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島之王

2010年馬里斯·霍斯特執導電影

《惡魔島之王》是馬里斯·霍斯特導演的一部動作劇情片,於2010年12月17日挪威上映。

劇情簡介


影片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20世紀初,在挪威奧斯陸峽灣附近的一個名為Bastøy的小島上,生活著一群11到18歲的男孩,他們並不是這裡的原住民,而是在這裡服刑的罪犯。在獄警的統治下,這些男孩每天都要進行辛苦的勞作,才能換取僅供果腹的食物。而且,獄警對待這些孩子也非常殘酷,對他們進行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虐待。久而久之,這些還是孩子的罪犯放棄了鬥爭,變成順從的廉價勞動力。
惡魔島之王
惡魔島之王
有一天,監獄里來了一個新犯人,十七歲的爾苓。他到達這個小島后,就在處心積慮地要逃脫。在一樁悲劇性的事件之後,受到壓迫的爾苓終於站了出來,領導其他的犯人一起用暴力對抗那些蹂躪他們的獄警。當他們取得了監獄的領導權之後,挪威政府向Bastøy派去了150人的軍隊,以其能奪回監獄並恢復秩序。爾苓和其他的犯人將何去何從呢?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
Erling/C-19本傑明·赫爾斯塔德Benjamin Helstad
Bestyreren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Husfar克里斯托弗·瓊勒Kristoffer Joner
Olav / C-1特朗德·尼爾森 Trond Nilssen

職員表


總導演馬里斯·霍斯特Marius Holst
製作人安東尼·克雷蒙-東奈 Antoine de Clermont-Tonnerre/Mathilde Dedye
副導演Margit Korbe/Steffen Lefort/Marcin Lomnicki/Hans-Jørgen Osnes/Bruce Parramore/Kieron Phipps/Trevor Puckle
藝術指導Janusz Sosnowski
美術設計Kristine Wilhelmsen
編劇Mette M. Bølstad/Lars Saabye Christensen/Dennis Magnusson/Eric Schmid
服裝設計Katja Watkins
視覺特效Otto Thorbjørnsen
攝影約翰·安德斯·安德斯 John Andreas Andersen
配樂Johan Söderqvist
剪輯Michal Leszczylowski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本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這樁事件發生在1915年。當時BastΦy監獄里的犯人發動了起義,奪下了監獄的控制權。挪威政府隨即派軍隊前往鎮壓,在衝突過程中,有不少人受傷和死亡。這件事成為了挪威歷史上的一個污點,隨後挪威政府對監獄以及管理進行了改革。BastΦy監獄已經成為了挪威的一個標誌性名片,遠近聞名。 BastΦy監獄是一個建立在BastΦy島上的監獄,位於奧斯陸南邊75公里處,整個監獄佔地2.6平方公里。這個監獄配備的警力非常少。到了晚上,只有5個監獄的管理人員會留在島上值班。因為BastΦy監獄是一個少年監獄,所以實行的是人性化管理。他們讓犯人住在木屋之中,白天讓他們在監獄的農場勞作。閑暇時間裡,這些年輕的犯人可以騎馬、釣魚、打網球或者是去鄰近的滑雪場滑雪。BastΦy監獄以其獨特的管理理念而聞名,監獄方面提出要把BastΦy監獄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生態監獄”。
該監獄曾出現在邁克爾·摩爾2007年的紀錄片《神經病人》之中。2010年,Michel Kapteijns拍攝了一部講述該監獄“先進管理”和“改造成果”的紀錄片。

幕後花絮

對於電影小國挪威來說,拍攝這部揭露政府污點的電影,導演馬里斯·霍斯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表示自己拍攝這部電影並不是要去給政府難堪,而是要在影片中展示人類的力量。他說:“曾經有一首詩的大意是這樣的,你用對待野獸的方法去對待人,那麼他們就會變成野獸;用對待犯人的方法去對待犯人,那他就會變成犯人。在這個故事裡,所有的孩子都被當做犯人和野獸來對待,所以他們最終變成了發動暴動的人。實際上,這是必然的結果。這部電影的成功依賴於演員的集體發揮,出演過《雷神》的瑞典頭號男星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在片中扮演殘暴成性的監獄長。除此以外,更讚許和欣賞的是那一群十幾歲的孩子的表演,他們是非職業演員,能有這麼精彩的表演實在讓我很是吃驚。”
雖然影片的製作成本只有5400萬挪威克朗(約合995萬美元),但它還是4 1/2製片公司所拍攝過的製作成本最高昂的影片。

播出信息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4 1/2 Film
MACT Productions[法國]
Opus Film[波蘭]
St Paul Film
發行公司Euforia Film (2010) (Norway) (theatrical)
Alamode Filmverleih (2012) (Germany) (theatrical)
Amstelfilm (201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Feelgood Entertainment (2011) (Greece) (theatrical)
Film Movement[美國] (2011) (Canada) (theatrical)/(2011)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Les Films du Losange[法國] (2011) (France) (theatrical)
O'Brother Distribution (2011) (Belgium) (theatrical)
Paramount Pictures do Brasil[巴西] (2012) (Brazil) (DVD)
特技製作公司Panorama film & teatereffekter
其他公司
AB Barrandov Studios A.S.[捷克] costumes supplied by
Anders Eide Key Grip camera dollies
Annette Seggert Catering Service[德國] catering
The Chimney Pot AB[瑞典] scanning
European Collection Agency collection account management
European Film Bonds, completion guarantor
Lyberg & Partnere insurance
Norwegian Film Institute[挪威] funding
Riviera - Music, Sound & Post AB music supervision
Soda Aps special effects
Stockholm Post Production AB (sto.pp) development
Storm Studio[挪威] special effects
Storyline Studios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digital intermediate
Ziffer accounting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挪威Norway2010年12月17日
瑞典Sweden2011年1月28日
瑞典Sweden2011年6月17日
波蘭Poland2011年7月24日
加拿大Canada2011年9月25日
德國Germany2011年10月6日
韓國South Korea2011年10月7日
比利時Belgium2011年10月20日
美國USA2011年10月21日
愛沙尼亞Estonia2011年10月28日
希臘Greece2011年11月1日
法國France2011年11月5日
美國USA2011年11月18日
法國France2011年11月23日
荷蘭Netherlands2011年12月7日
希臘Greece2011年12月8日
比利時Belgium2011年12月21日
匈牙利Hungary2012年2月2日
德國Germany2012年3月29日
波蘭Poland2012年3月30日
日本Japan2012年4月28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12年5月3日
中國台灣Taiwan2012年5月11日
英國UK2012年6月29日

作品評價


最喜歡看這種被虐后的反抗片。特別令人欣慰的是片中唯一的帥哥最後勝利跳脫了。
2011年的最佳挪威影片獎,講述的是1915年的故事。在開始的時候沒怎麼注意,還以為還有這樣的監獄和這樣的事情發生,不禁有些奇怪。後來一看才是那個時候的故事了,對發生的事情才算是理解過來。故事是寫實的,情節也只能算是一般,至少沒覺得有什麼驚艷之處吧,卻獲得了最佳影片獎,著實有些難以理解。不過想想后也算想通了,可 能其國家本身拍的電影不會很多,總產量不大,那麼佳作…
《惡魔島之王》,11年挪威電影。北歐的電影看的很少,偶爾出一部,還不錯。巴斯特島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監獄,只是類似於我國的勞改農場,專門作為青少年勞改的地方,一直以來看似平靜,直到一個新犯人尒金的到來,發生了一系列改變。類似此類的監獄題材電影,比較雷同的,《最後的堡壘》01年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94年美國電影;《監獄風雲》,87年香港電影;應該都在此行列,還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此片更類似於《肖申克的救贖》、《巴比龍》,無非是角色轉向了所謂的少年犯。加了所謂,是很有可能這裡面的人有很多還是座了冤獄。主人公一顆不被束縛的心,是自由最大的希望。雖然,在最後,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部挪威電影展現了一貫北歐電影那種冷峻的影像風格,全片瀰漫著一種壓抑感!孩子們與大人的抗爭令人看了傷感不已!
那一年,他們集體造反…青春的悲歌,夢想破滅的震撼教育 這座建校長達53年的挪威巴斯戴住宿學校( 1900年創校,1953年被迫關閉) 師生們稱此處為「家」,不論犯下大刑小罪,凡被送來此的人,皆受一致的面對共同目標,耍找出內心正直謙虛、有效率能信仰上帝的人格,才能重返社會的懷抱。但這座落於南奧斯陸的「家」,對學子們來說是比家更慘不忍睹的所在,甚至非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