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癢

耳癢

耳癢(itching in ear)是外耳道皮膚感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引起的感覺,是外耳道皮膚病的主要癥狀之一。最多見於外耳濕疹,耳黴菌症等。可陣發也可持續存在,並且可突然發作。耳癢的具體表現為針刺感、刺痛感、蟻爬感,瘙癢劇烈者令人難以忍受。耳癢一般為局部疾患所引起,也可由於全身性疾病所致或與全身性疾病同時存在或由不良掏耳朵習慣引起。耳癢(itching in ear)是外耳道皮膚感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引起的感覺,是外耳道皮膚病的主要癥狀之一。最多見於外耳濕疹,耳黴菌症等。可陣發也可持續存在,並且可突然發作。耳癢的具體表現為針刺感、刺痛感、蟻爬感,瘙癢劇烈者令人難以忍受。耳癢一般為局部疾患所引起,也可由於全身性疾病所致或與全身性疾病同時存在或由不良掏耳朵習慣引起。

病因


● 1.耳局部病變
● (1)嬰幼兒哺乳期濕疹,常好發於雙側耳郭、耳後溝及外耳道,耳癢劇烈,局部糜爛滲出,外耳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泡、滲液、結痂、鱗屑、裂縫等,可漸向面頰和頭皮蔓延,患兒常瘙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影響飲食和睡眠,常與過敏性體質和人工餵養有關。
● (2)脂溢性皮炎、慢性外耳濕疹及瀰漫性外耳道炎等均可引起耳癢。
● (3)中耳炎長期流膿,刺激皮膚,引起皮炎、濕疹樣皮炎、結痂引起耳癢。
● (4)外耳道真菌病,如麴黴菌、念珠菌病和毛青黴菌病等,特別易發生在溫熱、潮濕環境,真菌生長,刺激皮膚表層,可向深部侵犯,引起瀰漫性炎症。耳部灼熱癢感,滲出多可堵塞外耳道,影響聽力,乾燥時可見干痂表面有層粉末狀物,鏡下見有真菌。
● (5)銀屑病、老年性瘙癢症,耳內皮膚乾燥,脫屑,有奇癢。
● (6)藥物過敏或藥物接觸性皮炎,有滴耳葯史,水腫滲出較多,停葯后好轉。
● (7)耳內異物,如小蟲爬動,或耵聹等其他異物,可引起耳癢。
● (8)耳皮膚苔蘚,與皮膚苔蘚同時發生。
● (9)昆蟲刺傷或咬傷,可引起耳癢。
● (10)耳郭凍傷,發生在寒冷暴露,最初麻木感,繼而紅腫有灼熱和癢感。
● 2.全身性疾病
● 如糖尿病患者、皮膚乾燥,引起瘙癢;膽道阻塞,體內膽鹽量增加引起瘙癢;尿毒症、血液透析等可引起全身性瘙癢,也發生在耳內。
● 3.習慣
● 就是耳部本來沒有致癢性疾病,但是養成了掏耳朵的習慣;一閑下來,就想用火柴棍,發卡等掏耳朵,不掏就覺得耳癢。

鑒別診斷


● 1.慢性外耳道炎
● 慢性外耳道炎僅有不適或癢感,耳道皮膚充血或增厚、覆有膿痂但,無霉苔生長,作細菌培養或顯微鏡檢查可區別。
● 2.外耳道炎
● 為外耳道皮膚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真菌感染則稱外耳道真菌病。急性外耳道炎患者覺耳部刺癢、灼熱感,在顳下頜關節運動財才感到耳內疼痛。起初分泌物為稀薄的漿液性分泌物,后漸變黏稠。真菌性者外耳道有青煙色、黑色或黃白色霉苔,可見菌絲,與皮膚接觸處呈痂狀。

檢查


● 1.查體
● 外耳道和鼓膜覆蓋有黃色或白色粉末狀或絨毛狀苔膜,有時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狀。合併細菌感染時,可有耳痛、流膿。輕者亦可無癥狀,僅檢查時發現。
● 2.耳拭子細菌培養
● 3.必要時影像學檢查

治療原則


● 針對不同病因而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
● 1.外用
● 10%水楊酸甲酯,1%~2%麝香草酚酒精、1:5000醋酸苯汞塗布或滴耳,每日用藥2~3次,連用數日,以後每隔2周治療數日,以防複發。可用制黴菌素油膏、1%克霉唑軟膏、兩性黴素B軟膏局部外塗;用氨本磺胺與硼酸等量之混合粉劑,噴入外耳道創面上。
● 2.必要時全身應用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