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

中國石油工人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祖籍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焦家村),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

王進喜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玉門解放后成為一名新中國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體制伏井噴而家喻戶曉,人稱“鐵人”。

1970年4月,王進喜被確診為胃癌晚期。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王進喜因胃癌醫治無效不幸病逝,終年47歲。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2009年9月10日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大事件

1923-10-08

出生

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

1938

15歲參加工作

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入玉門石油公司當工人。

1950

成為新一代鑽井工人

1950年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成為新一代鑽井工人
1959

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1960

鑽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要開鑽了,可水管還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經過艱苦奮戰,僅用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

鑽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5-04

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

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
1970

因病逝世

王鐵人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永遠的豐碑


王進喜:新中國石油戰線的鐵人
王進喜,甘肅玉門人,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入玉門石油公司當工人,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鑽井隊長、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鑽井指揮部副指揮。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衝天幹勁,被譽為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王進喜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為石油戰線的勞動模範到北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車,車頂上背個大氣包,他奇怪地問別人:“背那傢伙幹啥?”人們告訴他:“因為沒有汽油,燒的煤氣。”這話像錐子一樣刺痛了他。王進喜後來說:“北京汽車上的煤氣包,把我壓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國家的壓力、民族的壓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們說:“一個人沒有血液,心臟就停止跳動。工業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癱瘓。沒有石油,國家有壓力,我們要自覺地替國家承擔這個壓力,這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啊。”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要開鑽了,可水管還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經過艱苦奮戰,僅用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衝天幹勁,苦幹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隨後的10個月里,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迹。在那些日子裡,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上去醫院;幾百斤重的鑽桿砸傷了他的腿,他拄著雙拐繼續指揮;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井噴終於被制服,可是王進喜累得站不起來了。房東大娘心疼地說:“王隊長你可真是鐵人啊!”“鐵人”的名字就是這樣傳開的。王鐵人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王進喜干工作處處從國家利益著想,他重視調查研究,依靠群眾加速油田建設,艱苦奮鬥,勤儉辦企業,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建立責任制,認真負責,嚴把油田質量關。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經驗”,成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
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鐵人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共產黨人的楷模,更是個為國家分憂解難、為民族爭光爭氣、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人物經歷


童年生活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市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裡非常高興。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筐子放在秤上一稱正好十斤,於是就給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后重整家業。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1932年,軍閥馬步芳要建羊毛廠,王金堂被強迫出勞役。王進喜讓父親坐在牛車上,趕車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為了掙錢給父親治病,王進喜和幾個窮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沒、氣候變化無常的妖魔山給地主放牛。王家有幾畝地被區長以借為名長期霸佔。王進喜不畏強權,前去討要。雖然只要回了幾丈白土布,卻是王進喜與惡勢力抗爭的一次勝利。為了躲兵役,王進喜淘過金、挖過油。1938年,王進喜進舊玉門油礦當童工,年齡雖小,卻干著和大人一樣的重活,還經常挨工頭的打罵,但他不甘屈辱,奮起反抗。王進喜常因反抗而受懲罰。師傅知道后,給他講駱駝“攢勁”的故事,告訴他要講究鬥爭方法,培養“耐力”。王進喜心中充滿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正是這苦難的經歷和惡劣的生存環境,煉就了他剛毅堅韌、倔強不屈的性格。

早年工作

1949年9月25日,玉門解放。1950年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從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進喜一直在老君廟鑽探大隊當鑽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種雜活搶著干。他說,黨把我們當主人,主人不能像長工那樣磨磨蹭蹭、被動地幹活。艱苦的鑽井生產實踐,鍛煉了他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大公無私的先進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他人生旅途的一個里程碑。入黨不久,王進喜擔任了貝烏5隊隊長,帶領貝烏5隊在石油工業部組織的以“優質快速鑽井”為中心的勞動競賽中,提出了“月上千,年上萬,祁連山上立標桿”的口號,創出了月進尺5009.3米的全國鑽井最高紀錄。10月,王進喜到新疆克拉瑪依參加石油工業部召開的現場會。余秋里部長、康世恩副部長把一面“鑽井衛星”紅旗頒發給他。貝烏5隊被命名為“鋼鐵鑽井隊”,王進喜被譽為“鑽井闖將”。
1959年9月,王進喜出席甘肅省勞模會,被選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國慶觀禮代表和全國“工交群英會”代表。休會期間,王進喜參觀首都“十大建築”,路過沙灘時,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背著“煤氣包”,才知道國家缺油,他感到一種莫大的恥辱,這位堅強的西北漢子,蹲在沙灘北大紅樓附近的街頭哭了起來。從此,這個“煤氣包”成為他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思想動力之源。

石油會戰

1960年2月,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打響。玉門闖將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於3月25日到達薩爾圖車站,下了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裡的鑽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把“貧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對極端困難和惡劣環境,會戰領導小組作出了學習毛主席《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王進喜組織1205隊職工認真學習“兩論”。通過學習,王進喜認識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隊的鑽機到了,沒有吊車和拖拉機,汽車也不足。王進喜帶領全隊工人用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的辦法,“人拉肩扛”把鑽機卸下來,運到薩55井井場,僅用4天時間,把40米高的井架豎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來后,沒有打井用的水,王進喜組織職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帶領大家用臉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噸,保證了按時開鑽。薩55井於4月19日勝利完鑽,進尺1200米,創5天零4小時打一口中深井的紀錄。1960年4月29日,1205鑽井隊準備往第二口井搬家時,王進喜右腿被砸傷,他在井場堅持工作。由於地層壓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時發生了井噴。危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拐杖,帶頭跳進水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漿,最終制服了井噴。房東趙大娘看到王進喜整天領著工人沒有白天黑夜的干,飯做好了也不回來吃,感慨地說:“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吶!”余秋里得知后,連聲稱讚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術座談會上,余秋里號召4萬會戰職工“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萬人誓師大會上,王進喜成為大會戰樹立的第一個典型,成為大會戰的一面旗幟。號召一出,群情振奮,戰區迅速掀起了“學鐵人、做鐵人,為會戰立功”的熱潮。
1960年7月1日,會戰指揮部召開慶祝建黨39周年和大會戰第一戰役總結大會,突出表彰了王進喜、馬德仁、段興枝、薛國邦、朱洪昌,他們被樹為大會戰的“五面紅旗”。一個鐵人前面走,千百個鐵人跟上來。大會戰出現了“前浪滾滾後浪涌,一旗高舉万旗紅”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連續創出了月“四開四完”、“五開五完”的好成績,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進尺21258米,接連創造了6項高紀錄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很快取得了顯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慶油田首車原油外運。1960年底,大慶油田生產原油97萬噸。

工作發展

鐵人王進喜從普通工人成長為領導幹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對工人和家屬關懷備至,而對自己和家人卻嚴格要求,一輩子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他說:“我從小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地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
1964年年底,他當選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大會並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發言,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從北京回來后,他依然保持謙虛謹慎的習慣,說,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他一邊參加勞動一邊聽取群眾意見,解決工人的實際問題,成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時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凍,就到縫補廠建議把棉工褲后腰加高加厚,給工人做皮背心和皮護膝。鑽井生產、生活特別是住房、吃糧面臨困難時,他利用工余時間帶領職工和家屬開荒種地,燒磚、割葦,蓋“干打壘”住房,讓工人和家屬“吃飽肚子去會戰”,“回來有個窩”。大隊駐地離市鎮比較遠,工人和家屬買糧、郵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帶領職工家屬想方設法辦起了商店、糧店、郵局、豆腐坊、衛生所等,建起了設施比較齊全的生活基地。鑽工子女沒處上學,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帶領人們在大隊機關附近支起一頂帳篷,建起了大隊級第一所小學——帳篷小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王進喜,把這所小學命名為“鐵人小學”。他到阿爾巴尼亞訪問期間,還惦記著鑽工們的困難,利用補助的一點外匯特意買了兩個“熱得快”,帶回來給職工燒開水、熬中藥。鑽工陳國安病了,在大慶治不好,他利用開會機會把他送到省城醫院治療。生產骨幹張啟剛因工犧牲后,他和1205隊的職工經常給他的老母親寄錢和糧票,一直供養到老。
鐵人王進喜對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嚴格。鐵人家是個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還要上學。為了維持全家生計,王進喜叫老母親管賬,精打細算過日子。會戰工委和各級黨組織都想盡辦法對困難職工給予補助,像王進喜這樣的情況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長期補助”,但王進喜自己從來不花,他把這些錢都補助給困難職工了。大隊派人給他家送去豬肉和麵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們想把他家鋪炕用的葦草換成席子,他老母親也不讓。鐵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上級為照顧他,給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車。王進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來給井隊送料、送糧、送菜,拉職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車。可老母親病了,是鐵人的大兒子用自行車推著去衛生所。與他的愛人同期來油田的家屬多數已轉成正式職工,他的愛人卻一直是家屬,在隊里燒鍋爐、餵豬。他甘當黨和人民的“老黃牛”,為我們樹立了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公僕形象。

成就事業

1965年4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副指揮。1965年7月,在石油工業部第二次政工會上,王進喜應邀作了報告,他在發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讓我們國家省省有油田,管線連成網,全國每人每年平均半噸油”的奮鬥目標。“文革”開始后,大慶油田生產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1966年12月31日,王進喜毅然到北京向周總理彙報大慶油田生產的嚴峻形勢。返回大慶后,他走遍油田,貫徹總理的指示精神,大聲疾呼“大慶生產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羅織罪名,對他進行殘酷迫害。在周總理的謀劃下,繼鞍鋼之後,大慶實行了軍管。周總理指示軍管會把王進喜送到基層連隊保護起來。
1968年5月,大慶革命委員會成立,王進喜被推選為大慶革委會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慶黨的核心小組成立,王進喜擔任副組長。1969年4月,黨的“九大”在北京召開。王進喜作為大慶的代表出席了這次大會,併當選中央委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文革”期間,大慶油田出現了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兩降一升”嚴峻形勢,王進喜焦急萬分。在油田呼籲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國務院彙報。周總理在《當前大慶油田主要情況報告》上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油田生產被動局面逐步得到扭轉。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資器材回收回來,王進喜於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隊,帶領工人們風裡雨里,為國家回收散失的廢舊物資。形成了被我們頌揚的“回收隊精神”。
1970年春節前,王進喜受周總理委託,到江漢油田慰問,並做了大量的解放幹部、穩定隊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國石油工作會議在玉門召開。王進喜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大會。他在會上大聲疾呼要恢復光榮傳統,充滿信心地提出“大慶產量要上四千萬噸,全國產油一億噸”等一系列遠大的奮鬥目標,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玉門會議期間,王進喜胃病發作。后經解放軍301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晚期。但他仍然叫警衛員方廷振代筆寫信給大慶當權者,叫他們趕快解放宋振明。
1970年10月1日,王進喜抱病參加國慶觀禮,以中共中央委員身份檢閱遊行隊伍。國慶節剛過,鐵人的病情急劇惡化。臨終前,他用顫抖的手取出一個小紙包,交給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領導同志。打開紙包,裡面是他住院以來組織給他的補助款和一張記賬單,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沒有動。王進喜說:“這筆錢,請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難。”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臨終前,弟弟王進邦守候在病榻邊,王進喜手拿300元錢交給他,強忍劇痛,斷斷續續地說:“看情況,我可能看不到咱媽了,媽這一輩子很苦,你就多替我盡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時42分,王進喜同志因醫治無效不幸病逝,享年47歲。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了向王進喜同志告別儀式。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組部、石油工業部、黑龍江省的領導,大慶油田、玉門油田的幹部、群眾來向鐵人告別。王進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鐵人王進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發了長篇通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高度評價了王進喜偉大的一生。大慶油田做出了“向鐵人王進喜同志學習的決定”。學習鐵人精神,繼承鐵人遺志,大慶人決心把他未盡的事業進行到底!

主要成就


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用身體制服井噴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鑽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鑽。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水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於制服井噴。

個人生活


王進喜與妻子王蘭英生前養育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長子王月平在大慶油田鑽探工程公司地下資源開發公司擔任黨委書記。長女王櫻在大慶油田鑽井一公司當工人,現已退休。次子王月甫原來也在大慶油田當工人,2000年與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次女王月珍中學畢業后參了軍,已經退休定居在煙台市。小女兒王月琴已因病去世。

獲獎記錄


年份獎項名稱
2000年百年中國十大人物
2009年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參考資料:)

外界評價


王進喜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範。在科技領域,他以“識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難,刻苦學習,帶領工人們以創造性的勞動,創出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成績。1961年2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鑽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分佈在大荒原上的12個鑽井隊。他經常身背乾糧袋,騎著摩托車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場,調查研究,檢查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當了大隊長后,他深感沒文化開展工作困難,拜機關幹部為師,抓緊一切機會學文化。他說:“我認識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鐵人已經可以獨立地看報、讀文件、學“毛選”,甚至可以列出簡單的發言提綱了。王進喜學習技術知識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他說:“干,才是馬列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他帶領工人們不斷地從實際需要出發搞技術革新。為提高鑽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遊動滑車。為打好高壓易噴井,他帶領工人研究改進泥漿泵。為提高鑽井質量,他和科技人員一起研製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滿式鑽井法”。他還在多年的鑽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鑽井絕技”,能根據井下聲音判斷鑽頭磨損情況。他對待工作嚴細認真,一絲不苟,經常向工人強調:“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中青網評)
大慶石油會戰取得的成績和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評價。1964年1月25日,《人民日報》以一版頭條通欄刊出毛澤東的號召:“工業學大慶”,並親自接見王進喜。“工業學大慶”活動對於振奮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鐵人不僅是工人階級的楷模,他更是一個為國家分憂解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民族爭光爭氣、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新華網評)

後世紀念


王進喜紀念館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館區佔地面積11.6公頃,主體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790平方米,展出展品1780件。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隸屬於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1971年。新館於2006年9月26日大慶油田發現47周年之際開館,溫家寶總理親筆題寫館名。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中國石油企業精神教育基地、大慶油田企業精神教育基地、大慶市廉政教育基地。
2020年11月15日是“鐵人”王進喜逝世50周年紀念日。在大慶市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王進喜帶過的隊伍、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一大早就來到紀念館,追憶“鐵人”的一生。