |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商丘臨床學院 | |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揚州臨床學院 | |
連雲港市第二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連雲港臨床學院 | |
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 | 徐州醫科大學淮安婦幼臨床學院 | |
南京市第二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南京第二臨床學院 | |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蘇州灣臨床學院 | |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西藏臨床學院 | |
南京鼓樓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鼓樓臨床學院 | |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武進臨床學院 | |
淮北市人民醫院 | 徐州醫科大學淮北臨床學院 |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校內專任教師812人,外聘教師712人,直屬附屬醫院師資802人,非直屬附屬醫院師資3430人。專任教師中有正高職稱154人,副高職稱30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56.53%;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6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9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佔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93.6%。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曹君利等
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麻醉學專業教學團隊(張勵才)
江蘇特聘教授:高燦、花放、楊晶、喬建林、李安安、張道永、馬波、杜紅偉、王琦、朱旭等
江蘇特聘醫學專家:張仲榮、潘振強、費沛文
江蘇省教學名師:張勵才等
江蘇省級優秀教學團隊(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麻醉學專業教學團隊(張勵才)、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團隊(鄭葵陽)、麻醉學教學團隊(張詠梅)、預防醫學教學團隊(徐莉春)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4項;江蘇省級特色專業5個,江蘇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9個,江蘇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專業(類)4個,江蘇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11個;共有5門國家級課程,獲批立項省部級及以上的精品課程25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麻醉學、藥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臨床醫學、麻醉學、臨床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麻醉學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
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3+2”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江蘇省級特色專業: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
江蘇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藥學等
江蘇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專業(類):生物醫學工程類(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藥學類(臨床藥學、藥學、藥物製劑)、臨床醫學、麻醉學
江蘇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預防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診斷學基礎課教學實驗中心、機能學試驗中心、醫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形態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示範中心
精品課程 | |
課程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麻醉藥理學、臨床藥理學、麻醉生理學、藥品生產、營銷與創新創業實踐 |
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 | 麻醉生理學 |
全國醫藥學研究生在線課程 | 現代藥物分析技術 |
江蘇省級精品課程 | 麻醉藥理學、麻醉解剖學、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臨床麻醉學、臨床藥理學、醫學統計學 |
江蘇高校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 | 人體生理學、藥理學Pharmacology |
江蘇省高校在線開放課程 | 藥劑學、藥理學、分析化學、基礎化學、人體寄生蟲學、基礎護理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藥學、醫學微生物學 |
江蘇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 影像診斷學(本科)、麻醉解剖學(本科)、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究生)、藥學概論(研究生) |
教學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8項。江蘇省第十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3項,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19年,學校5項課題獲批江蘇省教育教學改革立項;2020年江蘇高校“大學素質教育與數字化課程建設”專項課題2項獲批立項;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5項獲批立項;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課題1項獲批立項;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累計獲得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2部,省級重點(精品)教材40部,其中2020年,組織學校7部教材參評江蘇省“十三五”重點教材遴選工作,4部教材獲批立項建設。
教學成果獲獎 | |
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
新世紀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構建案例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實用型醫學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2013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一等獎 |
校企協同創新機制下培養藥學應用型創新人才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2013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 | 2013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2011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特等獎 |
醫藥兼備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2011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一等獎 |
高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與研究 | 2009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適應新世紀衛生體制改革方向的社區醫學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 | 2009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麻醉解剖學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2007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21世紀初麻醉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2005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一等獎 |
新時期高級醫學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2005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眼科多媒體教學網站的建立及應用 | 2005年江蘇省高教教學成果二等獎 |
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麻醉學專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 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具備碩士研究生推免權,並設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優勢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一級學科3個,江蘇省級重點學科5個,江蘇省級重點臨床專科23個。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和毒理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物學、臨床醫學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臨床醫學
重點學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培育點:麻醉學
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臨床醫學
江蘇省優勢學科:生物學
江蘇省級重點學科:麻醉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
學位授予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生物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學技術
專業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平台10個。
江蘇省雙創團隊:麻醉學(曹君利)、腫瘤信號轉導與干預研究(鄭駿年)
江蘇科技創新團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礎及臨床轉化(曾令宇)、腫瘤信號轉導與干預研究(鄭駿年)、麻醉與疼痛的基礎和臨床應用技術研究(張勵才)、腫瘤生物治療(裴冬生)、全麻藥物作用分子機制研究(張赭)
科研基地 | |
批准單位 | 名稱 |
---|---|
國家發改委 | 腫瘤生物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國家葯監局 | 國家葯監局麻醉精神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
江蘇省政府 | 江蘇省麻醉與鎮痛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
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科技公共服務平台 | |
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江蘇省糖尿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江蘇省發改委 | 江蘇省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創新中心 |
江蘇省發改委 | 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工程實驗室 |
江蘇省新葯創製與評價工程中心 | |
江蘇省人工聽覺工程實驗室 | |
江蘇省教育廳 | 麻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 |
江蘇省腦病生物信息重點實驗室 | |
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 |
江蘇省骨髓幹細胞重點實驗室 | |
江蘇省新葯研究與臨床藥學重點實驗室 | |
江蘇省免疫與代謝重點實驗室 | |
江蘇省衛計委 | 江蘇省麻醉醫學研究所 |
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 | |
江蘇省衛生應急研究所 | |
江蘇省骨髓幹細胞研究所 | |
徐州市科技局 | 徐州市醫學模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徐州市數字醫療與感知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徐州市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人類疾病動物模型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腦病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生理功能與損傷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心血管病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環境與健康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實驗診斷學重點實驗室 | |
徐州市基因檢測工程中心 | |
院士工作站 | 詹啟敏院士工作站 |
王學浩院士工作站 | |
王廣基院士工作站 | |
董家鴻院士工作站 |
2020年,學校獲批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個,其中面上項目2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9項,直接經費2258萬元,獲批資助經費創歷史新高。項目數和直接經費數較2019年度分別增長21.3%和5.5%。
國家級科研獲獎 | |
獲獎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
201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 造血幹細胞移植併發症防治新策略的探索與應用 |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 IL-18、IL-24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 |
以重組腺病毒為載體的基因療法對惡性腫瘤治療的臨床前期研究 | |
2012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布-加綜合征的介入治療及中遠期療效觀察 |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缺血性腦卒中神經保護新靶點的研究 |
201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 缺血性腦損傷的分子機制和藥物干預新靶點的研究 |
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 接觸腦脊液神經核團的發現及其物質分佈和功能探索 |
慢病毒載體的優化及其應用 | |
2010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以Ki67基因為靶點的多種基因阻斷技術治療腎癌研究 |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 GluR6信號模塊介導腦中風JNK通路的激活和調控及作用的研究 |
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靜脈系統梗塞—高壓性疾病(VOH)綜合介入治療 |
2008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系列研究 |
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治的系列研究 | |
1998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麻醉學專業教材 |
1995年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圍產兒出生缺陷監測及高危高發出生缺陷的病因學探討(聯合報) |
學術期刊
《徐州醫科大學學報》主要刊登基礎研究、臨床實踐研究、預防醫學方面的論著、綜述,也刊登臨床方法學、經驗介紹方面的論文。《徐州醫科大學學報》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確定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首批進入《中國科技期刊(光碟版)》的成員期刊。被美國《CA》和俄羅斯《AJ》收錄。《徐州醫科大學學報》創刊至今多次獲江蘇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國家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編輯獎等。
《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內容涵蓋臨床麻醉、重症監測治療、生命復甦、疼痛診療、藥物依賴與戒斷等領域,以綜述為特色,以創新性研究成果為核心,以臨床前瞻性研究、應用基礎和基礎研究為重點。設置有論著(50%)、綜述(40%)、講座(知識更新)、國際交流、學科建設等欄目。2008年始《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被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和萬方資料庫收錄。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徐州醫科大學圖書館有館藏書刊112萬餘冊,其中紙質圖書104萬餘冊,生均圖書50冊,紙質書刊資料總值4586.8692萬碼洋。電子圖書198.8萬冊,電子期刊64380種1830855冊,擁有中外文資料庫48個,有閱覽座位2369個。徐州醫科大學圖書館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與江蘇省黃橋中學、泰興中學、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等7所中學簽訂了聯合選拔培養優秀學生協議書,與徐州市政府、徐州市經開區、恩華葯業、恆瑞醫藥、中國礦業大學等政府、企業、高校建立十餘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成立健康工程研究院,與徐州市人民政府舉行校地共建協議簽約儀式,雙方簽訂校地共建暨徐州生物醫藥創新港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先後與美、澳、韓等國家40餘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際合作關係。
2019至2020學年,與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英國薩里大學等簽訂校際合作協議,與帝國理工大學、紐卡斯爾大學等8所英國高水平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與曼徹斯特大學開展碩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與薩里大學開展本科生海外學習,成為“江蘇英國20+20高水平大學合作聯盟”成員單位。選派55名教師赴國外參加學術會議、研修學習、科研合作。向教育部申請加入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名單,完成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的資格備案工作,新增臨床藥學、醫學影像技術2個招生專業,錄取台灣籍本科新生3名。
校徽
徐州醫科大學校徽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中間為校名和學校徽標。
校訓
以德載醫,博學創新
儒家經典《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老先生也有一句教育名言:“欲成第一等學問、事業、人才,必先砥礪第一等品行”。徐州醫學院的校訓“以德載醫,博學創新”中的“以德載醫”,就蘊含了“一等學問必先砥礪一等品行”這個道理。學會做人是根本。其次要學會如何做有用的人,學好本領,將來用醫學知識回報社會;然後是學會做成功的人。
元代著名學者許明奎的《勸忍百箴》篇中格言:“立身百行,以學為基。”中國古代還有一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尤其是醫學專業知識更新迅速,從事醫療衛生職業更需要保持終身學習。徐州醫學院的校訓“以德載醫,博學創新”中的“博學創新”,就飽含了“學以致業”的道理。
校慶日
每年的5月15日
校歌
《徐州醫科大學校歌》
徐海大地故黃河畔匯聚著一代青年
救死扶傷 報效祖國
我們重任在肩在肩 艱苦奮鬥 團結進取
我們的傳統 勤奮嚴謹
求實創新 我們牢記心間啊
啊 在這飛翔的時代 我們將紅火的青春無私地奉獻 無私的奉獻 無私的奉獻徐
海大地故黃河畔匯聚著一代青年
救死扶傷 報效祖國
我們重任在肩在肩 努力學習 又紅又專
奮力拚搏向前 根深葉茂
桃李滿園母親總在身邊啊
在這飛翔的時代 我們將紅火的青春無私地奉獻 無私的奉獻 無私的奉獻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夏有兵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鄭駿年 |
黨委副書記 | 季紅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徐海波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蔡紅星、王人顥、劉慎軍、張玉勤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王峰 |
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 盧亞娟 |
副校長 | 曹君利 |
董家鴻 |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 |
胡剛 |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江蘇省主委,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
沈琳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 |
唐金海 | 現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
霍勇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 |
莫緒明 | 南京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兼心胸外科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徐叢劍 |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副院長 |
耿道穎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放射科副主任 |
吳韜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
2021年1月,位居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榜中第159位。
2021年7月22日,江蘇省教育廳將專家推薦B類建設高校名單予以公示,徐州醫科大學在列。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