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古老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故稱為“西關古老大屋”、“西關大屋”。西關古老大屋通常佔地面積大,富有西關特色,建築樣式多為中式,基本構造包括磚木結構,三進、三個坡頂,正立面三個開間,大門前有青磚石腳和趟櫳、石門套大門。西關大屋還有七進深,裡面客廳、小廳、書軒,還有花園,主要由買辦和商人建造。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而這些西關大屋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西關古老大屋所具備的條件包括:“三邊過”布局;腳門、趟櫳門以及大門所組成的“三件頭”;硬山頂;檻窗;青磚石腳;麻石街;天井;青雲巷;木樓梯;各種廣州傳統裝飾、雕刻。民國初期,西關商人的房子被大量拆除,西關大屋在鼎盛時期有800多間,現在尚存不足10間。廣州還有很多趟櫳門、青磚石腳的西關民居,但這不代表就是西關大屋。

簡介


西關大屋--小畫舫齋
西關大屋--小畫舫齋
所謂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於荔灣區,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其中上西關地勢較高,下西關地勢較低。明末興建起十八甫,開設有十三行。清代中、後期起,西關先後興建了寶華街、逢源街、多寶街等居民住宅區,這裡的西關大屋和竹筒屋等廣州典型的傳統建築便應運而生了。由於此類建築以西關一帶居多,故稱為“西關古老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團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
1918年,廣州掀起拆城牆運動,此後4年間,廣州到處在拆房子。最先從西門開始,但西關商人卻激烈反對,商人們組織了很多抗議示威活動,但政府派出軍隊、警察、消防員把城牆夷為平地。很多人還沒搬走,他們的房子已經被政府拍賣了,有些“釘子戶”企圖頑抗到底,政府便出動消防隊強行拆房。西關大屋在鼎盛時期有800多間,現在尚存不足1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隨著城牆、西關商人的房子被拆除,騎樓也發展起來,取而代之。

建築風格


中軸線由前而後,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廳與廳之間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蓋,靠高側窗(水窗)或天窗通風采光。正間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最後為廚房。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庭院小品,栽種花木,布置山石魚池以供遊憩觀賞。庭院後部為書房。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外為矮腳雙扇門,中為趟櫳,內為大門,均由高級硬木製成。室內裝修十分講究,陳設有傢具、燈具、條幅、對聯、書籍、古董、字畫、瓶花、盆栽、籠鳥、鏡台及各種藝術品和紅木傢具,精巧的木雕花飾,富有地方特色的滿洲窗和檻窗及其獨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濃郁的嶺南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