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潤
投入不同部門的同量資本獲得的等量利潤
平均利潤是指投入不同部門的同量資本獲得的等量利潤或職能資本家按平均利潤率獲得的利潤。是社會剩餘價值總量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瓜分的結果,體現了整個資產階級共同剝削整個無產階級的關係。獲得平均利潤是資本的平等權利和資本的社會分工的內在要求。利潤平均化只是一種趨勢,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同量資本不一定都能得到等量利潤。參加利潤平均化的資本,主要是工業資本、農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從而工業利潤、農業利潤、商業利潤和銀行利潤在量上要等於平均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以後,各生產部門所得到的平均利潤與實際生產的利潤或剩餘價值在量上一般不等。不同部門的等量資本能夠得到等量利潤,似乎利潤量只同資本量有關,而與勞動量無關,這就進一步掩蓋了利潤的本質和起源,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
平均利潤(average profit)
平均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各生產部門由於資本有機構成不同或資本周轉速度不同,其利潤率不同。資本有機構成高或資本周轉速度慢的部門,其利潤率較低;資本有機構成低或者資本周轉速度快的部門,其利潤率較高。
在利潤率不同的情況下,等量資本不能獲得等量利潤。這同資本的本性相矛盾。
於是便發生了資本的轉移。資本由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利潤率高的部門。這種轉移必然引起各部門生產比例的變化,進而引起各部門的商品在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變化,最終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原來利潤率較高的部門,由於新的資本的湧入,生產的擴大,商品的增加,價格的降低,其利潤率必然趨向於下降;原來利潤率較低的部門,由於許多資本的撤出,生產的縮小,商品的減少,價格的上漲,其利潤率必然趨向於上升。
資本轉進轉出,不斷分配,直到各個部門能夠大體上形成平均利潤率的時候才會大致地停止下來。
平均利潤率形成之後,資本家就可以實現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
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餘價值被各部門的資本家重新分配的過程。平均利潤率形成之後,資本有機構成高或資本周轉慢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量高於本部門創造的剩餘價值量;資本有機構成低或資本周轉快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量低於本部門創造的剩餘價值量。
一、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一)不同部門的利潤率不等:
(二)等量資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潤:部門間的競爭,促使不同部門的利潤平均化;
(三)有機構成低的部門創造的剩餘價值量多,出售後只得平均利潤,剩餘價值轉移出去一部分;有機構成高的部門,則相反;有機構成中等的,其利潤相當於平均利潤;
(四)平均利潤形成的意義:
1、掩蓋剝削關係;
2、形成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兩大階級的對立。
二、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一)生產價格:即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的和;
(二)意義:
1、市場價格的波動不以價值為中心,而以生產價格為中心了;
2、生產價格的形成標誌著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
3、掩蓋了價值與生產價格的關係,形成了資本家共同剝削勞動者的經濟基礎。
(三)價值與生產價格的背離是否違反價值規律?
1、不違反;
2、理由:
(1)生產價格的形成是商品生產者競爭的結果,即價值規律的作用;
(2)個別部門的利潤量不等於其剩餘價值量,但社會上的總利潤量與總剩餘價值量是相等的;
(3)個別部門的生產價格與價值可能背離,但社會的總生產價格與總價值是相等的;
(4)價值量的變化影響著生產價格量的變化。
三、生產價格與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
(一)部門內的競爭,形成社會價值;社會價值也稱市場價值。
(二)市場價格:市場價值的貨幣表現。
一、商業資本的形成和作用
(一)古代就有商業資本:
(二)古代商業資本的特點;
(三)資本主義商業資本的形成、作用:
1、從產業資本中的商品資本分化出來;
2、產生的可能性、必要性:
(四)商業資本獨立出來的意義:
1、產業資本減少流通中的佔用,增加生產資本,可以多得剩餘價值;
2、商業資本獨立出來,利用周轉提高平均利潤率;
3、發展貿易,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大有好處,對擴大市場大有好處;
4、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
二、商業利潤也是平均利潤
(一)商業利潤:商業資本在流通中獲得的利潤,叫商業利潤;
(二)商業利潤的來源: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是產業資本家讓渡給商業資本家的一部分利潤。
(三)商業資本的平均利潤的形成:
1、商業資本執行了產業資本中的商品資本的職能,應按此取得利潤;
2、競爭使商業資本家與產業資本家按平均利潤率取得利潤;
3、商業資本家從產業資本家的價值差額的讓渡中,獲得平均利潤。
三、商業流通費用
(一)商業流通費用的概念:
(二)生產性流通費用:
(三)純粹流通費用。
(四)流通費用的補償:
1、生產性流通費用的補償:通過增加商品的價值來補償;
2、純粹流通費用的補償:通過商品的加價來補償。
四、商業資本家對商業僱員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